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病例提示我们发现问题应及时全面询问病史,为诊疗提供线索和依据。
病例介绍:
患者男,19岁,因发热、咳嗽半月余,咯血1天,于2023-06-27 16:58以“肺炎”收入院。
患者2023-06-17来我院门诊就诊,行胸部CT示“双肺炎症”,遂返回当地继续输液治疗,效果欠佳。6-26日清晨咯血两口,为求进一步诊治以“双侧肺炎”收入我科。患者既往体健,神志清,精神可,饮食入眠可,大小便正常,入院后给予I级护理,普通饮食,持续吸氧,2L/min,并给予抗感染、平喘、止咳、止血对症治疗。
06-27 患者C反应蛋白:31.01mg/L↑,淀粉样蛋白A:120.4mg/L↑;凝血六项:凝血酶原时间:13.60S↑,纤维蛋白原:4.42g/L↑,D-二聚体测定:8.78mg/L↑,国际标准化比值:1.25↑。
06-28 尿常规:隐血:+-↑,行胸部增强CT检查,于18时09分发出危急值,结果为:胸部增强CT示肺栓塞,肺梗死,左侧胸腔积液,立即遵医嘱给予以低分子肝素钠5000u抗凝治疗,嘱患者卧床休息。
06-29床旁下肢B超、心脏彩超示心房后、下腔静脉、右侧髂外静脉血栓形成。
经抗感染、抗凝治疗,病情缓解不佳,患者病情较重,于06-29转入上级医院经一步治疗。
经随访患者辗转去往北京协和医院救治,现已康复。
病案反思总结:
急性肺动脉栓塞是临床中危险性极高的危急重症,青年肺栓塞发病率低于中老年人群,该患者为青年(19岁),发生肺栓塞的几率很小,很容易被忽视。
肺栓塞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的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等症状,但临床缺乏特异性。该患者虽出现咯血的表现,但医护人员容易与肺炎引起的咯血混淆。该患者在监测血氧饱和度过程中,未吸氧的情况下,血氧会出现低的情况,但吸氧时氧饱和度降低并不明显,如果按照我们对患者入院诊断的“肺炎”,这一疾病的临床表现来说,似乎没什么问题。但是患者D-二聚体测定:8.78mg/L↑,引起我们高度警惕。让我们跳出肺炎这一常见疾病的诊疗思路。
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包含原发性因素和继发性因素两类。原发性因素多由遗传变异引起;继发性因素是指后天获得的易发生肺血栓栓塞的病理生理改变、医源性因素及病人自身因素,如创伤和(或)骨折、.......因各种原因的制动/长期卧床、长途航空或乘车旅行和高龄等。这些因素可单独存在,也可同时存在并发挥协同作用。
仔细询问患者数天前曾有过翻越墙体时挤压右侧大腿病史,医生考虑为该诱发因素导致右外髂侧深静脉形成,栓子脱落后导致肺栓塞,后经进一步检查确诊。
该病例提示我们发现问题应及时全面询问病史,为诊疗提供线索和依据。
(宋桂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