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研究显示,早餐、晚餐提前一个小时,或降低糖尿病及心脑血管风险
撰文丨宋文法
来源丨医诺维
心血管疾病 (CVD) 是全球第一大致死疾病,同样是我国第一大死亡因素。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有近18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球死亡总人数的30%以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发病率居高不下,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 是一种慢性疾病,影响全球超过5.4亿人。随着生活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糖尿病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三大因素。在中国,成年人有超过1.14亿糖尿病患者,占全世界糖尿病患者四分之一。 食物摄入在调节昼夜节律中起着关键作用,参与心血管系统、血糖稳态的调节。目前,尚不清楚进餐时间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关系。 2023年12月14日,Nature 子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发表了一篇题为:Dietary circadian rhythm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in the prospective NutriNet-Santé cohort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显示,早餐、晚餐吃得晚,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相关。早餐(第一餐)每延迟一小时,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6%;晚餐(最后一餐)每延迟一小时,患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8%,与晚上20点前吃晚餐相比,21点后吃晚餐的人患脑血管疾病(包括中风等)的风险增加28%。此外,夜间禁食时间每增加一小时,患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7%。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法国 NutriNet-Santé 队列中103389名成年参与者的数据,平均年龄为43岁,79%为女性,通过问卷形式收集了参与者的饮食情况以及进餐、禁食时间、进食次数,分析了进餐、禁食时间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 在平均7.2年的随访期间,共记录了2036例心血管疾病病例,988例脑血管疾病。 该研究发现,早餐每延迟一小时,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6%。例如与上午8点吃早餐相比,9点吃早餐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6%;不吃早餐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然而,早餐时间与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无关。 晚餐每延迟一小时,患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8%,与晚上20点前吃晚餐相比,21点后吃晚餐的人患脑血管疾病(包括中风等)的风险增加28%。然而,晚餐时间的连续变量与CVD风险没有显著关联,与晚上20点前吃晚餐相比,21点后吃晚餐的人整体CVD风险增加13%。
进餐时间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关系
此外,研究还发现,夜间禁食时间与脑血管疾病风险之间呈负相关,夜间禁食时间每增加一小时,患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7%。 对性别分析发现,这些关联在女性中更强。 值得一提的是,早餐、晚餐吃得早,还能大幅降低糖尿病风险。 2023年6月16日,该团队在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期刊发表了一篇题为:Associations of meal timing, number of eating occasions and night-time fasting duration with incidence of type 2 diabetes in the NutriNet-Santé cohort 的研究论文。 研究显示,早餐、晚餐吃得早,与糖尿病风险降低有关。与8点前吃早餐的人相比,9点后吃早餐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59%,较晚的第一餐与较高的2型糖尿病发病率相关。
研究团队表示,在这项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中,早餐、晚餐吃得晚,与整体心血管疾病的较高风险独立相关。养成早吃早晚餐的习惯,可能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风险。 总的来说,这两项研究表明,早吃早餐、晚餐,与较低的整体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风险相关,除了饮食本身的营养质量之外,调整进餐时间也有助于促进更好的心脏代谢健康。
论文链接 :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43444-3 https://doi.org/10.1093/ije/dyad081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