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国不严打医生飞刀?

2023
11/20

+
分享
评论
梅斯医学
A-
A+

医师利用周末或者休息时间,飞往外地,或者自己坐车、驾车到其他地方的医院做手术,这就是所谓的“医师飞刀”。多年来,因“医师飞刀”引发的医患纠纷,可谓是层出不穷。

你以为的飞刀:

无良医生找一个空有名头的医生过来骗我更多的钱。

实际上的飞刀:

当地医生:老师,这个手术有点困难,手底下也有几个学生想学习,给个面子,来帮帮忙。

你以为的飞刀收费:

飞刀医生指望这笔钱还房贷。

实际上的飞刀收费:

随便参加个讲座就能赚双倍。

什么是飞刀?医师利用周末或者休息时间,飞往外地,或者自己坐车、驾车到其他地方的医院做手术,这就是所谓的“医师飞刀”。多年来,因“医师飞刀”引发的医患纠纷,可谓是层出不穷。

为何会出现“医师飞刀”现象?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是出现“医师飞刀”的重要原因。一流专家多集中在大城市的三甲医院,基层的医疗水平相对比较低下,对于一些手术难度大,或者是疑难杂症的患者,当地医院无法做手术。这种情况下,如果患者去大城市就医,患者及家属的路费和住宿费可能是不小的一笔开支。而通过医院帮患者请专家来做手术,让患者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不仅医疗费用远低于去大城市就医,更免除了交通、食宿等种种开支和排队挂号等麻烦。

此外,更高水平的专家来基层医院,对医院也是有利的,不仅可以增加床位使用率,还能通过学习和交流提升业务水平。同时,对于能够出“飞刀”的专家来说,也可以在闲暇时间增加收入,提高自身影响力。从国家角度来看,医疗资源下沉能够缓解大医院就诊压力,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

这样“一举三得”的方案,是患者、医院、医师三方的共赢。

“医师飞刀”存在风险  

1、医生和科室之间的配合  

成功的手术是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护士多方之间磨合的结果。医生去下面城市手术次数较少,磨合程度自然是差一些。

2、术后护理问题  

术后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比如说,做了开颅手术的病人,枕头要特制、要平躺、要用奶瓶,奶瓶喝水是防呛(躺着喝水容易咳嗽,咳嗽容易崩开伤口)。一旦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术后感染,严重的情况下要重新手术。小城市的病人,是比大城市少的,尤其是大手术。同理,护工的经验也比较少。

3、法律风险  

尽管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再次明确了“多点执业”的合法性,鼓励医生“多点执业”。 但还有许多灰色地带未被明确,比如专家费的指导价、专家费的收取流程(告知义务、收费记录)等等。这就使得医患双方,都处于风险之中。

也就是说,在“飞刀”过程中,如果患者有意“挑刺儿”,医生就会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就如上文中提到的例子,轻则退款,重则有停职的风险。

多点执业能解决飞刀困局吗?  

在2009年正式启动的医改方案中,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关注。医师“多点执业”政策一度被不少人认为是“飞刀走穴”问题的解决方案。

然而,截至2013年,上级主管部门对医生多点执业的探索,仍然是限制大于放开,约束大于推动。从注册多点执业点需要原单位和当地卫生主管部门的双重审批,到省内3个多点执业地点的限制,在江苏等地的试点工作,对于推动医生资源的流动效果甚微,申请者寥寥,从2011年到2013年,江苏全省仅432名医师注册多点执业资格。

2014年开始,虽然行政管理上的限制逐步放开,2017年《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出台,规定在其他医疗机构执业,只需备案即可,再也不需要获得原单位的批准。但是业内人士无不表示,政策大门虽然已经打开,但在中国特殊的医疗体制和医疗环境下,想要多点执业的医生们还有院长这一关要过,医生仍然不自由。

著名整形专家郭树忠教授告诉记者,以他对北京各大医院的观察,医生能不能出去“飞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院长的认知和态度,“我知道有些大医院管得很死,有的放的很开。有的院长,自己就是外科医生,自己也到处飞,管的就更松了。医生收入好一点,对他来说,也好领导。”

做了将近20年“飞刀医生”的黎志对记者说,他没有注册一个多点执业点,因为“医院里还有很多限制,如果注册了多点执业,医院院长都能看到,你注册的多,院长肯定不高兴。”而一旦有第二执业点的备案,可能会影响体制内的升迁和福利待遇,因为在体制内,管理层和医生之间不仅是业务管理,还是人事依附的上下级。

十几年间来,医生呼吁“飞刀走穴”合法化、阳光化,各级行政管理机构,则试图将“飞刀走穴”纳入行政管理体制。但是,当其被纳入行政管理的体系,和医院的公立公益事业属性,以及医院和医生人事捆绑的上下级关系纠结在一起,这一条条规定看上去管理效率很高,其实漏洞百出。

仍有许多飞刀医生们无法和病人建立起受到法律保护的医患关系,头上悬着“非法行医”这一把刀,本该是合理的劳动报酬,变成了“红包”甚至是“回扣”。而如果发生医疗事故,则可能葬送职业生涯,承担刑事责任。

小结  

医师飞刀”所带来的获益是肯定的,但需要进一步规范,通过不断完善“医师飞刀”的规章制度,尽量规避风险。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实现患者、医师、医院的三方共赢局面。

撰文 | 梅斯医学

编辑 | Swagpp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飞刀,严打,医生,医师,医院,执业,手术,患者,专家,医疗,体制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