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才能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破风而行。
今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当中明确了今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五项重点工作任务:明确年度绩效目标、强化“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提升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质量、提高电子健康档案利用效率和质量、统筹做好基层疫情防控。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是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生存与发展的“两架马车”。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才能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破风而行。
那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如何落实好《通知》要求,护佑辖区内百姓健康?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全面铺开的当下,他们作为医共体成员单位,与医共体牵头单位的协作情况如何?近日,《健康县域传播平台》围绕以上问题对话来自浙江、四川、重庆的三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者。
0 1 多方联动,护佑儿童健康
《通知》明确,2023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为89元,新增经费重点支持地方强化对儿童、老年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面向幼儿群体,《通知》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做实0至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和0至3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强化3岁以下婴幼儿健康养育照护和咨询指导、儿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儿童超重和肥胖的预防、眼保健和近视防控、口腔保健等健康指导和干预。
对此,成都市新津区兴义镇中心卫生院党支部书记杜跃虹表示:为做好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卫生院很有必要开设儿科。
“开设儿科以后,我们就能提前发现儿童健康问题并及时进行干预, 依托儿科,我们组成了稳定的专业的儿童健康管理队伍,并由这只队伍在完成常规体检、疫苗接种、生长发育评估等基础服务的同时开展部分个性化的签约服务。”杜跃虹说道,“稳定队伍很重要,如果我们的人员是在随时变动的,工作的延续性也就无从谈起。”
此外,兴义镇中心卫生院重视宣传工作,积极与辖区学校、幼儿园对接,引导家长和学校一起参与进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当中。
“在农村地区,老百姓对卫生院儿科的信任程度,可以说是直接决定了他们对整个卫生院的信任度。”浙江省长兴县虹星桥镇卫生院院长王天峰感慨道。
基于此,虹星桥镇卫生院近年来采取诸多举措,提升儿童健康管理能力。王天峰介绍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有一位博士生导师是虹星桥镇生人,因此卫生院邀请这位乡贤来院坐诊,每月出一次专家门诊,如今已持续了8年。
重庆市两江新区康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嘉陵江畔,它成立于2014年,非常年轻,但发展势头迅猛。依托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以下简称“重医儿童医院”)专科联盟带来的优质医疗资源,康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了妇儿健康管理部,一方面与重医儿童医院互联互通,提供同质化治疗,另一方面,中心面向大众,制定了多种个性化的服务包。
“重医儿童医院为我们提供了下沉号源,这对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说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达到了联合管理的目标,也畅通了我们向上转诊的通道,有效解决了患者的需求。”康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熊会说道。
与此同时,康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应用眼底筛查、有效视力筛查等技术,为儿童眼病患者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
0 2 慢病管理需要“真闭环”
提升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服务质量是《通知》当中的重点任务,同时也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长期课题。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全面推进的当下,一部分乡镇卫生院已通过医共体得到了来自县级医院的慢病管理专家的帮扶,而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医共体内上下转诊机制的不断完善,也在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病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
多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者均向《健康县域传播平台》发出呼声:做好慢病管理离不开医共体内信息的互联互通,要在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做到慢病管理的“真闭环”。
兴义镇中心卫生院是成都市新津区人民医院的医共体成员单位。杜跃虹表示,目前医共体对慢病患者施行统一分级管理。
“每位病人都有一个专属的二维码,患者可以通过健康新津小程序查询自己的健康状况,医生也可以在手机上直接对病人进行管理。”杜跃虹说道。
具体而言,兴义镇中心卫生院为慢病患者开设了“全专联合门诊”,该门诊对管理的慢病患者进行分级管理。对于血压、血糖控制效果较好的“绿色患者”,就由卫生院的家庭医生团队进行随访;对于控制效果比较差的“黄色患者”,会由“全专联合门诊”调整用药及治疗方案,或者通过MDT远程会诊申请区级医院专家的指导来调整患者的用药及治疗方案。
控制效果不好的病人会被标注为“红色患者”。杜跃红表示,“红色患者”会通过医共体内的双向转诊系统转到医共体牵头医院,由牵头医院进行更加专业、有效的治疗和健康管理,等到患者的各项指标好转以后再下转到卫生院,继续由卫生院家庭生团队进行管理。
王天峰则强调,统一医共体内慢性病用药目录是实现闭环式慢病管理的重要基础。他认为,应当允许卫生院对下沉医生的绩效考核做出评价,让“真考核”促进“真闭环”的实现。
“以往,上门随访是家庭医生们的‘加分题’。现在要实现慢病的闭环式管理,这就成了一个‘必答题’。不管慢病患者从我县哪个医院回来以后,七天以内,我们的家庭医生必须做上门随访,这是硬性规定,没有可商量的余地。”王天峰坚定地说道。
0 3 让老年人“爱上”健康管理
“老年病和慢性病患者是我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当前主要服务对象,也是我们的‘一道难题’。”
王天峰的这一句话,想必能引起许多基层医疗人的共鸣。农村地区老年患者众多,而且他们大多面临着身体功能下降、慢性疾病患病风险增加的问题,是亟需接受健康管理的人群,然而受限于健康意识淡薄、体力不足等问题,他们参与健康管理的积极性又是相对较低的。
在虹星桥镇,这样的老年群体有八千余人。如何为他们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王天峰打出了一张“免费”牌。
“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得以落实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王天峰说道,“我们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供免费的穿戴设备,他们自己测完血压、脉搏以后自动将数据传回我们的终端。我们还为老年群体提供免费的体检、免费的流感疫苗接种、免费的慢阻性肺炎筛查、免费的结直肠癌筛查、免费的白内障手术。”
在通过一系列免费健康服务收获老年群体关注的同时,虹星桥镇卫生院施行辖区内居民网格化的管理。“全院医务人员每个人都要做随访,人群健康数据录入后台,为我们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王天峰表示,通过一系列举措,近年来虹星桥镇基层就诊率始终稳定70%以上。
而在成都市新津区兴义镇,面对辖区内的6000余名老年人、3500余名高血压患者以及1300余名糖尿病患者,兴义镇中心卫生院的工作方法同样值得学习。
杜跃虹表示,为做好老年人健康管理,医院在健康宣传方面成立了专门的宣传科,注重寻求和政府的支持联动。
杜跃虹说道:“我们通过和镇政府以及各村委会的密切协作,将健康服务延伸到微网实格中,建立了常态长效的“网格发现、家医报到、识别干预、及时转诊”的健康管理工作机制,实现了家庭医生团队和网格员的对接,优化了家庭医生团队人员结构和工作流程,在村、社区、小区醒目位置以及微信公众号上公示家庭医生和网格员的信息,还建立了微信群,提升了家庭医生团队的健康管理能力和群众对基层医疗卫生的信任度和满意率。”
为了帮助老年群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兴义镇中心卫生院定期进行义诊和宣讲,同时医院还成立了一个专门为老年人体检的体检团队,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的体检服务。
此外,兴义镇中心卫生院设置了多种针对老年群体的签约服务包,提供个性化的家庭医生服务。
“目前确实存在一些老年人缺乏健康意识和依从性,不愿意主动参加体检,或者生了病也不愿意医治。”杜跃虹说道,“但整体上来看,目前我们镇的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规范管理率、职工满意度、居民就医满意度以及辖区内的基层首诊率都在逐渐提高。”
责任编辑:任帅
审核:王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