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补阿里地区神经介入手术空白 造福当地群众健康
2023年8月21日,陕西省第九批组团式援藏队员、神经外科徐高峰副教授带着组织的重托,藏族同胞的期盼,启程前往西藏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开展为期一年的医疗援藏工作。 近日,徐高峰医生在受援单位阿里地区人民医院成功完成了2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填补了阿里地区神经介入手术空白,挽救了藏族同胞的生命。
病例1
女,76岁,藏族,阿里地区日土县、日松乡人。2023年11月17日以“突发右侧睁眼不能伴头痛1天”主诉急诊入院。入院诊断为右侧动眼神经麻痹(怀疑颅内动脉瘤)。11月21日行全脑血管造影,诊断为“右侧后交通动脉瘤”,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术后恢复良好。
患者1,右侧后交通动脉瘤栓塞术后造影
病例2
女,61岁,藏族,阿里地区改则县、嘛咪乡人。2023年11月25日以“突发意识不清5小时”代主诉入院,入院诊断为“自发行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当日急诊行全脑血管 造影术,诊断“前交通动脉瘤”,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顺利,患者术后病情稳定。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的异常扩张导致的局限性动脉壁瘤状突起,常发生于动脉分叉部位,为临床常见的一种血管性疾病,在成年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5%,也是非创伤性蛛网膜下出血(SAH)的最重要原因。在我国,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UIA)在35~75岁的人群中,患病率达到了7%。颅内动脉瘤的危险在于破裂出血,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目前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以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为主。 介入治疗由于创伤小,治愈率高,目前已超过外科手术夹闭成为主要治疗方法(如下图所示)。介入治疗是微创治疗,以微导管进入动脉瘤腔,通过微导管将弹簧圈填塞入动脉瘤腔内,瘤内血栓形成,瘤颈内皮化,血液不再进入动脉瘤腔,而达到动脉瘤治愈,必要时瘤颈部支架辅助。上述两个病例虽部位不同,形态大小不同,但治疗方法相同,栓塞后动脉瘤都不再显影。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示意图
作为组团式援藏专家,徐高峰在阿里地区人民医院负责神经介入工作。虽然介入器械、材料严重缺乏,进购时间较长,而且缺少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配合,厚重的铅衣在本就缺氧的环境下,让呼吸更加困难,加之与藏族同胞语言不通,使得神经介入的开展困难重重。尽管如此,在徐高峰和当地医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阿里地区人民医院的神经介入业务还是逐步的开展了起来,病例数慢慢增加,前期累计做全脑血管造影术14台,近期又完成上述2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神经介入手术的开展,使得本地区脑血管病的救治水平有了零的突破。
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徐高峰副教授为患者进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相信在以徐高峰为代表的陕西省第九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的努力下,地区医疗水平将会有更大的提升,当地干部群众的健康获得感会更加强烈。
编 辑:王美英 责任编辑:庞 亮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