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乐县人民医院韩现志:不负性命相托,卒中患者破“茧”重生
“绿色通道的打造将我院脑卒中患者从入院到开始静脉溶栓的时间逐步缩短,现控制在20分钟以内。”河南省南乐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韩现志表示,“要知道,这个时间在国内一般规定是在60分钟之内,时间上的缩短和提速,是为患者争取宝贵的生命时间,是一场生死时速的较量,这不仅仅是我们的速度,更是我们的态度。”
南乐县,位于中国河南省中部,是造字圣人仓颉的故里,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南乐县人民医院作为县域内的龙头医疗机构,自1950年成立以来,便承担着护佑县域百姓生命健康的重要使命。2019年,南乐县人民医院整合神内、神外、神经重症、急诊、康复、影像、导管室等多个科室的优势资源,成立卒中中心。该卒中中心自开诊以来,便肩负着全县脑血管病患者“黄金6小时”的静脉溶栓及机械取栓再通任务,同时肩负着全县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抢救治疗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南乐县人民医院三级卒中中心,已经通过了省级评审的严格检验,韩现志一再强调,“三级卒中中心建设通过验收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
卒中绿道为生命跑出“加速度”
近日,南乐县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接诊了一位79岁的女性患者李某,据家人介绍,她来院1小时前出现左侧肢体无力、麻木等症状。卒中医师闻讯后,立即进行相关检查。经头颅SCT提示未见脑出血、脑占位,根据检查结果显示,判断为急性脑梗死。
医院卒中中心的急诊静脉溶栓绿色通道立即启动。在多学科的通力协作下,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于此同时,密切观察着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的变化、神经功能和躯体出血等情况。在进行静脉溶栓30分钟后,患者的言语功能逐渐恢复,左侧肢体无力及麻木情况消失,各项功能逐步恢复如初。
另一位患者,安某,是一位69岁的女性。她因言语不清,病发约4小时后方才入院。经过急诊绿道静脉溶栓治疗后,她的言语不清症状得到了较大的缓解。
第三例患者,68岁的赖某,她从医共体中医院分院120转送至南乐县人民医院,以右侧肢体瘫痪、运动性失语、口角歪斜为主诉入院。患者出现右侧肢体全瘫的情况后,卒中中心立即启动了急诊绿道并完善了相关检查。在明确诊断后,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了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的运动性失语、右侧肢体瘫痪和口角歪斜的症状较入院前明显缓解。
这三位患者的治愈皆是得益于快速、高效的绿色通道。
韩现志表示,医院通过落实一键启动卒中绿道、改串联为并联、急救阵地前移、车载DA建档、设置CT溶栓室等多项工作,不断构建卒中急救绿色通道。目前,这条绿色通道已经拯救了数百个患者及其家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此外,医院还对医共体分院医护人员、村医进行脑卒中症状快速识别以及相关治疗方案的培训,使得脑卒中的溶栓谈话前移至乡、村,进一步缩短了卒中救治时间。
以筛查、宣传为抓手,为卒中患者健康护航
然而,将目光从院内转向院外,尽管卒中中心努力缩短了卒中救治时间,“但由于很多老百姓缺乏这方面的知识,耽误了中风的黄金救治时间(4—6小时之内),因此仅有1.6%—4%的患者能够有机会得到最佳的溶栓治疗机会。”韩现志如实说道,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医院让“养心护脑健康全家”医疗队进村开展义诊活动,将卒中筛查和专家诊疗服务送到村民家门口,旨在让更多的老百姓了解、认识脑卒中。
医护人员在进行义诊活动的同时还发放宣传页,让群众能够正确地认识脑卒中,并围绕脑卒中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愈合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指导大家及早识别卒中,及时有效就诊。
韩现志补充道,为加强宣传培训,医院还通过微信公众号宣传、微信社群传播、乡村大喇叭、快板等方式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力求使辖区内的居民对卒中症状耳熟能详。
在世界卒中日时,该院便通过组织下乡义诊、录制科普视频等方式进行健康宣教。值得一提的是,医院健康宣教的有关经验做法已通过县融媒体发布在“学习强国”平台。
医院不断加大宣传、科普、筛查的力度,这不仅能够提高群众的识别能力,更助力了诊疗技术的快速提升。这是源于该院为加强筛查力度,对全县40岁以上高危人群进行免费颈部血管彩超筛查,建立颈部血管狭窄专病数据库,并对发生卒中风险较高的患者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从根源上减少了脑卒中的发病率。
“这促使我院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水平快速提升,并且对其他相关技术的发展也有所促进。”面对成绩韩现志很冷静,他好像知道一切才刚刚开始。
责任编辑:曹艳
审核:王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