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前沿】崭新的241天:重庆市首位人工心脏植入者“重启”人生
12月20日,重医附一院胸心外科迎来了一位熟悉的“客人”,他就是重庆市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患者老郭,这一天是他戴上人工心脏的第241天。 这颗在他体内的人工心脏形状类似蜗牛,只有鸡蛋大小,却结束了他饱受心衰折磨的17年。如今,老郭的日常生活几乎与常人无异,做家务、逛街、访亲会友……心衰再也没有发作。为了表达感谢,老郭和家属精心制作了锦旗送给医务人员。
据悉,重医附一院是重庆市首家应用左心室辅助技术的医疗单位。由胸心外科、心血管内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及体外循环团队等组成的重医附一院“人工心脏”植入多学科团队,将为更多终末期心衰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厄运:17年的心衰折磨
63岁的 老郭 是一名退伍老兵,身体素质一直不错。直到17年前,他出现活动后气喘、气促等症状,到医院检查后诊断是“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 17年来,他饱受疾病困扰,住院30余次,多次因心悸、昏厥、胸痛等症状到医院治疗甚至安装了除颤式起搏器。近2年,在既往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基础上,他的左心室出现了显著扩大和射血分数的不断下降,心衰频繁发作,每次都需入住监护室抢救治疗,多次面临生命危险,都被医护人员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手术前的8个月里,由于极其严重的心衰,即使在药物治疗下,他的日常生活仍然严重受限,稍微走几步就气喘、胸闷,甚至连简单的穿衣、吃饭、上厕所等动作都无法完成,他便再也没有出门,也很少下床,双下肢都出现肌肉萎缩。 今年3月24日, 老郭再次因心 衰加重,严重气喘、双腿水肿,晚上无法平卧睡觉,到重医附一院心血管内科张冬颖教授门诊就诊,以难治性心力衰竭收治入院。随即, 张冬颖教授联系了胸心外科帖红涛主治医师评估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事宜。
希望:“人工心脏”助他重获新生
经医院“人工心脏”植入多学科团队充分评估, 决定为老郭实施 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手术。术前,胸心外科吴庆琛主任和蒋迎九副主任多次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确认手术方案及应急预案。 4月23日,经充分的术前准备,重医附一院胸心外科 为老郭实 施了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手术,将一颗 “人工心脏”固定在他左心室心尖上。随着心脏复跳,“人工心脏”开始在老郭体内运转。术后,医护人员紧盯老郭的心功能,24小时监测“人工心脏”运转情况、肺功能、肾功能、脑功能及凝血功能等情况。 在医护人员及家属的共同努力下,老郭逐渐恢复,术后第1天拔出了气管插管,术后第3天就能下床站立活动。术后第10天,老郭第一次走出病房,来到住院部楼下,结束了自己近一年无法出门的生活。术后第14天,老郭出院。
老郭出院当日
目前术后半年多,老郭的日常生活几乎与常人一样,困扰了他17年的心衰再没有发作。“人工心脏”已经成为老郭生命的一部分,每天24小时,全年无休,陪伴他开启崭新的人生。
老郭可正常进行日常生活
重医附一院“人工心脏”团队国内领先
目前我国心衰患者数量已超千万,其中终末期心衰患者占据心衰患者数量的10%左右。左心室辅助装置是一种通过手术植入的心脏支持系统,可以部分或全部替代心脏功能,显著改善心衰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与心脏移植相比,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具有无排异性、无等待时间、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及受众面广的特点。根据2022年AHA/ACC/HFSA心衰管理指南,永久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已可替代心脏移植,在心衰患者的治疗中优先于心脏移植。 此次手术应用的重庆造“永仁心”于2019年8月获批,是国内首款获批的人工心脏产品。同年,重医附一院开始探索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技术,胸心外科派出帖红涛医生专门到德国学习该技术。2022年,胸心外科主任吴庆琛教授和心血管内科主任罗素新教授牵头,联合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组成“人工心脏”植入多学科团队,开展相关培训和演练。目前,重医附一院是重庆市最早获得市卫生健康委批准的具备心室辅助技术资质的医疗单位之一。 同时,重医附一院“人工心脏”团队在临床研究和国际交流方面硕果累累,发表心力衰竭领域中文核心和英文SCI论文30余篇;与德国明斯特大学医院、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医院、荷兰伊拉斯姆斯医学中心等国际心衰及机械辅助循环团队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达成长期合作交流和人才合作培养协议。 (患者自愿展现新的人生状态,肖像权使用已获得患者本人同意。)
心脏团队专家简介
吴庆琛
胸心外科
胸心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擅长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冠心病搭桥手术和大血管手术;对肺癌,食管癌的诊断和外科手术有很深的造诣;对胸腔镜辅助微创胸部手术具有很丰富的经验。
罗素新
心血管内科
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心衰中心评审专家。
擅长急性心梗,重症心衰、心源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多种危重病症的诊疗;对终末期心衰的规范化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蒋迎九
胸心外科
胸心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医学会胸心外科分会主任委员,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
擅长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心脏瓣膜置换及主动夹层等外科手术,对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主动脉夹层、胸部外伤、肺癌、食管癌、纵膈肿瘤等疾病的外科治疗有丰富经验。
张冬颖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重庆市心血管专委会胸痛分会副主任委员。
在心血管专科临床工作20余年,长期担任医疗组组长工作,擅长心血管内科急危重症、疑难病症的诊治,在心力衰竭及高血压管理方面有专长,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血脂代谢等方面有较深入的临床研究。
帖红涛
胸心外科
主治医师、医学博士,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
擅长早期肺癌的微创治疗及终末期心衰的机械辅助治疗(左心辅助装置),对肺结节、纵隔肿瘤、气胸、手汗症、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主动脉夹层、终末期心衰等疾病的外科治疗有丰富经验。
黄毕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
擅长心力衰竭及心肌病,尤其对肥厚型心肌病、心肌淀粉样变、法布雷病等罕见心肌病有深入研究,诊断了重庆市首例遗传突变型及首例野生型转甲状腺素心肌淀粉样患者。
撰稿 | 龙利蓉
编辑 | 李丹 苟双芸
审核 | 刘煜亮 吴庆琛 罗素新 蒋迎九 周芳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