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瘤累及矢状窦首刀、伽马刀后多发恶化,第二刀如何安全全切
四十多岁赵先生因突发癫痫就医,家人带其MRI检查后发现大脑左额镰旁脑膜瘤,立即在国内某知名医院进行部分切除。术后需要反复伽马刀治疗,没想到3年后脑膜瘤恶化复发为多发脑膜瘤,复查核磁显示大脑镰前段基本均受累,并有大脑镰右侧肿瘤生长,矢状窦被累及,左侧额部凸面硬脑膜多处肿瘤生长。
治疗过程:多方查询赵先生在病友圈了解到INC德国巴特朗菲教授,于是决定咨询教授能否能够切除颅内多发脑膜瘤,在得到教授肯定的答复后,立即前往德国接受巴特朗菲教授手术。
在术中iMRI、术中神经导航等设备的辅助下,巴特朗菲教授为赵先生实施了手术,大脑镰旁及矢状窦旁的肿瘤被完全切除,并保护了正常的脑组织结构。赵先生术后第二天下床进行康复锻炼。神经功能无任何异常,术后13天步行出院。
赵先生术前术后MR对比
目前,赵先生多发脑膜瘤术后4年多,身体状况良好,无复发转移情况。
什么是矢状窦旁脑膜瘤?
矢状窦旁脑膜瘤占颅內脑膜瘤的17%-32%,Cushing将窦旁和大脑镰旁脑膜瘤进行了分别的定义。矢状窦旁脑膜瘤为肿瘤填充矢状窦旁角,在肿瘤与矢状窦之间没有脑组织,而有其他学者将窦旁和镰旁脑膜瘤归为一类,合称为窦镰旁脑膜瘤。矢状窦旁硬脑膜常见的症状有癫痫、头痛、单瘫以及精神症状。
矢状窦旁脑膜瘤严重吗?矢状窦旁脑膜瘤起源于上矢状窦的窦旁角(肿瘤与上矢状窦间没有脑组织)。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和大脑凸面脑膜瘤是手术疗效令人满意的神经外科手术之一,因为位于这些部位的良性肿瘤的手术后有充足的治愈和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机会。
矢状窦旁脑膜瘤较常位于上矢状窦中1/3段(占45-70%),位于前1/3段矢状窦(15-34%)和后1/3矢状窦(9-30%)者其次。在这种分类中,前1/3段矢状窦定位于鸡冠至冠状缝之间,中1/3段矢状窦位于冠状缝与人字缝之间,后1/3段矢状窦位于人字缝与窦汇之间。矢状窦旁脑膜瘤更常发生于蛛网膜颗粒密集的地方,这些肿瘤15%侵犯硬脑膜窦。而且,位于这些位置的脑膜瘤有较高的不典型性和恶性脑膜瘤组织类型发生几率。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