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齐聚北大医院,学术争鸣畅谈“真菌”

2023
11/22

+
分享
评论
北大医院
A-
A+

为了应对真菌名称快速变更对医疗、科研的挑战,应该尽快建立一个可在线开放获取的真菌数据库,包含所有具有重要医学意义的真菌名称。

近日,北京大学真菌与感染学术研讨会(Fungal Infection Seminar of Peking University)在北大医院召开。该研讨会由北京大学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主办,邀请北京大学医学部客座教授、国际著名真菌学家,荷兰拉德堡德大学医学院的Sybren de Hoog教授出席,为研讨会开辟了国际视角。来自北大医院、人民医院、北医三院深耕真菌学的专家教授及青年骨干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分享专业领域最新研究进展。

2931700608095106

李若瑜教授开幕致辞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副主任、北大医院皮肤性病科李若瑜教授致开幕辞。李教授提出当前全球真菌感染不断增多且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严峻现状,已引起国内和国际的高度重视。此次专题研讨特别邀请国际著名真菌学家Sybren de Hoog教授和我们共同交流,结合2022年10月25日WHO提出的首个重要真菌病原体清单(FPPL)中需要高度重视的19种重要病原体,探讨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和重要的科学问题,同时期待青年学者们不断创新,走向国际,担负起中心未来发展的重任。 

权威分享,国际视角   

25081700608095414  

Sybren de Hoog 教授演讲

Sybren de Hoog 教授进行了两场精彩的演讲,分别着眼于暗色真菌生态学和流行病学特点以及潜在的健康风险,以及对于真菌持续名称变更的解读。

随着对真菌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入,对菌种的命名也各有特色,重复和混乱对推进研究和开展交流有所干扰。Sybren de Hoog 教授分享了真菌命名原则的变化历程。他提出,为了应对真菌名称快速变更对医疗、科研的挑战,应该尽快建立一个可在线开放获取的真菌数据库,包含所有具有重要医学意义的真菌名称。

青年论坛,精彩纷呈  

在接下来的学术交流中,由北京大学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的20位讲者介绍了各自的最新研究工作,内容涵盖了真菌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多个方面。包括医学真菌的组学研究、真菌感染病例诊断与治疗经验总结、抗真菌药物耐药监测与机制探讨、真菌感染与宿主免疫等不同方向的研究。北大医院王晓雯副教授和宋营改副研究员分别担任会议主持。

北大医院宋营改副研究员以“An omics perspective on fungal infection”为题进行了团队的工作介绍。着眼于近年来在感染性疾病领域备受关注的高通量测序这一新技术的发展,她着重介绍了为临床疑难、重症感染性疾病提供快速诊断和治疗方向的宏基因组学测序,以及为真菌致病和耐药性研究提供深入探索方向的多组学技术,深入细致地解析了多组学技术融合在真菌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价值。

北大医院王晓雯副教授回顾总结了在国际上首报的伴CARD9缺陷的暗色丝孢霉病病例特点并展开了热烈讨论。

随后,王若珺医生、张凯助理研究员、刘文杰博士后、李婷婷博士、邓睿歆博士、梁天宇博士、邵雅昆博士、薛若宁博士、梁恬溦博士、张璐博士、陈文博士、许慧博士、王琦琦博士、陈苏博士等分别汇报了相关研究领域的进展。

团队参会,特色交流  

83161700608095666

李厚敏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李厚敏教授在致辞中提出,希望日后继续加强医院之间学术交流,分享临床经验,从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90111700608095888  

李东明教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真菌病课题组李东明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青年时代学习真菌学的心路历程,勉励北大医学青年学者志存高远,埋头苦干,持续引领皮肤真菌领域的学科发展。

39301700608096007    

刘伟教授

北大医院皮肤性病科刘伟教授在闭幕辞中高度评价了各个课题组的研究工作,称赞各位青年学者思考深刻、视角广博,推动了真菌研究更好的继往开来,向前发展。他重申了交流合作对学科发展的重要性,诚挚邀请各位专家学者明年再度相聚!  

17881700608096275

北京大学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致力于病原真菌及真菌病的诊断治疗及发病机制研究30余年。1992年,由北大医院王端礼教授牵头,联合北大医学部三家附属医院的临床诊疗力量成立了全国首个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多年来形成了以提高真菌病诊断治疗水平为目标的工作体系和北大真菌感染专题论坛的学术交流品牌,联合国内多学科同道,积极开展国内外合作,共同开展高水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目前中心有10位PI,30位博士硕士研究生,承担着多项国家级研究课题。未来,北京大学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全体同仁将密切协作,不断创新,以持续提升真菌病临床精准诊疗水平,深入开展真菌感染发病机制研究,为推动我国真菌学研究不断进步,在国际上发出中国声音而不懈努力。


图   文:皮肤性病科  杨齐岳、宋营改、李若瑜

编   辑:宣传中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北大医院,北京大学,真菌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