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重磅:mRNA疫苗会产生非预期蛋白,影响未知!新加坡重启方舱,恢复每日通报,6天内病例超5.6万!国内又该如何应对?
6天内新增新冠病例超5.6万,
新加坡重启方舱!恢复每日通报!
新毒株JN.1在全球传播开来以后,新加坡正面临十分危急的情况。 据华夏时报援引联合早报消息,由于新冠确诊病例连续三周激增,新加坡卫生部(MOH)宣布,12月19日起,将恢复每日的疫情数据通报。
情况确实不容乐观, 12月3日至9日,新加坡报告新增新冠感染56043人,较前一周(11月26日至12月2日)激增了75%, 单周新增感染数为今年最高,同期的住院数和重症监护(ICU)数也在增加。由于此前防疫降至最低防控级别, 新加坡不再要求国民进行常规新冠检测,因此实际感染新冠的人数高于报告中的5.6万人。 随着感染病例的激增,新加坡的新冠住院需求也在增加。 12月3日至9日的日均住院数和ICU收治数从上一周的225例和4例,增至350例和9例。部分公立医院的床位使用率几近95%。 12月11日,新加坡国立大学医疗系统(NUHS)和新保集团(Singhealth)表示,正在严密监测旗下诊所、医院的运营状况,必要时会增加病床数量,重新部署甚至增加人手。 目前,为缓解诊疗压力,新加坡已启用两个“新冠诊疗设施”,其布置、收治原则类似“方舱医院”。 12月15日,新加坡卫生部发文称:“强烈建议公众,即使没有症状,也要在拥挤场所戴口罩。由于不再常规要求新冠检测,因此报告病例数无法反映实际情况。新加坡在评估感染数时,会参考多种数据,包括急性呼吸道感染就诊人数,每个流行病学周收集到的新冠检测阳性数在急性呼吸道感染样本中的占比等。” 新加坡传染病专家梁浩楠医生告诉媒体,相比奥密克戎毒株刚出现时,新加坡本轮感染要“糟糕两倍以上”,真正的病例数可能远远高于MOH公布的数据。“很多人可能因为自测试剂卖光了或要自掏腰包购买,而不接受检测。我们看到的(病例数)只是冰山一角。” 在新加坡这一轮新冠病例中, JN.1感染者占绝大多数。JN.1是新冠病毒奥密克戎BA.2.86变异株的第二代亚分支, 新加坡卫生部称,根据现有的国际和当地数据,目前没有明确迹象表明BA.2.86 或 JN.1 比其他流行变种更具传染性或导致更严重的疾病。
丹麦50%的人口感染了JN.1
感染者描述JN.1症状
我们到底该如何应对?
今年11月以来,JN.1变异株在全球流行毒株中的占比迅速增加,从11月初的约4%增长至12月初的30%左右。截至12月10日,全球至少有40个国家/地区监测到JN.1变异株。从分布看,欧洲占比最高,美洲等大洲的JN.1变异株所占比例亦呈快速增长趋势。 截至11月中旬,爱尔兰、冰岛、葡萄牙、西班牙和法国等欧洲多个国家出现JN.1新冠病例的指数级增长,尤其是在丹麦, 据该国卫生部门公布,JN.1新型变异体病毒感染已经超过了50%的人口。 12月8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官网首次将JN.1单独纳入新冠临近预报,称JN.1是当前美国增长最快的新冠变异株。截至当日, CDC估测JN.1变异株在美国流行变异株中约占15%至29% ,而在11月27日的估测中,其占比还低于1%,更早的10月底它所占的比例还不到0.1%。 12月以来,JN.1的感染潮已经蔓延至了东南亚。 除了新加坡,马来西亚卫生部门表示, 12月10-16日新增感染20696例,较上一周增加62.2%,97%的病例是轻症、无需住院 。但由于过去一段时间感染数增长较快, 目前马来西亚有151例新冠感染者被收入ICU,其中96例需要辅助通气。 印度尼西亚也已经在国内的主要入境点 重新安装了体温检测仪 。这些入境点试图获得印尼中央政府批准, 计划重启“电子健康申报码”,用以记录、监测乘客的旅行历史和健康记录。 那么我国是什么情况呢?据国家疾控局消息,自11月首次发现本土JN.1变异株以来,截至12月10日, 在我国本土病例中共监测到7例JN.1变异株。 虽然当前JN.1变异株在我国流行水平极低,但后续受国际流行株和输入病例影响,不排除JN.1变异株成为国内优势流行株的可能。我国现阶段的主要流行株仍为EG.5及其亚分支。
我国监测数据显示,JN.1变异株感染者均为轻型或无症状。不同变异株引起的症状往往相似,症状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通常更多地取决于个体免疫力。基于现有证据,JN.1变异株的公共卫生风险较低。 在防控JN.1变异株方面,国家疾控局发文建议,与预防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一样, 建议公众继续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科学佩戴口罩,及时接种疫苗,坚持规律作息,保证健康饮食,提高机体免疫力。 那么,个人感染了JN.1变异株后会有什么感受呢?它的毒力是不是进一步减弱了? 对此,全球多个国家的民众现身说法,讲述了自己感染JN.1变异株的切身感受。 新加坡一名中国留学生在感染了JN.1变异株后发布微博:“时隔一年多,好像跟去年在国内那波感染的症状没什么区别,死去的记忆再次袭击了我…… 感染第一天发高烧、咳嗽、呼吸急促伴有困难、十分疲惫嗜睡,小臂偶有酸痛感,一直流清鼻涕等等, 到了第四天病情才有明显好转,第五天一身轻松,感觉慢慢康复了……” 不过多数人表示,肯定会有不同程度的发烧,睡个两三天就好了,一般无大碍。
疫苗是抗击新冠的重要武器
Nature重磅:mRNA疫苗会产生非预期蛋白,影响未知!
新冠来袭,打疫苗肯定是最佳预防的措施,截至目前,我国有6款与XBB抗原相关的新冠疫苗获批上市, 包括3款重组亚单位疫苗(注射)、2款mRNA疫苗(注射)、1款腺病毒5型重组疫苗(吸入)。 在新冠大流行期间,为了尽快注射疫苗,mRNA疫苗首次获批使用,全球范围内至少注射了数十亿剂。如此仓促使用,mRNA疫苗到底安不安全,会不会有什么潜在影响,一直争论不休,也没个准确的说法。 就在JN.1变异株进一步全球扩散的同时,12月6日,
Nature 重磅发表了一篇题为 N1-methylpseudouridylation of mRNA causes +1 ribosomal frameshifting 的论文,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强烈关注。
先给出研究结论:
mRNA疫苗可能会促使细胞产生少量非预期的蛋白质,目前,还没有研究证据表明这些错误的蛋白质是否会危及mRNA疫苗的安全性,对于人体会产生何种影响,也依旧是未知。 数十年前,如何使用mRNA做出疫苗,科学家发现并给出了设想:如果改变mRNA的一个碱基,用假尿苷取代尿苷,经过修饰的mRNA会更加稳定,让细胞制造出想要的蛋白质,人体不就可以产生相应的抗体了吗?这项研究加速了潜在mRNA疫苗和疗法的开发,还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然而,Nature的新研究发现,mRNA修饰策略是有缺陷的。 我们知道,核糖体有时会错误地翻译天然mRNA,在天然mRNA中,这种情况通常会产生非活性蛋白质,并立刻被细胞分解。 在本研究中,与含有正常尿苷的mRNA相比,COVID-19mRNA疫苗中使用的假尿苷的mRNA 更容易诱发密码子读码错误。 实验中,由实验mRNA产生的蛋白质中约有8%出现了读码错误。 为了测试人体内是否也会产生同样的效应,研究小组比较了mRNA 疫苗和腺病毒疫苗的小鼠免疫反应。 结果,他们发现,接种了mRNA 疫苗的小鼠产生了错误衍生蛋白的抗体,而接种了腺病毒疫苗的小鼠则没有产生错误抗体。 随后,研究人员又检查了接种腺病毒疫苗的 20个人和接种mRNA疫苗的 21 人的免疫反应。 大约三分之一的mRNA疫苗受试者的血样显示出对变构蛋白的免疫反应,而腺病毒受试者的血样中没有一个出现这种反应。
剑桥大学Anne Willis和James Thaventhiran及其团队表示,结果是清晰的,mRNA疫苗促使人体产生了不被希望出现的蛋白质, 没有一个人报告说他们接种的疫苗有任何副作用,但也没有证据表明读码错误的蛋白质是有害的或无害。 剑桥大学研究小组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 该研究并不表明COVID- 19 mRNA 疫苗不安全。 研究人员指出,当受感染的细胞制造病毒蛋白时,经常会自然发生读码错误。这些错误蛋白可以自然地扩大机体的免疫反应,因此针对COVID-19的S蛋白疫苗甚至有可能从误读中得到促进。 利兹大学Stephen Griffi则认为:“这项里程碑式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让我们了解细胞是如何利用天然和人工mRNA制造蛋白质的。除疫苗外,RNA技术未来的一些更广泛的治疗用途可能涉及更高和更频繁的剂量,因此需要解决任何和所有可能的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您怎么看呢?
撰文 | 阿拉斯加宝 编辑 | 阿拉斯加宝
版权说明:梅斯医学(MedSci)。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