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肿瘤骨转移,唑来膦酸给药间隔或能大幅延长

2023-11-07 09:59

这是一项非劣效性试验,评估在转移性乳腺癌、前列腺癌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唑来膦酸每12周给药一次持续2年不劣于每4周给药。

骨骼是恶性肿瘤发生远处转移常见的部位,唑来膦酸是第三代双磷酸盐药物,可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和实体瘤骨转移患者。每3-4周给药一次,可将疼痛和骨骼相关事件的发生率降低25%-40%,包括临床骨折、脊髓压迫、骨骼放射和骨骼手术。

双膦酸盐通常耐受性良好,但也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副作用,比如颌骨坏死、肾毒性和低钙血症。颌骨坏死的发生率随着药物累积暴露量的增加而增加,从治疗4-12个月的1.5% 增加到37- 48个月的7.7%。肾毒性主要表现为血清肌酐水平升高,低钙血症很少有临床症状。

唑来膦酸的最佳给药间隔尚未确定。目前标准给药间隔是每4周一次,这个是根据经验得出的,但缺少令人信服的药效学数据。在ZOOM和OPTIMIZE-27试验中,乳腺癌和骨骼转移患者每4周接受一次唑来膦酸治疗,持续9-15个月,然后随机接受每4周或每12周唑来膦酸治疗,持续12个月。两项研究均未显示两种给药方案的疗效或毒性存在显着差异。那么是否可以直接12周方案呢,今天我们分享《JAMA》发表的研究结果。

65741698966673509

研究方法  

这是一项非劣效性试验,评估在转移性乳腺癌、前列腺癌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唑来膦酸每12周给药一次持续2年不劣于每4周给药。患者接受唑来膦酸每4周一次,或每12周一次,并指导患者每天服用大约 500mg元素钙和 400-800IU维生素 D。

纳入标准:1. 组织学确诊的乳腺癌、前列腺癌或多发性骨髓瘤,影像检查发现至少有1个骨受累部位;2.年龄≥18岁;3. PS评分0-2分;4. 肌酐清除率 >30ml/min;5. 校正的血清钙2-2.9mmol/L。排除标准:有脑转移或之前接受过双磷酸盐、地诺单抗、骨靶向放射性药物治疗的患者。

研究终点,主要终点:2 年内至少发生1次骨骼相关事件的患者比例。骨骼相关事件的定义为临床骨折、脊髓压迫、骨骼放疗和涉及骨骼的手术。次要终点:包括不同疾病中至少出现1次骨相关事件的患者比例,以及疼痛、颌骨坏死、肾功能障碍、骨骼疾病发生率和骨转换抑制。

研究结果

该研究在美国269家学术和社区医疗中心进行,2009 年 5 月至 2012 年 4 月期间,共纳入1822 名患者,其中 911 名随机接受每 4 周一次唑来膦酸治疗,911 名随机接受每 12 周一次唑来膦酸治疗;随访截止2014 年 4 月。治疗组患者的基线特征见表 1。在随机分组的 1822 名患者中(中位年龄,65 岁;980 名 [53.8%] 女性;855 名乳腺癌,689 名前列腺癌) ,278 名多发性骨髓瘤),795 名在 2 年内完成了研究。 

73951698966673726  

研究设计↑

基线特征→

96001698966673905   ITT人群2 年内至少发生1次骨骼相关事件的患者比例:每12周一次、每4周一次分别为28.6% (253名) vs 29.5% (260名) ,12周方案非劣效于4周方案 【风险差异,-0.3%(单侧95%CI,-4%至∞),p<0.001】 ;敏感性分析显示12周方案也非劣效于4周方案 【风险差异,1%(单侧95%CI,-3%至∞),p<0.001】 。 (详见左下图) 2031698966674209  

主要终点

20721698966674352  

次要终点

两组间疼痛评分,身体状态评分,颌骨坏死发生率和肾功能障碍均无明显差异(详见右上图)。骨骼疾病发生率两组也一致,但12周方案的骨转换更明显(羧基末端肽水平更高)。 5011698966674532  

骨骼相关事件发生率

47421698966674601  

平均每周C-端肽水平

小  结 在因乳腺癌、前列腺癌或多发性骨髓瘤而发生骨转移的患者中,与每 4 周的标准给药间隔相比,每 12 周使用一次唑来膦酸不会导致超过 2 年的骨骼事件风险增加。这个较长的间隔可能是一个可接受的治疗选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多发性骨髓瘤,前列腺癌,乳腺癌,肿瘤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