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强迫症患者大脑形态学特征研究

2023-11-28 17:52   普健生物

目前已有大量的研究证明了OCD患者在多个CSTC环路的相关脑区及白质纤维连接存在广泛的大脑形态学特征的改变,为理解OCD的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一种病因复杂的严重致残性精神障碍,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反复出现的闯入性想法或重复行为,在我国的终生患病率为2.4%。目前OC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这直接导致了临床上对于OCD的诊断与治疗存在较多的困难。神经影像学对于研究精神疾病具有重要意义,从神经影像学的角度探索OCD的发病机制将有助于加深对于OCD的理解,为进一步开发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在神经影像学的研究中,大脑形态学特征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完整的形态是大脑发挥功能的重要前提。同时,由于大脑的形态学特征具有良好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一些研究者认为它是精神疾病中一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可以辅助精神疾病的诊断,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些年来,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和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等神经调控技术成为了治疗精神疾病的重要手段,探索OCD患者大脑形态学特征的异常,有利于加强对OCD的异常神经机制的了解,这将为神经调控靶点的选择提供依据,提高治疗效果。90891701156982465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以Web of Science、PubMed、Scopus、EBSCO、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为主要数据来源,梳理了2012—2022年OCD患者大脑形态学特征的有关研究成果,发现OCD患者在大脑体积、大脑皮层、大脑白质完整性及纤维束走行方向等方面均有改变。

研究人员认为,大量的研究证明了OCD患者在眶额叶、扣带回、背外侧前额叶、丘脑、基底神经节等多个CSTC环路的相关脑区及白质纤维连接存在广泛的大脑形态学特征的改变,这为理解OCD的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但目前关于OCD患者大脑形态学特征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且大多为横断面研究,无法纵向观察到OCD患者大脑形态学特征随疾病的发展而产生的改变。此外,OCD存在较大的临床异质性,不同亚型之间可能存在不同的大脑形态学特征的改变,这可能也是目前存在较多不一致结果的重要原因。因此,未来研究可考虑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及纵向队列研究,探索不同亚型OCD患者可能存在的大脑形态学特征的差异以及大脑形态学特征随疾病发展而产生的改变;同时,联合基因组学、生化遗传学、脑电、大脑静息态等多模态指标,以提升机器学习的预测准确性,从而实现临床应用。此外,人类大脑形态学特征受到遗传、环境、养育方式、应激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不同OCD患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异质性;且在人类研究中难以深入探究大脑形态学特征与OCD发病之间的因果关系。未来研究可通过OCD动物模型以及动物脑损伤模型,探索OCD发病与大脑形态学特征改变的因果关系,从大脑形态学特征的角度深入理解OCD发病机制。

转载说明:本文图文源自J Shanghai Jiaotong Univ Sci,仅做学术分享使用;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除转载众多无法溯源的文章,我们均在文章中备注了来源。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非常感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强迫症,形态学,OCD,影像学,特征,大脑,患者,研究,神经,临床,机制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