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G/DIP分组结果显示为正常病例,付费结算后病组/种有盈余,为什么年终清算却亏损了?
随着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逐步深入,推动DRG/DIP支付在各统筹地区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落地,医疗服务项目从收入变成了成本,部分医疗机构出现医保基金分配额减少、收入减少情况。据国考成绩数据显示,2021年超过4成以上的医院亏损。
其中,部分医院存在这样的困扰:DRG/DIP分组结果显示为正常病例,付费结算后病组/种有盈余,为什么年终清算却亏损了?
预结算/清算 如何算清盈亏帐?
我们知道DRG/DIP付费模式下,医保部门年底会根据各医疗机构所提供服务的总结算费率/点值以及地区医保基金支出预算指标,得出实际价值,按照各医疗机构实际费率/点值付费。
而平时每月医保部门给医院结算采取的是预结算费率/分值,不是实际的费率/点值,只有到年终清算后医院才能清楚DRG/DIP付费实际的“医保盈亏”,因此,费率/点值的变动,可能会导致清算亏损。
此外,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实际成本高于DRG/DIP支付标准。
例● FB39-心脏瓣膜手术病组中,主手术为胸腔镜下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DRG医保支付334266元,账面收入302887元,明面盈余31379元。但是把总成本335574元算进去之后,实际上亏损1206元 。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DRG/DIP下医院的真正结余,并不是简单的病组/病种支付标准-病例支付费用,而是病组/病种支付标准-病例实际发生成本。
分组结果显示为正常病例,并不能说明该病例的盈亏状态,只能表示该病例顺利入组,盈亏的具体情况还需要依据该病例医疗费用中实际情况考量。另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异常分组,分组结果显示为高倍率病例、低倍率病例,或和费用亏损有直接关系。
高/低倍率 DRG/DIP下的不同倍率产生原因
因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医疗费用偏离平均水平,出现费用过高或过低等特殊情况,这部分病例都属于异常病例,具体包括高倍率、低倍率等类型,需要重新计算核拨分值。
高倍率病例:
高倍率病例产生的原因繁多,如未上传手术/操作信息、未上传关键次要诊断、诊断顺序调整、未按规范编码导致的入组错误。
例● 主要诊断为“宫颈平滑肌瘤”、行主要操作“子宫颈肌瘤切除术”,医院实际发生总费用11000元,上传主要诊断“宫颈平滑肌瘤”、未上传主要操作,进入NZ19-女性生殖系统其他疾患(权重0.47、费率10000元/权重、费用4700元),因=2.34(大于“高倍率”设定值2),该病例纳入按项目付费结算。
分析:属于未上传手术/操作名称及编码,原本应入外科/操作组的病例入了内科组。根据实际情况,医院应按照《医疗保障基金结算清单》填写要求上传“子宫颈肌瘤切除术”手术/操作信息,该病例应入NF19-外阴、阴道、宫颈手术(权重0.56、费率10000元/权重、费用5600元),此时=1.96(小于“高倍率”设定值2),纳入正常组按照DRG付费结算。
此外,有一些高倍率病例是因为病例医疗总费用中,部分费用为违规收费或医疗诊治过程中未能有效节约医疗费用。
低倍率病例:
对于低倍率病例,部分医院认为不亏不赚,关注度较少,然事实并非如此。长期以往,低倍率会拉低医院该病组的平均住院费用,产生不良影响,直接影响医院的实际医保收入,同样也要警惕!
低倍率病例产生的原因多是因为编码错误、低标住院、治疗不足,或者存在住院费用转移等情况。
例● A病组去年病组均费10000元,分值是128,低倍率标准为低于去年病组均费的50%,也就是10000*50%=5000元,今年的点值是60元/点,那么A病组今年的支付标准=点数*点值= 128*60=7680元。
若患者实际花费只有4000元,低于低倍率标准5000元,那么虽然该病例进入了A病组,但医保不会按照其支付标准7680元支付,而是按照实际医疗总费用/A病组均费*分值*点值= 4000/10000*128*60= 3072元支付,跟之前按项目付费相比少了928元。
亏损的背后,更多是运营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在医疗支付方式改革大趋势下,医院需要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同时,转变成本管理思维,强化成本精细化核算管控;加强医疗信息化支撑,落实医疗过程管控,完善医保付费事前、事中与事后过程智能监控管理;推动医院病案管理水平,提高病案首页主要诊断及编码正确率。多措并举,才能赋能医疗机构健康发展和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确保医保基金长效安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