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 坑连坑地检出抗M抗体1例
今天这个案例,真所谓坑连坑(当然,有些坑,是笔者自己挖的,蠢哭😭😭),与大家分享,希望能为大家以后避坑提供一点参考。
一、基本信息
女性,29岁,孕37周待产,孕2产0,因ABO正反定不符和抗筛阳性,临床输血科送检我中心输血技术研究室进行疑难血型鉴定、抗体鉴定以及交叉配血。
二、输血相容性检测
1、血型检测
正反定不符,亚型?意外抗体干扰?非特异性干扰? 回顾患者临床资料,抗筛阳性,故先考虑意外抗体。
2、抗筛结果如下:
Sanquin筛细胞结果如下:
博迅筛细胞结果如下:
Sanquin和博迅的抗细胞都提示可能是抗-Lea和/或抗-M,考虑到该案例为孕妇,Lea抗体可能更常见。于是,走个捷径先验证Lea看看。
3、挑选七个谱细胞(Sanquin),以及两个Lea抗原阴性献血者进行试验。
谱细胞反应格局(阴阳性)符合抗-M,但凝集程度不符合剂量效应。孕妇血浆与两名Lea抗原阴性献血者反应,结果为一阴一阳,阳性结果凝集程度为2+。根据初步抗鉴结果,暂排除抗-Lea。进一步检测两名献血者MN血型,结果均为M+N+。这是什么鬼?同样的杂合子细胞,反应怎么差这么大呢?
4、继续补齐剩余谱细胞,反应格局仍符合抗-M。
5、继续上酶谱试验,凝集程度减弱,支持抗-M的推断。但剂量效应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6、增加一套谱细胞继续抗体鉴定:
阴阳格局依然符合抗-M,但剂量效应还是不相符。即便M纯合子的强弱都不统一,怎么解释?用什么方法可以印证鉴定结论的正确性? 唉,剂量效应不符就不符吧。
7、继续用2-me处理后抗鉴
用2-me破坏后,反应格局依然符合抗-M,说明血清中有IgG类抗-M,该抗体可能会通过胎盘进入新生儿体内,有MNS系统的新生儿溶血风险。 综合以上所有试验结果,可确认该意外抗体为抗-M。
三、那么,问题来了:
1、 为什么 ABO 反定型中只有 A1c 出现 1+ ,而 Bc 和 Oc都均为阴性?
2、供者4号和5号的抗原均为M+N+,卡上配血结果4号阴性,5号2+,这是为什么?
3、抗体鉴定过程中,血清与谱细胞的反应凝集程度不符合剂量效应,但阴阳性格局相符,且即便是M纯合子,其反应的强弱都不统一,怎么解释?用什么方法可以印证鉴定结论的正确性?
对于以上3个问题,笔者在公号小编群里发起了求助。经梁延连老师和张志昇老师仔细解答,现将笔记整理如下。 梁延连老师: 不同个体间的M抗原数量可以存在明显的差异。MM型的M抗原在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异,相对MN型的数量明显多。
张志昇老师:
从这段Mur的形成图中, 大 致需要了解一下, Mur是在GYB的B3插入了GYA的pseudo A3 ( Tsai , 也就是那个像叉子状的罗马字, 念Tsai)。在GYPB插入了pseudo A3, 形成B_A_B杂交, 就会有几种情形, 如果基因型是M(Mia), 他的GPYA上的M抗原偏弱, 且GYPB上会有pseudo N出现, 为什么叫伪N抗原, 因为不是表达在正常的GPYA上, 而是在GPYB上表现出伪N, 因为基因型是M。
這篇文章是我試了不同廠牌的抗-N測試MN上含Mia及無Mia, 偽N的強度。简单的说, 基因型是M/M(Mia)的, 表达型会表现出MN-Mia或MM-Mia但M抗原会有纯合子的强度, 如下图的3号谱细胞,但若基因型是M(Mia)/M(Mia)则可能出现MN杂合子表达量, 且M会非常弱。
问题1: 为什么 ABO 反定型中只有 A1c 出现 1+ ,而 Bc 和 Oc都均为阴性?
答:对反定细胞进行M抗原检测:A1c 4+,Bc 2+mf,Oc 1+mf。国产的反定细胞都是由三个同型的A/B/O细胞混合而来,推测估计是三个同型的Ac献血者都是M+,Bc应是两个献血者M+,Oc只有一位献血者M+。可能是由于抗-M效价不是很高,故只能与Ac反应,而与Bc、Oc不反应。
问题2:供者4号和5号的抗原均为M+N+,卡上配血结果4号阴性,5号2+,这是为什么?
答:猜测4号献血者有可能是基因型M(Mia)/N而5号献血者可能是正常的MN基因型, 这个猜测, 无法确认, 除非做一下4号的Mia抗原。
问题3:抗体鉴定过程中,血清与谱细胞的反应凝集程度不符合剂量效应,但阴阳性格局相符,且即便是M纯合子,其反应的强弱都不统一,怎么解释?用什么方法可以印证鉴定结论的正确性?
答:感觉Sanquin的格局大至还符合剂量, 仅第12号特别强, 本来我怀疑有抗-cE, 但显然抗筛己可排除, 所以, 我也无法解释Sanquin的第12号为什么特别强, 也许如梁延连老师的流式试验所验证, 某些就是M抗原会多一点。但營安的細胞, 第7號的M特別弱, 我懷疑基因型應是M(Mia)/N或者M(Mia)/M(Mia)但會表達出MNMia的表達型, 这个可以使用标清测一下营安的7号谱细胞M抗原强度就可验证。所以大致解释一下, 基因型若是M(Mia), 会表达出伪N抗原, 也会弱化M抗原强度, 也会弱化s表达, 所以若纯合子Mia/Mia, 就可能连带s抗原几乎为阴性(不同厂牌的标清测到不同表达), 甚至出现JENU抗原阴性。
以上两位老师的解答,让笔者大开眼界。没想到MNS血型系统的抗原如此复杂,还须继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四、回顾性分析总结
该标本是下午快下班的时候送来的,根据临床医院的抗筛结果和我们的初步抗筛试验,可能为抗-M或抗-Lea,我们根据经验,孕妇标本,猜想抗-Lea可能性更大,于是就走了捷径,直接验证Lea,没想到却哐当掉进了坑里。初步试验结果指向抗-M,但是随机两名献血者都是M+N+,结果却相差甚远,这是第二个坑。继续补齐抗鉴试验,发现其并不符合常规的剂量效应,这是第三个坑。最后,通过酶试验及增加另外的谱细胞等方法,才最终确认为抗-M。
该案例给笔者的另外一个最大的提示就是,经验很重要,但有时也会失灵,当试验结果与预期不符时,还得一步一步按流程来,有时候,捷径反而是最远的路。
好啦,以上就是本案例的全部过程和分析总结,希望能给到大家一点提示和帮助,以后再遇到同类型的标本时,能够有效的避坑哦。
本文作者:李卿,单位:太原市血液中心。编辑整理:曾群娟。修改、审核:梁延连、张志昇。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