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院长”的幸福源泉:为患者排忧解难43年
通讯员:衡山县作家协会副主席 欧建新
再过一年,周国荣就要退休了。前不久,他从湖南省衡山县岭坡乡卫生院院长的岗位退居二线,光荣地收获了一个“老院长”的称号。
“我在院长的岗位干了15年,在基层医院干了43年,快退休了,真是舍不得离开卫生院,剩下这一年时间,我一定会好好珍惜,努力发挥出一名‘老’人的作用。”
“老院长”是卫生院所有工作人员对周国荣的尊称。在他本人看来,这一称呼中也隐隐含着一层希冀与动力,“老”意味着经验丰富,“老”意味着为患者更多地排忧解难。
湖南省衡山县岭坡乡卫生院 周国荣(阳发鑫 摄)
一路走 一路学
1964年,周国荣出生于岭坡乡原双江村。他祖上都是农民,父母靠种田为生,哥哥是一名乡村医生。小时候,他常常跟在哥哥后面,虽然是为了好玩,但也耳闻目染学到了一些基本的医务知识,这也为他后来学医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周国荣十多岁的时候,母亲患了帕金森,看着母亲被病痛折磨,到处求医无效,他萌发了学医的念头。于是,初中毕业后,他考入了衡山卫校。
1980年,他从衡山卫校药学专业毕业,被分配到福田卫生院药房工作。
“严格意义来说,在药房工作不算从医,不能为病人诊治。”为了理想,他选择继续进修。
1983年,他又回到衡山卫校,这次,他学的是中医。1985年9月,他再次从学校毕业,被安排到岭坡卫生院水口医疗点工作,这一呆就是7年,“我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总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用。”
1992年,周国荣到衡山县人民医院进修内科和外科,进修两年后回到岭坡卫生院。1997年又被调到白果镇棠兴卫生院,2004年,兜兜转转又回到岭坡。
为了救治更多的病人,2006年,周国荣又一次走上了进修之路,到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学习儿科;2007年,又到衡阳市中心医院进修急诊科。
在基层工作了28年后,也就是2008年,周国荣被任命为岭坡乡卫生院院长,这一干又是15年。
2018年,54岁的周国荣还到衡阳市中医院学习了10个月针灸,努力诠释着“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当医生的就得不断学习,不学习就对不起患者。”周国荣认为,进修只是提升医疗水平的一种方式,更重要的一种方式是持续不断的自学。
自参加工作以来,他每年都要订阅《中医》《中国农村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等专业杂志,自学了《中医内科》《千金秘方》以及有关心脑血管疾病的专业书籍,并将重要的医学知识进行摘抄记录。在他的办公室内,医学笔记有厚厚的好几本,据估计有50余万字。
如今,虽然是“老医生”了,周国荣依然坚持每天晚上在家里利用现代网络或通过手机视频学习、钻研医学知识。
患者跟着医生跑
在43年的从医生涯中,发生了很多令周国荣印象深刻的事情,不停刷新着他对“基层医生”这个职业的认识。
1999年12月,岭坡乡原双江7组一位村民哮喘病发作,呼吸困难,家里人打电话请周国荣上门诊治。当时天寒地冻,周国荣骑着自行车从卫生院出发,在泥泞的道路上艰难前行,当行至进入双江的桥上时,不小心掉到了河里,衣服湿透,冻得全身哆嗦,他没有因此退缩,返回到卫生院,换好衣服,再次出门朝着患者家里去了。
2007年,岭坡乡云桥村一位60多岁的村民因脑出血致生命垂危,大医院建议其家人准备后事。可是家人不甘心,将他送到岭坡卫生院,并对周国荣说:“您尽量帮我们治,死了也不怪医生,绝不找医院的麻烦。”周国荣本身也没有把握,但他还是想试一试。经过他和全体医护人员的配合治疗,病人活了下来,还在两个月后能生活自理了,现在依然活的很健康,还能做一些小生意。
2010年,岭坡乡原太平村一位七八岁的小女孩,因高烧而抽搐,一度不省人事。家里人把她送到县人民医院后,医院也无能为力,建议送孩子去市或者省医院。可是小女孩的家里极度贫穷,实在没办法了,就把孩子送到了周国荣这里。周国荣使尽浑身解数,从鬼门关捡回了孩子的一条命。如今,这个小女孩已经在卫校读书了。
“基层医生要吃得了苦”、“基层医生技术要强”、“基层医生是百姓健康的守门人,有时候也是百姓最后的希望”……
这些全是周国荣通过这些年的看病救人的经历体会到的。
在基层,到处是人情。很多病人在康复后都会拎着礼品或拿着红包到卫生院对周国荣表示感谢,他总是婉言谢绝,并说:“你的东西再多,你的钱再多,我都是不会要的。你的病好了,就是对我最好的感谢。”
白果镇一位尹姓的患者介绍:“我是周院长的老病人,周院长在棠兴的那七年,我就经常请他看病,他医术好,人好,态度好,总为患者着想。他调到哪里,我就找到哪里请他看病。”
如今的周国荣,声名远播,慕名而来找他求医问病的人络绎不绝。镇上的、县里的、县外的,甚至还有不少外省的。
岭坡乡卫生院新任院长周顺德在岭坡卫生院已工作了12年,他说:“老院长既是一位非常有责任心的医生,又是一位很有爱心的领导。他从不推诿病人,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有病人要求出诊,他都义无反顾,总能在第一时间赶到。”
一直以来,周国荣都是以工作为重,以院为家,晚上经常住在卫生院里。他说:“我住在卫生院,不是因为离家远不想回家。人人都有亲人,谁都想在工作之余回到家里好好陪伴亲人。但住在卫生院里,有一点好,那就是能让病人更快找到我,尽可能缩短诊前等待时间。”
近年来,周国荣正常接诊平均每天不少于30人,忙碌的时候一天要看上百人,经常从早上8点坐到中午12点,动都不动一下,有时候水都喝不上一口,中午吃饭他总是最后一个到食堂的人。
管理者的职责
周国荣不仅医疗业务精,身为院长,他的行政工作也非常出色。
2008年,周国荣接任院长的时候,卫生院执行的是自负盈亏的机制。当时,卫生院的业务量很差,还因基础建设欠了118万元外债,连工资都发不出,职工已3个月没有发工资,退休人员也有5个月没发工资,大家开始闹情绪。
周国荣上任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稳定人心。“既然当了领导,就要站在职工的角度为他们着想,每个人都有家庭,都靠这点工资养家糊口,不发工资,等于断了他们的口粮。”
于是,他从银行贷款将所有职工和退休人员的工资全部发到位,凝聚了发展的力量。
后来,在周国荣的带领下,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努力,卫生院的业务水平不断上升,收益逐渐好转,花了整整6年时间,还清了全部外债。
近几年,卫生院投入20万元将办公楼进行了维修,投入10万元新建了厕所,投入28万元对卫生院的内坪进行了硬化和绿化,百姓就医环境越来越好了。
此外,卫生院还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绩效,从最开始的“0”,到每月的300元,又慢慢提高到了平均每月1200多元的水平,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更高了。
周国荣对职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非常关心。新院长周顺德介绍:“老院长平易近人,对同事很关心,不管谁有什么事,他都是尽心尽力给予帮助。他还经常与年轻人聊天、谈心、谈理想,指出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引导他们学习好业务,培养良好的习惯。并要求大家认真对待工作,热情对待病人。”
卫生院女药师易永健到卫生院工作已经10年了,她说:“老院长常对我们说,卫生院是一个大家庭,能在一起是缘分,一家人之间任何事都不要斤斤计较,要互相团结、共同进步。”
她又提到,“老院长让我最佩服的事情是,这么多年,他始终坚持在临床一线。很多乡镇卫生院的院长都不从事临床工作,可老院长一直没有放弃临床,这在卫健系统是屈指可数的。”
现在退居二线了,周国荣很开心,因为这也意味着,他能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患者身上了。
他深有感悟地说:“不同的人对幸福感有不同的理解,有人注重婚姻家庭的和谐,有人注重金钱财富的拥有,有人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我来说,幸福感就是自己所学正是患者所需,为患者排忧解难就是幸福。”
责任编辑:吴娟
审核:王军
2024年1月12日-13日,由健康县域传播平台、《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杂志联合主办的“2024 中国乡镇卫生院高质量发展大会”将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
会议将广邀基层医疗发展的顶层政策设计者、改革实践者、优秀乡镇卫生院管理者和广大致力于基层医疗能力建设的社会各界力量一起,围绕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医共体建设、医防融合服务、基层特色专科建设、培养优秀乡镇医院管理者等热点和难点话题展开讨论,交流工作经验,碰撞智慧火花。 诚邀您参与会议,共商共建发展之道,共谋共赴基层未来! 会议议程
参会信息 一、报名通道
(扫二维码进行报名注册)
商务合作: 张老师 18911301370 陈老师 15110071613 报名咨询: 杨老师 18210480288 曹老师 18701397521 裴老师 13488722418 二、会务费 普通参会代表:1980元/人; 3人及以上集体报名:1600元/人; 医共体单位/卫健局组队:10人以上,1200元/人 三、汇款信息 户 名:健康县域(北京) 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开户行:宁波银行北京丰台支行 账 号:77040122000136127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