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道狭窄危在旦夕,多学科抢救小组打开“呼吸之门”
气道狭窄等原因引起的大气道梗阻、呼吸衰竭,病情重,抢救难度大,随时可能因为人工气道不能快速建立而危及生命。
近日,台州医院困难气道抢救小组联合可视喉镜、气管插管、纤维支气管镜、气管切开等多项技术,紧急抢救了一例大气道狭窄的危重患者。
64岁的马先生(化名)今年曾因重症肺炎住ICU治疗,接受了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气管切开等抢救。病情好转后,他转到当地其他医院继续康复治疗。在拔除气管切开套管后,马先生多次出现胸闷气喘症状。喉镜检查提示,咽喉部水肿,声带活动受限,当地医院予以激素、肾上腺素等雾化吸入治疗后稍好转,但症状反复存在,一直不能出院。
近日,马先生再次出现喉头喘鸣,呼吸困难,口唇发绀,并出现反应迟钝,进行相应治疗后症状不能缓解,被转院至台州医院急诊科。 马先生到达急诊科时,神志不清,口唇发绀,氧饱和度很不稳定,最低至80%左右,咽喉部喘鸣明显。 急诊科秦杰主任医师接诊患者后,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格检查等表现,考虑患者为气道狭窄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出现心跳呼吸骤停,需要紧急建立人工气道。但患者气道狭窄,气管插管失败可能性大,若插管失败随时可能出现心跳呼吸骤停,于是秦杰立刻启动多学科困难气道抢救小组(麻醉科、耳鼻咽喉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同时准备好各项抢救物品。
抢救小组紧急讨论后迅速着手抢救:
第一步,准备好各种抢救设备和人员,尤其是环甲膜穿刺和紧急气管切开设备,如果患者插管失败可以直接进行环甲膜穿刺等抢救;
第二步,在以上保障到位的情况下,麻醉科尝试喉镜直视下气管插管,但和预计的一样,由于患者喉头水肿,同时声带活动度低,声门难以打开,即使使用了最小号的气管插管,仍旧插管失败;
第三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支气管镜顺利通过声门,逐步导入气管插管。患者插管成功后,氧饱和度逐渐好转,喘鸣消失,面色逐渐红润。
眼看着马先生的病情已经稳定,大家缓了一口气,正准备把他送往重症监护室进行下一步诊治,马先生的气管插管内突然出现血液。医生们立刻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发现患者气道内有中等量血液,并有少量血凝块,考虑是气管插管时对狭窄的气道造成损伤引起的。出血量虽然不多,但由于患者气管插管型号小,很容易被血液或血凝块堵塞,一旦堵塞,将再次危及患者生命。
于是,抢救小组当机立断,立刻由耳鼻咽喉科医生进行气管切开手术,使得患者症状得以改善,目前还在继续治疗。
供稿 | 泮芳芳
编辑 |朱小敏
责编 |李沂航
审核 |吴践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