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时评:“质疑被医生输禁忌药致死”上热搜,谈不良反应与告知义务

2023-11-03 14:24   医脉同道

中药注射剂。

中药注射剂。

10月31日,“患者疑被医生输入紧急药致死”登上百度热搜。

简单的描述一下报道的情景,患者因肝功异常而入院治疗,输入痰热清注射液后,出现呕吐、体温升高等症状,最终死亡。法医鉴定显示,“符合输注痰热清后发生输液反应导致死亡。”

就目前看,医院认为当时情景符合使用痰热清的症状,并对法医鉴定表示质疑。在这种使用了某种药物后发生死亡的事件中,往往是药企被先认定难逃其责。尤其是产品还属于中药注射剂时,往往会引发更大的争议。为何在这起事件中,重点不再是注射剂本身? 因为药品使用禁忌里有这么一句话,“肝肾功能衰竭者禁用”

也正是这句话,才导致了一些纷争,毕竟患者就是因为肝功能异常才进院治疗,但这个在相关治疗资料里描述是,“化验肝功能逐渐好转”。

从这里说,是不是能符合表明用药指征?可能需要更为官方的回复。肝功能异常指的是因为致病因素损伤,引发肝脏形态结构的破坏,如果程度轻,那通过代偿功能,不一定会有明显的异常。如果是严重的,那会引起明显的代谢障碍,解毒功能降低等异常改变。 而肝功能衰竭,则是严重损害,干细胞大量坏死,已经出现功能障碍,还可能已经出现伴随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情况,需要紧急治疗。 只从一般经验看,本身肝功能未恢复正常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使用有肝毒性的药物。如果没有其他药物可替代,无法避免使用,那在用药过程中要控制剂量,以及密切关注监测肝功能。这一点,可能由医院来证实是否操作有误,具体结论以官方为准。就痰热清来说,国内也只有两个注册文号。一个是注射液,一个是口服药胶囊制剂。

两者成分均有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只不过注射液里增加了丙二醇作为辅料。 胶囊制剂下,不良反应和禁忌分别是“个别患者出现腹胀”、“过敏体质及对本品过敏者禁用”。也有做临床试验,2003年进行了584例临床试验,试验阶段,口服用药后有一例腹胀。从这也可以看出,口服用药,比注射剂要安全的多。禁忌少,不良反应也少。而注射剂则有头晕、呕吐、瘙痒、心悸、过敏性休克等等。

不清楚入院时是否昏迷,但如果说当时能以口服药来治疗,不好说有没有这个风险。事已至此,对于医疗机构来说,后期可能要对于同类型加强监测,减少有禁用或慎用等症状用药,选取更加安全的替代药物。对于药企而言,也要加强用药教育,拿出详尽的临床数据以指导用药,避免陷入“为了推广而用药错误”的抹黑舆情中。在反腐和加强药品质量监管的态势中,药品并非获得上市后就如履平地,在使用中会面对很多更为现实的压力。健康风险面前,一方面依赖疗效和安全性保证产品自身没问题,再就是通过治疗而非使用偏好来提高占用率,这些都是注射剂作为高风险药物必须要考虑的。 而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也曾有部分产品因安全性而退出使用,或者修订说明书,或者限制使用等黑历史,这样一来遇到严重的不良反应会更加难以自证清白。这种使用风险,受影响的不仅仅是给医疗机构,也同样是众多的注射剂企业,无论是中药还是化药。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中药注射剂,肝功能,注射液,禁忌,义务,反应,医生,质疑,告知,致死,用药,药物,患者,风险,法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