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中心医院:“1510”把“根”扎深
到过很多江南小城,那里的美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大概就是“水乡画卷,诗韵悠长”。而位于浙江中部的义乌,在水乡画卷外,还闪烁着另一种美:不计其数的店铺、琳琅满目的商品,在这里,“无论你想要什么,都能找到”。
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感
如今义乌的发展称得上日新月异,高楼林立、道路宽敞,百姓的生活品质提高,那么,护佑百姓健康、承载着义乌人记忆的义乌市中心医院发展又是如何呢?
在一个初冬的下午,伴随着绵绵细雨,记者走进了这座有着二十多年历史、坐落在义乌市江东路上的建筑群。
义乌市中心医院的门诊大厅相比于近几年搬迁的县级医院,在空间上略显狭小,但这恰好映衬出地面上几条标有不同颜色和位置名称的引导线的鲜艳夺目,它恰似一条长龙绵延向前,游走于门诊大楼、住院大楼以及连接几栋大楼的连廊间。
“患者只要顺着引导线走过去,就会轻松地找到要去的科室。”医院的一位护士走过来介绍说,“这几条引导线是根据医院体验中心体验官提出的建议设立的。”
为让患者有更好的就医体验感,义乌市中心医院专门设立了体验中心,由医护人员担任中心体验官。
每天,体验官都以普通患者的身份在就医的各个环节进行体验感受,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到院党委。院党委根据情况召开会做出相应处理。
门诊大厅的左侧,用义乌人的话叫“黄金商铺”的位置,设立了一站式病人服务中心。
记者走上去看到里面的服务内容包括预检分诊、健康咨询、医保咨询、医疗证明、导医导诊、转院证明等。
护士说:“我院将多个科室的部分职能前移到这里,避免患者因对环境或医院职能部门职责不熟悉,出现多次询问、往返奔跑的现象。”
停顿了一下,她补充道:“并且,医保局的部分职能也移到这里,办理这部分事项就不用再跑医保局了。”
据悉,这是义乌首家医保驻院服务站。
沿着服务中心再向前几步便看到一个小型的独立问诊台,台上放着一个地球仪,经过了解得知这是针对外籍人士专门设立的问诊台。
义乌市外省加上外籍人口占本市人口的2/3。外籍人士来医院就医时,因语言不通,导诊人员会指引他来到此问诊台,让其在地球仪上指出所属国家,再找对口翻译,为其提供相关服务。
顺着门诊大厅一路走过,在大厅的墙面或易拉宝海报上,很容易看到一个二维码,护士介绍:“这是医院自主创建的微信小程序,不管是职工还是患者,只要发现就医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现象,拍照后即可上传到小程序上。”
医院设有专人负责收集小程序后台的信息,整理后将“不合理现象”上报到院党委,院党委以最快的方式予以处理。
微信小程序也成为患者反映就医问题的通道和途径之一。
不仅是体验官、患者、医院职工,义乌市中心医院的院领导班子成员也会经常到各个科室走访、调研,帮助解决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并鼓励中层干部亲自到患者多的地方体验,感受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需求,关注不同区域患者的反应。
比如夏季,医院的一位科主任发现患者在候诊时拿着一张纸扇来扇去,就马上联系后勤人员,采取措施降低温度,让患者急躁的情绪在清凉中得以缓解。
借用医院党委书记吴庆华的话:“院领导班子及中层干部要多走到职工中去,走到患者身边,因为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不亲身经历永远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怎样去解决。”
“临床服务患者、行政后勤服务临床、医院领导服务全院”是医院一直以来始终坚持的理念,从管理制度到就医流程,都以“解决患者就医过程中的难点、堵点”为出发点,切实提升医护人员的服务水平,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
“把根扎深”
在义乌市中心医院时不时就会听到“扎根”这两个字眼,就连具有代表性的义乌市中心医院推出的 “1510”党建工作体系,也是围绕“党建统领,扎根义乌,做义乌老百姓的医院” 这条主线,进行“守根筑魂、培根赋能、强根攻坚、净根树廉、扎根担当”五“根”行动。
吴庆华常说,“老百姓就是义乌市中心医院的‘根’和‘魂’,只有把根扎牢,才能枝繁叶茂。”
这里的“根”指的就是着力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更好地为当地老百姓服务。
以主线为宗旨,五“根”行动为抓手,医院每年制定出发展规划,并确立10项本年度要完成的重点工作。
建立书记院长沟通制度,形成会前会商机制,重大事项充分调研、民主讨论、科学决策。
在2023年的重点工作中(创建三甲、引进高层次人才、提升医教研融合水平、人事制度改革等), “实施人事制度改革,调整中层干部结构”就是医院经充分调研,进行民主讨论形成的科学决策。
听医院的一位医生介绍说,在医院调整中层干部结构之前,先由全院职工报名推荐,再经集体考察优秀者,由医院党委开会议研讨后方下发任命文件。
据悉,这是医院历史上一次比较大的人事调整,聘任中层岗位162个,提拔61名中层干部,超龄退出30人。
调整后的中层管理者平均年龄从之前的51岁下降至46岁,新提拔中层干部平均年龄43岁,其中40岁以下青年干部17人。
人事调整的中层干部队伍结构合理、梯队分明,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储备了充满生机、活力的管理人才。
现在,医院的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昂扬向上的氛围,所见之处,医护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或执行力明显加强。
但也有细心的读者会提出,短时间内,60名中层干部从哪里来?
因为中层干部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地去培养。
通过选拔各科室技术骨干(正高或副高)下派到医共体7家院区担任院长助理,成为义乌市中心医院(医共体总院,以下简称总院)培养中层干部的方式之一。
据了解,医院根据医共体“一院一特,一院一专科”的要求,选拔与之相应的技术骨干下派到分院,在帮扶院区建设的过程中,加强院区特色科室的医疗能力。同时,制定院区院长助理系列考核指标,并签订责任书,以此推动帮扶工作的落地、落实。
这项工作开展没有多久,多家院区在诊疗技术上就有了“零”的突破。
比如,后宅院区的蔡航原是科室主任助理,派到院区后不久就开展了肩袖损伤的关节镜和膝关节镜手术,实现了“零”的突破。
总院在选拔7名业务骨干前往院区担任院长助理的同时,7名院区骨干医生来到总院担任科室主任助理,推进医共体间的人才建设。
此外,义乌市中心医院还建立了后备人才库,通过科主任助理选拔储备后备人才;选优配强党务干部和学科带头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一线的骨干引领作用。
除中层后备力量的考核、培养外,医院还强化在岗中层干部的考核机制,制定了工作能力考核指标,考核结果和绩效奖励、干部选拔任用相挂钩,以此促进中层干部的担当和管理水平。
医院不但对中层干部的考核制定了指标,还对副高、正高职称的评审及续聘明确了相关要求。
大部分县级医院,医生评上正高后,继续专心做临床,对科研没有太多的意向和动力。
为此,义乌市中心医院要求正高级职称的医生,在一定时间完成规定数量的科研项目,才可继续聘用。
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没有达到科研成果,就会延聘,延聘期间还达不到要求,就会降级。从主任医师降到副主任医师。
吴庆华说:“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医院能在科研方面有一些大的提升和突破。”
在此机制激励下,今年10月份,耳鼻喉科主任、主任医师楼正才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联合爱斯维尔数据库发布的第六版《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名单》,世界耳鼻咽喉科领域排名第445,全国排名第5,全国县市级医院唯一。
楼正才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创伤性鼓膜穿孔的潮湿疗法”,创伤性及慢性中耳炎鼓膜穿孔修复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全国耳鼻喉头颈外科专家国际论文学术影响力排行榜中位列第20名,是全国县市级医院中唯一进入前20强的专家。
医疗服务能力大大提升
医院还在引才、育才、用才等“人才链”上积极探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推进人才队伍发展,开展“资深专家”计划,实施“首席专家”、“技术骨干”聘任工作,聘任“首席专家”、“技术骨干”15名,解决了大批学科带头人到龄退休的人才流失问题。
人才建设的持续推进,有力推动了医疗服务能力的极大提升。
据悉,义乌市中心医院依托浙大一院的“点对点”帮扶,先后开展了覆盖危急重症、心肺大血管、脑血管神经、肿瘤综合、普通外科、骨科、眼耳口鼻、妇产儿童、影像等九大诊治技术领域的新技术220余项。
成立血液病诊治中心、肝癌诊治中心、加速康复外科示范病房、结直肠癌筛查建设基地、儿童生长发育专科等42个亚专科中心;建立浙大一院血液骨髓移植、妇科肿瘤、肿瘤放疗、肿瘤综合、心胸外科、脊柱微创等六大义乌分中心。
医院各优势学科紧跟国际前沿,逐步形成了有国际影响力的核心技术群。
完成中国胸痛中心、国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达标单位等国家级中心建设。 成为义乌首家国家级血栓防治中心优秀单位,国家级高血压达标中心,中国房颤中心,浙江省首家荣获国家级高级卒中中心县市级医院,义乌市首个国家级创伤救治中心。
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连续三年蝉联A级。
医院还利用医共体建设实现浙大一院国家医学中心优势资源下沉到社区,建立疾病诊疗全链条合理分工的省、市、乡三级医疗服务网络,构建新型分级诊疗垂直路径,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国家级优质医疗资源。
医疗团队的强大和服务能力、环境的提升,拉近了义乌市中心医院和国内、省内一流医院的距离。
“一支部一品牌”
2023年,义乌市中心医院还做出一项大的调整,就是将16个党支部扩展到36个。落实“支部建在科室上”,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便于党员教育管理和日常工作开展。落实“双带头人”制度,各支部书记均由各职能科室、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及业务骨干担任,以此更好地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
每个党支部根据科室的工作特色,开展“一支部一品牌”创建工作。
医院的党政办主任介绍:“比如,肾内与泌尿外科党支部开展了‘爱心守肾一家人’品牌建设:根据不同病种,建立了‘血透患者’微信群、‘腹透患者’微信群、‘糖友’微信群;将服务延伸到院前的预防、健康教育和出院后的电话随访、心理咨询服务等。”
肾内科还通过义诊、帮扶、预防宣教等,形成“支部是堡垒、党员是旗帜、肾脏是爱心”的医患文化。
消化内科党支部打造了 “消疾化险、镜无止境”品牌;感染科党支部打造的是“红色领航,感人为先”品牌……
其中,骨科党支部的“同年嫂,邻里帮”品牌在义乌市第二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获得银奖。
“一支部一品牌”建设还延伸到医共体。
“因一个院区就是一个专科,所以每家院区根据自己的学科特色分别建立了各自的品牌。”他继续介绍。
稠江院区以皮肤科为特色,围绕“5+1”党建融合体系,打造了“架牢为民服务“连心桥”品牌。开展了义家“联谊”,不断汇聚发展合力,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做强做大“朋友圈”,架牢为民服务“连心桥”。
苏溪院区(针灸推拿)的品牌建设是擦亮“苏医红”;上溪院区以妇产科、中医科为特色,打响了“云溪温度”党建品牌……
每年的10月,是义乌市中心医院医共体各党支部品牌创建展示月,在展示月上,各支部、各院区将自己的品牌建设过程、特色、成效展现出来。各党支部在展示中取众家之长,补己之短。
此外,各党支部将品牌建设从院内延伸到院外,积极与企业、学校组建支部联盟,在党建共建活动中,将义诊、公共卫生、健康宣教融入进去,扩大宣传范围,提升了居民的健康素养。
当下有为、未来可期,以上种种可以看到义乌市中心医院正以更蓬勃的实力、更强劲的动力,耕耘不辍、泽惠一方。
责任编辑:裴燕
审核:王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