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医院药品市场分析
一、市场概况
1.1 市场规模及增长
2023Q2中国医院市场趋势总结
1.1.1MAT2023Q2中国医院市场规模为8,241亿元 , 同比增速为0.7% ,本土企业连续3年增速高于外资企业 ,且份额 占比持续增长。
从季度变化趋势来看 ,2023Q2市场规模和销量均上涨 , 呈现显著正增长。
1.2市场结构特点
1.2.1从市场驱动因素看,2023年Q2的市场规模同比增长主要来源于非集采品种的销量提升。
从图中可以看出,集采中标产品虽然销量上带来了增长,但由于价格的大幅下降,总的影响销售额实际下降了156亿;而在集采未中标产品中,未中标带来了销量的大幅下降影响约146亿元,同时由于受集采连带影响而被动降价导致销售额下降46亿元,最终两个因素叠加导致销售额下降了192亿元;由此可见集采相关品种,无论是否中标,市场容量都会受到较大压缩,2023年集采相关品种累计下降了348亿元。 而在非集采品种及新产品里,累计带来了556亿的增长变量,但由于国家谈判及市场主动降价等因素带了150亿的下降变量,最终实际贡献406亿元的增长,也最终决定了2023年Q2同比2022年Q2的增长60亿元,增长0.7%。 但如果从不同企业性质来看,内资本土企业实现了1.6%的正增长,而外资企业则为-1.5%的负增长。外资企业的集采相关产品无论是否中标,无论销量及价格变量均是负增长,这也能解释近年来外企对于国家集采甚至是国家谈判关注度下降的现象。
非集采相关品种是医药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市场的发展和赚钱机会也蕴含于此!
1.2.2 从一级治疗领域来看 ,肿瘤、消化道、抗感染、心血管等传统大规模领域受集采影响呈现负增长 ,而小规模领域 中 ,泌尿生殖和皮肤用药受集采影响小 ,近两年维持较高增速;
1.2.3二级治疗领域中,全身性抗生素、糖尿病用药、胃肠抗酸药及免疫激活物销售同比下滑显著,血浆领域销售增长较23年Q1稍有减缓。
图中标红的为辅助用药重点监控品种涉及领域,可以看到受到市场监管和管控,相关领域产品销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尤其以全身性抗生素、糖尿病用药、胃肠抗酸药及免疫激活物销售同比下滑显著。
1.2.4 外资企业在独家创新药带领下,多个TOP领域销售维持较高增速,但抗哮喘和COPD领域持续大幅下降。
本土 vs 外资企业TOP15 二级治疗领域增长率
二、细分领域的市场竞争趋势
在抗肿瘤药物细分领域 ,抗肿瘤市场规模达917亿元 , 最新一年首次出现负增长 ,其中靶向免疫占据一半市场 ,且仍保持较高增速; 而化疗药市场则以较高降幅持续萎缩。
在 抗感染领域 , 市场 规模 约 为1,004亿元,其中抗病毒药为增速最高的细分市场;抗 菌药 TOP 分子基本被集采覆盖,销售规模萎缩
在 呼吸领域, 抗哮喘和COPD药由于多款产品纳入集采 ,在呼吸大类份额下滑;相比沙丁胺醇 ,左旋沙丁胺醇因雾化吸入剂型优势呈现高速增长
在神经细分领域 , 受多个头部药品进入重点监控目录影响,精神兴奋药规模萎缩显著;盐酸右美托咪定市场降温显著,同比降幅达-37% 。
在中成药细分领域 , MAT23Q2中成药销量和整体销售额均上升;注射剂在监管目录管控下 前期呈现负增长 ,现市场有所回落
从企业来看 , 中国医院市场二十强整体规模为2,575亿元 , 同比下降4.1% ,头部集团市场集中度下降。
中国医药市场二十强集团同比下降4.1%,增速慢于整体市场;辉瑞集团在前8强中增长最优,同比增长8.5%,其中新冠感染用药奈玛特韦利托那韦提供主要增长贡献;齐鲁制药因紫杉醇和贝伐珠的销售增长实现逆转。
本文仅供医学专业人士研讨,患者需结合自身实际状况,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择用药。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