居家护理“浙”一年,感受触手可及的爱
通讯员:诸暨市人民医院 周书吉
“如果没有边护士,我该如何是好。每次下单后,系统提示说‘您的网约护士已经出发,请保持手机畅通……’,我觉得心里都踏实了。”家住陶朱街道的朱女士对上门护理的专科护士边春鸽赞不绝口。 朱女士的婆婆长年瘫痪卧床,尽管家人已经照顾得很周到,但还不时会有褥疮出现。“老人送到医院治疗的话是大工程,自从去年知道了手机点单,来了边护士,真是帮了大忙了,之后我就专门指定她了。” 手机点一点,从无到有,从被动接单到主动抢单,从线上问答到线下居家护理,诸暨市人民医院医共体依托“浙里护理”平台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实现了“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升级换代。 在浙江诸暨,像朱女士这样的尝到网约优质护理服的“熟客”着实有不少。
2022月初,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医共体举办“浙里护理”应用启动暨服务培训会,标志着该院成为绍兴市首家率先入驻并运行“浙里护理”应用平台的医院。 经过一年的运营,目前医院共有166名护理人员在“浙里护理”应用平台备案开启“浙里护理”,其中包含26名主任护师、56名副主任护师以及 28 名省级及以上级别的专科护士,截至11月底,该院共为588名患者提供上门居家护理,数量位列绍兴地区县级市前列。
明制度,让执行有力度
说到互联网+护理,早在2019年诸暨市人民医院医共体便已借着浙江省互联网医院平台的东风全面推行互联网+医院,将“患者跑”转化成“数据跑”。得益于早早试水互联网+医院,医院护理部针对“互联网+护理服务”中可能发生的各类风险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文件对“互联网+护理”人员资质进行严格审核。 可计划赶不上变化,虽然在互联网+医院的建设上有一定的基础,但在实际操作中护理团队还是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因此让制度“细”起来,让成为重中之重。资质审核、队伍建设、质控管理,从开始到结束,围绕流程中每一环节,完善制度形成闭环。而这些完善的规章制度不仅严控了护士的准入资质,也确保了老百姓在家享受到与医院一样的优质护理服务。 据悉,一年内,这些保障护患双方利益的规章制度被大大小小修改了3次。“平台推广初期,不管是护理人员还是患者都会存在一定顾虑,比如在居家护理过程中发生突发医疗不良事件了怎么办,又或者护士在入户护理时自身的人身安全该如何保障等等,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用完善的制度去消除他们的担忧。双方都无后顾之忧了,平台才能推广,老百姓才能真正享受到平台带来的便利。”诸暨市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郭伟利坦言,“这个过程有些漫长,但却是不可缺失的。” 制度完善了,下一步就要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干劲,提步向前。由于“浙里护理”应用平台共发布3大类61项“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为让护理精细化、管理同质化,总院共举办了6场模块化培训,并统一了物品,统一着装,通过“输血”“造血”并举,确保为基层患者带去“同一水平”、“同一级别”的护理服务。 添温度,让护理有厚度 “微笑亲切,热情服务;主动关爱,胜似亲人。”一位年轻妈妈把一面饱含感激之情的锦旗送至诸暨市人民医院产科护士长郭丹洁的手中。原来,蒋女士的孩子是早产儿,自出院后,孩子的皮肤肉眼可见的越来越黄。“我们怀疑孩子黄疸超标了,但又不敢将孩子送去医院,怕交叉感染,感觉自己左右两难,”蒋女士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依然觉得心有余悸,“幸亏经人介绍,了解到在医院公众号上就能下单上门测黄疸的服务,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下了第一单。” 让蒋女士没想到的是,上门为孩子提供测黄疸服务的居然是三甲医院的护士长,亲切的态度,细致的操作,专业的解答,顿时抚平了一位新手妈妈焦虑的心情。“后来几个月,我们一有疑问就会联系郭护士长,她总是不厌其烦地解答我们的问题,一次次上门为我们提供服务,有时甚至主动来问询孩子的情况,真的比亲人还亲切,我们发自肺腑地感谢她。”蒋女士激动地说。
“一老一少”,关乎千家万户百姓的福祉,因此这也是医院推广“浙里护理”的重点人群。 陈先生妻子已患渐冻症多年,随着病情的发展,妻子渐渐生活不能自理。“当时下单浙里护理是因为妻子的导尿管漏尿太厉害了,大冬天的反复她擦身,我担心会让她受凉。”陈先生说。陈先生的接单护士是诸暨市人民医院日间病房的寿暨玉,当她了解陈先生的困境后,便立即准备相应的护理包,当天就驱车一个多小时为陈先生妻子完成导尿管的更换。 急病人所急,“护”患者所需,寿暨玉将居家护理做到了陈先生一家人的心坎上。直到患者去世,期间的导尿管护理都由寿暨玉定期上门完成。“我觉得我们居家护理除了要速度,更要有温度。”寿暨玉说,每次上门服务,她尽可能把护理的简单操作教给家属,希望能够让更多卧床的患者能够得到有效护理。“服务过程要除了专业操作外,还需要站在家属的立场年,有足够的有温度的沟通,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收获了成就感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 扩维度,让服务有广度 “您好,您的订单已接收……”家住诸暨市安华镇湖头村的赵女士(化名)通过“浙里护理”平台,为自己患老年痴呆多年的老母亲下单了导尿管更换服务。第二天安华分院的护士陈海娇就带着护理箱如约而至,并快速地完成了母亲的导尿管更换操作。
赵女士并不是个例,这只是医院将工作落到实处的一个简单缩影。除了上门服务,患者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咨询。从清晨到半夜都会有人咨询,“偏瘫的老人背上一大片红了怎么办?”“为什么我的血糖总是测不准?”“宝宝晚上不停的哭闹是不是不舒服?”面对各式各样的问题,网上的护士们利用自己的时间耐心解答,让对方能够听明白,也收获到了满满的好评。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留守在乡村的老人越来越多,而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推广无疑为早日实现乡镇的老人们“老有所医”提供了助推器。 目前,由诸暨市人民医院提供的居家护理服务已覆盖整个诸暨市城乡范围,最远的服务对象距医院50公里。“我们希望以真抓的实劲、善抓的巧劲,通过资源共建共享,管理同标同质,将制度融于实践,真正打通护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诸暨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姚列锋表示。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浙里护理”的推行扩充了护理服务的边界,不但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差异化、优质化的护理服务需求,还将服务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 百柯争流,奋楫者先,顺应医疗数智化发展的新趋势,将护理服务做精、做实、做强,打造具有县级医院特色的智慧护理服务品牌,这就是诸暨市人民医院全体护理人员不变的初心。
责任编辑:任帅
审核:王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