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抗痛风药物竞争格局及潜力靶点分析—URAT1、IL-1β

2023-11-23 15:44   药渡数据

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MSU)沉积在关节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其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 HUA)直接相关。

随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患病率逐年增长,但临床用药仍集中于非布司他、苯溴马隆、秋水仙碱与别嘌醇等药物,新药研发更是一波三折,如雷西纳德在美国先后经历了上市、黑框警告及撤市。

本课件通过梳理痛风领域用药情况及新药研发进展,以期揭示国内该领域的潜力靶点及品种。

痛风概述

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MSU)沉积在关节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其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 HUA)直接相关。

尿酸是一种弱的有机酸,正常人体血液中的饱和浓度为420 μmol/L,主要由饮食摄入(约20%)和体内分解(约80%)的嘌呤化合物经肝脏代谢产生,约2/3通过肾脏,1/3通过消化道排泄。正常情况下,体内尿酸产生和排泄保持平衡,当成人非同日2次人体空腹血尿酸水平超过420 μmol/L,即为高尿酸血症。HUA患者出现尿酸盐结晶沉积时,可引发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尿酸性肾病和肾结石等症状。

目前中国痛风患病率约为1%~3%,受高嘌呤饮食、缺乏运动等因素的推动,中国痛风患病率不断提升,并呈年轻化趋势。调查显示,18-35岁的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占比超过50%,预计2030年中国痛风患者人群将达到5220万人。

指南用药情况

中美指南中,痛风患者降尿酸治疗目标为血尿酸<360 μmol/L,但中国指南中进一步提出对于伴痛风石、慢性关节病或痛风频繁发作的患者则应<300 μmol/L。

根据病程,痛风可分为4期:(1)无症状HUA期;(2)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3)痛风性关节炎发作间歇期;(4)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急性期治疗原则是快速控制关节炎症和疼痛,中美治疗指南中均将秋水仙碱和非甾体抗炎药列为1线用药;降尿酸药物的选择需个体化。目前国内常用的降尿酸药物包别嘌醇、非布司他及苯溴马隆,其中苯溴马隆未在美国上市。

总体上,降尿酸药物主要分为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xanthine oxidase inhibitors,XOI)、尿酸氧化酶及尿酸转运蛋白1 (uric acid transporter 1,URAT1)抑制剂,上述已上市品种的局限性主要在于安全性。目前国内痛风药物种类较少,市场上仍以非布司他等仿制药为主,仍存在较大的发展机遇。

上市及在研药物情况

据调研,针对高尿酸血症/痛风,目前国内已有5款上市药物,并有36款产品处于在研阶段,其中在研药物靶点主要涉及URAT1、Uric acid、XO、IL-1β。

从靶点分布上看,URAT1抑制剂在研数量最多(为17项,含多靶点),其中16项有中国企业参与,涉及信诺维、上海璎黎、恒瑞医药、康缘药业等。

目前在研的URAT1抑制剂的研发思路多数对雷西纳德和苯溴马隆的分子结构进行修饰,由于新型URAT1抑制剂活性更强,可降低临床使用剂量,因此有望取得更好的疗效与更低的不良反应。

经专利检索,除上述URAT1抑制剂临床在研企业外,如成都诺和晟泰、广东赛烽医药、杭州中美华东以及华南理工大学等多家企业或科研机构进行了URAT1抑制剂的专利布局(早期项目专利信息挖掘)。

此外,靶向抗IL-1β治疗有望成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新选择。

原创作者:王盼盼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痛风性关节炎,URAT1,高尿酸血症,抑制剂,靶点,潜力,痛风,药物,竞争,分析,专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