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的支持下,该项技术可以得到更好的开展,手术医生不再需要受限于供肝冷缺血时间而限制腹腔镜操作的时间,可以从容地进行腹腔镜病肝切除术。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院器官移植中心成功将无缺血肝移植技术、腹腔镜微创肝移植技术相结合,为一名肝癌患者实施了腹腔镜微创无缺血肝移植手术。
据了解,该手术不但使移植肝脏免除了冷热缺血问题,还使患者避免既往常规的大手术损伤,出血明显减少,手术带来的创伤更小。患者术后切口更小并且也无挛缩麻木等神经损伤后遗症,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胡安斌教授为患者进行腹腔镜下肝移植手术
创新性融合两种新技术
将患者及移植肝脏损伤降至最低
传统肝移植手术不但无法避免移植肝脏冷热缺血,而且会使患者留下巨大的手术创伤,严重影响移植肝脏和患者术后恢复。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山一院器官移植中心近年相继开展了无缺血肝移植技术、腹腔镜微创肝移植技术等多项创新医疗技术,并取得显著疗效。
“无缺血器官移植”是中山一院何晓顺教授团队在全球首创的器官移植新技术,该技术颠覆了传统的器官移植方式,即在手术全过程中通过体外灌注设备模拟人体内环境,保持肝脏一直处于血流灌注状态。因为不出现缺血再灌注的过程,不但避免了肝脏的缺血损伤,还能使供肝质地更加柔软,有利于微创小切口的供肝植入手术操作,进一步提升手术安全性和易操作性。
而腹腔镜微创肝移植手术是器官移植中心近年来的又一项技术创新。前不久,器官移植中心为一名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患者施行了腹腔镜微创肝移植手术。Wilson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只有施行肝移植术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获得长期生存。
该患者为年轻女性,希望手术切口能尽可能美观。为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让她更好回归社会正常生活,胡安斌教授和朱晓峰教授共同为患者施行了腹腔镜微创肝移植手术,患者术后恢复顺利,仅有脐上15厘米的正中美容缝合切口。此类技术成功实施,也为后续工作中与无缺血技术相结合并进一步减少移植损伤提供了技术基础。
近日,一名长期乙肝、肝硬化的患者李先生(化名),在2个月前体检时又发现患上了肝癌,肝移植成为了治疗李先生肝硬化和清除肝癌病灶的首选策略。当他在中山一院成功匹配到合适的肝脏供体后,专家团队大胆地提出了将无缺血肝移植技术、腹腔镜微创肝移植技术相结合的设想。手术专家团队在总结前期无缺血肝移植和腹腔镜微创肝移植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评估、探讨后,认为受者具备实施腹腔镜微创无缺血肝移植手术的指征。
手术切口明显减小
体现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11月16日,在器官移植中心主任何晓顺教授的指导下,胡安斌教授带领团队首先为患者施行腹腔镜微创病肝切除术,由脐上正中小切口取出病肝。随后,朱晓峰教授将无缺血灌注状态的供肝放入腹腔进行供受体下腔静脉和门静脉吻合,待供肝恢复血流后,胡安斌教授再为患者进行动脉和胆管重建吻合。手术历时7小时,顺利完成。专家团队也为患者正中切口施行了美容缝合,测量切口仅13厘米,愈合效果良好。
▲朱晓峰教授为患者进行无缺血肝移植手术
在器官移植团队全体医护人员的密切监测、全力配合和应用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李先生术后肝脏功能和切口均快速恢复,并已于日前顺利出院。目前已施行3例该类手术,患者均顺利恢复,恢复时间明显缩短,预计后续仍有较大部分患者可施行该技术。
▲胡安斌教授(左一)、朱晓峰教授(右一)与患者李先生合影
何晓顺教授表示,腹腔镜无缺血肝移植术的成功意味着此项术式在解决患者肝脏疾病的同时,还可以减小患者承受的手术创伤和围手术期应激反应,更加符合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从该例手术可以看出,患者的手术切口明显减小,愈合更快,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在“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的支持下,该项技术可以得到更好的开展,手术医生不再需要受限于供肝冷缺血时间而限制腹腔镜操作的时间,可以从容地进行腹腔镜病肝切除术。此外,“无缺血肝脏”质地比较柔软,更加有利于脐上正中切口植入供肝和后续的血管、胆道的吻合。
来源:中山一院
校审:胡安斌
初审:章智琦
审核:梁嘉韵
终审:彭福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