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日,新版医保目录将正式落地实施。
2024年1月1日,新版医保目录将正式落地实施。2023年医保药品新增126种,调出一种,目录内药品总数增至3088种,其中西药1698种、中成药1390种、中药饮片892种。
本次共有143个目录外药品参与谈判或竞价,其中121个药品谈判或竞价成功,谈判成功率为84.6%,平均降价61.7%。其中,25个通过形式审查的创新药参加国谈,共有23个药品成功,成功率达92%。
叠加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因素,预计未来两年将为患者减负超400亿元。
01多地要求尽快召开药事会,多省双通道、单行支付药品名单更新
新版医保目录落地在即,各省陆续发布通知。例如:吉林省要求2个月内召开药事会,定点医疗机构应召开专题药事会等;福建省要求2个月内召开药事会议研究药品配备情况,并纳入考核;上海更是直接对各级医院用药不设数量限制,目录发布后1个月开药事会。
今年7月,广东省卫健委发布关于征求《广东省医疗机构药品目录管理指南(征求意见稿)》,对医疗机构配备药品的限制做了进一步放宽等调整,并明确药事会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必要时随时召开,进一步畅通国谈药品进院通道。
如今,上海列出“取消各级医院用药数量限制”这一重要标准,接下来,其用药市场也将发生一定变化。
院外市场,“双通道”被委以重任,各省的双通道和单行支付药品名单陆续调整。与此同时,各地在加强医保信息平台电子处方中心应用下,推动“双通道”处方流转电子化。
在政策支持下,院内院外购药渠道衔接更加通畅,国谈药品“落地难”问题逐步得到缓解。截至2023年10月底,2022年版药品目录协议期内谈判药品在全国23.92万家定点医疗机构配备,其中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分别为6.67万家和17.25万家。
02大批药品调整使用限定,医保基金仍处强监管状态
新版医保目录的实施后,大批药品将调整使用限定,或适应症放宽,或调整医院的限制范围等。调整限定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这些医保药品的医保结算场景更多、医保报销范围更广。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药企直接表示,药品医保支付限制调整,将有利于相关品种的市场推广,对其经营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以“丹红注射液为例”为例,在2022年1月被取消医保支付限制后,米内网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其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实现了回升(8%左右),销售额超过7亿元。
国家医保局指出,下一步将根据临床用药情况和医保基金支付能力,按照既定思路和方案稳步推进目录内药品医保支付范围的调整工作,在保证基金安全、促进药物合理使用的前提下,更多的将用药选择权交给临床、交给医务人员。
按照监管规定,医保报销支付限制一般包含:限制患者和适应症使用;限制支付保险;限二线用药;限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使用;限发病时间;限使用时段(如手术前后)等情况。
尽管药品医保支付限制在持续调整,不少药品也得到“解限”,但各部门对医保基金的监管仍然十分严格。
目前,全国医保基金飞检进入收尾阶段。从今年8月起,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四部委联合组织开展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医保基金飞行检查,聚焦医学影像检查、临床检验、康复3个群众反映问题比较集中的领域。
赛柏蓝不完全统计发现,截至目前,30个省市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开展并已完成检查工作。从地方来看,上海、四川等不少省份也陆续开展了医保基金飞行检查。
今年4月,国家医保局、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五部门联合发布《2023年医保领域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针对重点药品、耗材的整治举措包括对120个2022年医保结算费用排名靠前重点药品耗材基金使用情况予以监测,贝伐珠单抗、曲妥珠单抗等均被纳入。
此外,智能审核监控、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均在医保基金监管中被逐一运用。接下来,是否还有更多药品使用限制“解禁”,还要看国家医保局下一步的调整。不过,医保基金监管的力度仍在加大。
附:
上海
河北
江苏
海南
湖南
作者 | 颜色
来源 | 赛柏蓝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