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双轮驱动”血液学领航舰

2023-12-27 14:30   健康界悦读

血研所要有自己的使命担当,必须将基础研究和临床密切结合,规划好研究的路线图。不管从学科发展还是临床应用来说,都迫切需要一个研究造血干细胞的团队和平台。

在2023年的新年贺词中,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下称“血研所”)所院长程涛自豪地向大家宣布,“连续十几年,血研所为我国血液学科的创新发展掌舵引航,这是向建院65周年献上了最好的生日贺礼。”

近几年是血研所科研成果蓬勃产出的丰收年:科研成果和科研经费均获历史性突破;牵头主办中国血液学科发展大会并揭晓“年度中国血液学十大研究进展”;程涛所院长领衔的血细胞分子图谱建立与血细胞生态研究荣获所院首个天津市自然科学特等奖;高水平文章多次登载于国际顶级刊物,在世界血液学领域发出了响亮的中国声音……

尽管如今的血研所风光无两,但程涛坦言,17年前他选择从海外归国担任血研所所院长之时,这个国家血液学的肇始之地却正面临着二次创业的艰难时境。与程涛所院长的对话也就从他的这个决定谈起。

有战略眼光的科学家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国深造再回国报效祖国的一代佼佼者,他们的经历都颇为相似。程涛也是其中一员,在国外学习、工作了十几个年头后,他选择了放弃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教授任职,以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身份,于2007年全职回国任血研所常务副所院长(2019年正式任命所院长),成为这个国家血液学最高平台的领军人物。

“血液病领域是一个与前沿研究高度交融、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医学领域,能够从事血液病领域的临床工作、基础研究和科技转化,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但刚回国时的程涛,面对的却是环境破旧、设备落后、人才断档、研究状况堪忧的现实局面。“当时,中国在造血干细胞研究方面仍是一片空白,连研究人员做移植实验的小鼠都要从国外买回来。”程涛坦言,碰到如许困难,有些人会选择退却,但他并没有退缩,而是利用有限的“几条枪”,边摸索,边建设,边出成绩,用一辈子做好一件事——造血干细胞研究,并以点带面地带领血研所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一面旗帜。

通过十多年的积累,如今中国在造血干细胞研究领域已处于国际第一方阵。但在程涛刚回国时,国内对这一领域的发展前景却尚不清晰,有评审专家甚至曾否决了其团队申报的研究课题。但程涛却坚信造血干细胞研究大有可为。“作为国内最大的血液病治疗机构,如果不把这个学科抓起来,与我们所院的定位不符。血研所要有自己的使命担当,必须将基础研究和临床密切结合,规划好研究的路线图。不管从学科发展还是临床应用来说,都迫切需要一个研究造血干细胞的团队和平台。”程涛感慨,“时势造英雄——我们这一代人赶上了国家高速发展的这趟列车,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

近些年来,程涛带领的团队围绕血液恶性疾病相关的造血干细胞调节及再生机制进行了一系列原创性研究,多项研究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还多次组织有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会议,培养了大批相关人才。此外,他还有一个更长远的目标,希望通过系统深入的研究,让干细胞治疗摆脱单纯的医疗技术的束缚,将个体化的治疗技术转化成“药品化”的治疗范式。程涛解释说:“造血干细胞治疗需要进行干细胞分离、鉴定、移植等,这是一项个体化的‘医疗技术’。如果能将造血干细胞治疗模式规范化、简单化,变得和货架上的药品一样,会让更多患者从中受益。”

对于所院十几年来的快速发展,程涛以“心想事成”一言以概之。当然,此“心想事成”并非年节时的问候,而是要拆开来看——先在心中筹谋,方能规划事成!

让程涛一直在心中筹谋的是,如何抓住国家科技创新的主旋律,带领血研所自立自强,走在科技创新的前列。在他看来,首先要让团队树立信心和目标,结合国家战略与前沿趋势,有效地组织团队开展工作、争取资源。其次,还要有行业的责任感,要站在行业的角度看问题,联合相关的学校、科研机构、产业机构,形成大平台、大健康、大医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院士提出‘大医学’的理念,我也是‘大医学’理念的提倡者和践行者。血液学本是很窄的领域,但我们通过全国重点实验室的重组、国家医学中心的建设,把血液学与心脑血管疾病、神经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代谢疾病、肿瘤等各个领域交叉渗透,在此过程中,所院的规模与实力也得以成倍地扩增,并有望围绕血液、呼吸与重症等专科领域向综合性医院建设发展。”

回想当年,有人认为地处天津的血研所“庙”小,但程涛却坚信以这家专科医院可以带动整个行业,横向发展没有止境。他认为学科建设最重要的是营造一个好的学术氛围,让每个“已完成训练”的业务骨干在各自的岗位、在上下层级间自主地拓展,这样我们的事业就不是单向地做加法,而是成几何倍数地快速发展。

基础与临床双轮驱动

早在195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了输血与血液学研究所,第二年划归给当时的卫生部。设立研究所的重要原因是由于许多战士在抗美援朝时因失血过多来不及补偿导致死亡,所以从国家战备层面需要这样一家机构。后来输血从血液学分出,血液学研究所就成为专注于血液性疾病研究诊治的机构。

正是因为这个历史传承和由来,血研所自建立之始就是典型的研究型医院,其创建者邓家栋教授此前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时,也曾在临床实验室工作,更是奠定了临床与基础研究相结合的传统。建院至今六十余载,所院在医学研究、血液病诊治以及干细胞、免疫学等多个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因为临床中心主任同时也是课题组负责人,或承担科研工作,从临床发现问题,再到实验室寻求解答,这种紧密结合形成了基础科研和临床科研“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

作为“双轮”之一的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现已重组为血液与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是科研创新的主要载体,近年来承担了血液学领域多项国家重大研发任务。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则最大程度地将临床诊疗工作与临床研究进行整合,简言之就是将常规的诊疗活动纳入科研管理,使之成为有组织的科研活动。比如,将诊疗活动产生的信息进行数据收集和总结,使其具有科研价值,同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新药、新疗法,在医院率先开展,让病人更早地接受到科研的红利。

“医院的科技创新要区别于大学或研究机构,医院的主要任务还是为病人服务,而那些有条件的医院(比如知名大学的教学医院或大型三甲医院),则须加强研究,并促进研究成果的不断产出。”在程涛看来,医院组织科技创新有其自身特点:第一,要重视临床需求,围绕病人需求将临床研究组织好、设计好,更要保障好,这是医院的第一要务;第二,与大学或研究机构不同的是,医院要建公共科研大平台,而不是各自为政的实验单元。要搭建公共平台为大家服务,有项目时临床、科研两者兼顾,没项目时则做好医疗的本职工作。

“我们深深意识到,要在双轮驱动的方针指导下,通过文化建设凝聚合力。所以,我们以全院力量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而不是让这两个载体成为竞争和割裂的关系。”为在管理机制上保障良性驱动,2022年,血所研成立了由所院长亲自主抓的学科建设办公室,助力各大平台间的沟通协调,发挥协同效应。

2023年4月,依托原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血研所联合解放军总医院、天津医科大学,共同组建了血液与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在程涛看来,此次全国重点实验室的重组是一个新开端和转折点,将进一步发挥所院的“双轮”优势,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找准科学问题,从原始创新、成果转化到医疗应用形成闭环,最终助力血液病及相关众多疾病诊疗水平的提高。

打造血液学科技创新体系核心基地

血研所的“十四五”规划中有一项:在临床方面,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将医院规模五年内翻一番。为完成这一目标,所院在团泊新区投资建设新院区,规划1000张床位,新院区不仅是中国临床研究中心的主战场,还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血液病诊疗中心。在基础研究方面,则计划打造一个原始创新的孵化基地——细胞谷,如今与天津市联合组建的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已运营两年。

2023年9月26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团泊院区正式投入使用,它不仅是天津市年度20项民心工程之一,更是中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核心基地天津基地建设的里程碑式进展。这里拥有精准诊断、干细胞移植、重症医学、输血医学、生物样本库、数据驱动的医学研究新范式、临床试验/研究等七大平台,支撑着血研所未来以干细胞移植、免疫细胞治疗、基因治疗为特色,实现多院区提质扩容。

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基地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对中国医学科学院提出的重要指示:要把中国医学科学院建设成为中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基地。程涛对核心基地的理解分两个层次:一是从“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出发,中国医科院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核心基地;而从血液学领域,血研所又是该领域创新体系中的核心基地。在他看来,血研所的四大平台建设——血液病防治平台、创新研究平台、人才培养平台、成果转化平台,既是创新体系的4个核心维度,也是血研所的长远规划目标。

作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布局,2017年底,血研所建立了中国血液病专科联盟,联盟单位目前已超过150家大型医院,参与单位以会员为机制,作为“盟主”的血研所则带领全国各地的血液学专家和工作者,在全国范围内推动血液学的同质化诊疗,开展血液学科技创新。

2019年血研所获批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则是又一个重要的临床研究阵地。血研所可在联盟范围内选择一些优势单位,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助推新技术和新药的成果转化并走向市场,同时促进医疗资源的均衡化,让全行业乃至全社会共享最新的科研成果。

2023年10月,通过层层遴选,血研所以血液内科专业第一名的成绩成为国家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牵头筹建单位。今后,血研所将在疑难危重症诊断与治疗、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诊疗规范制定、专业质控管理等方面发挥牵头作用,搭建协同网络带动辐射全国各省市,全力支撑国家血液内科的质控工作。

毋庸置疑的是,高质量临床诊疗与研究的前提是拥有国际一流的团队。十年来,所院的人才建设成效显著,在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里,越来越多的精英加入到血研所这个大家庭,形成了包括杰出科学家、领军科学家、拔尖青年人才、雏鹰人才、专业技术英才、管理系列人才在内的人才矩阵。让程涛备感欣慰的是,从最初靠自己的“精神吸引”到如今形成人才虹吸效应,这支活力与能力兼具的血液学人才队伍让他看到了血研所的未来。

如今,正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血研所实现“强专科、优综合”的战略转型,以及全力以赴推进“天津基地”高质量建设的重要之年,所院实现了血液与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的重组,稳步推进国家血液学医学中心申报工作,天津基地四大版块工作有序推进……正如程涛所院长所感慨的:如今的所院,是天下英才引育汇聚的家园,是迎难而上守正创新的变革者,更是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核心基地天津基地强劲有力的开拓者。未来,血研所人将迎来更广阔的时代舞台。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学科建设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