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难关重重 多科合作起死回生
在台州医院抢救治疗近2个月的赵阿婆,终于出院了。
说起赵阿婆的治疗经过,可谓惊心动魄、困难重重,全院10余个科室通力协作,心肺复苏、ECPR、多次手术、康复治疗……终于将赵阿婆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并康复回家。 阿婆突发心脏骤停
10月初,71岁的赵阿婆在家中突发晕厥,醒后感胸闷不适,就诊于台州医院急诊,在检查过程中,突发呼吸心跳骤停。
医生立即对其开展心肺复苏,同时快速启动联合体外心肺复苏(ECPR)进行抢救,急诊科体外膜肺氧合(ECMO)团队在秦杰主任医师的带领下,短短18分钟内上机成功。ECPR成功后,患者心脏恢复跳动,瞳孔缩小,生命之火重新点燃。
急诊复苏室ECRP抢救
虽然阿婆的心脏恢复跳动了,但是心脏骤停的病因还不明确。抢救团队立刻安排了肺CTA检查,明确病因是大面积肺栓塞。但高危肺栓塞常规的溶栓治疗,在对这个患者的治疗中存在很多禁忌,如何处理又是一道难关。 医院立刻启动了急诊科、血管外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麻醉科等团队进行讨论。之后,血管外科陈光主任团队在ECMO保护下行肺动脉造影+肺动脉栓塞吸栓、碎栓术,术后患者肺动脉血流通畅,病灶解除。 病情再恶化,胸腔大出血
介入术后,阿婆病情好转。然而不久,患者再次出现呼吸衰竭、休克,危及生命。超声、胸片显示,其右侧胸腔有大量积液,经胸腔穿刺,引流出大量血性液,考虑是心肺复苏损伤胸壁引起的胸腔出血。保守治疗后,患者仍出血不止,再次组织多学科专家会诊,认为患者有手术指征,但患者在进行ECMO维持和抗凝治疗后,病情危重且具体出血原因不明确,手术效果不确定,而且难度大、风险大。
心胸外科叶敏华主任医师团队迎难而上,决定为阿婆进行胸腔镜下血胸清除+止血术。手术顺利完成,止血成功。经统计,患者胸腔出血量达到8000毫升以上。 对心脏大血管病救治能力的一次检验
经历肺栓塞心脏骤停、大出血、多次手术等重重打击,赵阿婆出现多器官功能不全,还出现了心律失常、严重感染等并发症。急诊重症监护室单仁飞主任、黄道超主治医师在多学科协助下,通过精准的生命支持、抗感染等治疗,使其病情逐渐好转。
心脏骤停后,脑细胞很容易发生不可逆损伤,甚至导致细胞死亡,有的即便活了下来,但因脑功能受损严重导致神经功能障碍,甚至植物人状态。
床边康复治疗
急诊科抢救团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所以从最初的心肺复苏阶段开始,就把脑复苏作为抢救的重点之一:抢救时保证脑供血,复苏后立刻给予目标温度管理,EICU多模态脑功能监测精准维持脑功能,病情稍稳定后就请康复科团队进行早期康复、肢体功能锻炼等。 通过综合的脑复苏和康复治疗,患者神志逐渐转清,肢体活动等也逐步康复,没有留下明显的神经功能后遗症。同时,团队关注患者心理情绪的恢复,多次请心理卫生科协助治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从赵阿婆心脏骤停到康复出院,体现了台州医院10余个相关学科团队雄厚的技术能力,体现了该院对心脏大血管病中心建设的成果,更体现了对急诊危重患者强大的综合救治能力。
供稿 |急诊科 张闯
编辑 |朱小敏
责编 |李沂航
审核 |吴践帆
请点赞
点在看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