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Meta分析
引言
说起银杏内酯注射液,你可能知道,这是一个神经内科治疗脑梗死的常用药物;也可能知道,大型随机对照试验GIANT显示,银杏内酯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是 IVT 后最初 24 小时患者可推荐的治疗方法。那么,是否还有其他随机对照试验,可以揭示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会给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带来什么样的临床获益呢?
背景
脑卒中是目前世界上致残和致死率很高的疾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 80%,目前最有效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药物治疗是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而增强血管再通治疗效率与血栓的聚集形成密切相关。
银杏内酯是从银杏中提取的萜类成分,为 PAF 拮抗剂,有很强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被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目前,已有多项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rt-PA治疗AIS的临床研究结果揭晓,由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张玉生教授团队牵头开展了一项meta分析,旨在系统评价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rt-PA治疗AIS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从而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
采用 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网、SinoMED、中国硕士和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Clinical Trials.gov、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截止日期为2020年7月。由两名评价员对所有纳入临床研究独立进行数据分析提取及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纳入标准
l 研究类型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语种不限。
l 研究对象 符合卫生部在全国第四届急性脑血管流行病学学术会议制订的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治疗技术标准或《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治疗技术标准;患者发病持续时间小于4.5 h,年龄、性别不限,并经CT和/或MRI检查可排除脑出血的急性患者。
l 干预措施 对照组患者予rt-PA溶栓治疗,使用剂量为0.9 mg/kg,最大剂量为90 mg,根据患者的体质量计算最大使用剂量,静推总使用剂量的 10%,推注过程持续时间为1 min,剩余90%于60 min内微量泵泵入。试验组治疗方法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银杏内酯类注射液进行治疗。
l 结局指标
主要结局指标: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
次要结局指标:①临床疗效;②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③生化质量评分(SF-36);③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arthel 指数);④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头晕头痛、鼻黏膜出血等。
排除标准
l 重复发表的研究;
l 综述类、动物实验类文献;
l 无明确诊断标准、数据不全的研究。
研究结果
1.文献检索结果和基本特征:共纳入9项RCT、765例AIS患者,全部为中文文献。其中 rt-PA+常规治疗组 378 例,银杏内酯类注射液+rt-PA+常规治疗组387例,基线均可比。
2.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与阿替普酶治疗(对照组)比较,银杏内酯类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联合组)显著改善AIS患者神经功能缺损(MD=-3.08,95%CI:-3.74~-2.43,P<0.000 01)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森林图
3.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临床有效率显著提高(OR=3.93,95%CI:2.37~6.52,P<0.000 01)
临床疗效森林图
4.mRS 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mRS 评分显著改善(MD=-0.6,95%CI:-0.7~-0.49,P<0.000 01)
mRS评分森林图
5.患者生活质量及Barthel指数:患者生活质量(MD=7.06,95%CI:3.71~10.40,P<0.000 1)及Barthel指数显著改善(MD=8.96,95%CI:6.00~11.92,P<0.000 01)
SF-36森林图
Barthel指数森林图
6.不良反应发生率:
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6,95%CI:0.42~1.40,P=0.38)。
不良反应森林图
不良反应森林图
研究结论
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AIS患者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但仍需要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罗宏,岑海媚,罗彬等.海南医学,2021,32(07):924-929.
[2]Front Pharmacol. 2021 Dec 3;12:792136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