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给癌症晚期病人做心理疏导?
一些肿瘤患者虽经积极治疗却情况未见好转,有的则进入了晚期阶段,基本上康复无望了,这时,绝大多数患者陷入了难以自拔的心理危机胶着状态。且这种状态常常呈持续发展和恶化态势。这时的危机干预常十分困难。
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这又可细分为两类情况:一类是真的到了绝对晚期了,任何措施都已回天乏力了;这时,病人最需要的是晚期的临终关怀。另一类情况是虽不至于乐观,不能奢谈康复或治愈,但暂时也不至于严重威胁生存;应对措施得当,病人还是能够带癌长期生存的;或以前的应对措施有些问题,换一个思路,或许能柳暗花明的。对于后面这些情况,仍应积极进行心理危机干预。这时,若不解决心理危机问题,患者的情况只能是恶性循环,越来越糟。这类患者的心理干预问题,我们认为要点有以下这些:
1)调整期望目标 许多这一阶段的肿瘤患者之所以陷于心理危机,是期望目标定得太高。总想彻底治愈,所有指标都正常,身上完全没有癌细胞。其实,这是不现实的!应以充分的事实与证据告诉他们,现在癌症治疗目的与标准已经开始转向,从过去的不顾代价地彻底杀死(这很多情况下不仅不现实,而且常常病未控制,人已走了),现在已转向强调有效控制或基本控制其发展,有时能稳定病情或基本稳定病情亦属成功。对于一些晚期患者,我们要强调:活着就是成功!目标的调整,对这类患者走出心理危机非常关键。
2)找出榜样 为这类患者确立曾经类似,也曾陷入绝望,后一步一步走向康复了的榜样,亦至关重要。我们常借助我们肿瘤诊疗中心所拥有的庞大的康复患者资源,帮助他们配对,找出并确立榜样,让他们向走出困境的康复者学习。
3)指明路在何方,避免再陷乱治误区 一些慢性心理危机者是走进了癌症治疗的误区,帮助他作出正确选择,避免因错误应对(治疗)而一发不可收拾,也至关重要。因为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么一个事实:在中国,至少有3成左右患者,不是死于癌症本身;而是死于错误的、或过度的应对(治疗)措施。
4)帮助设定近期最低目标 这也很重要。比如说,孩子还有几个月要考大学了,承诺帮助他一定活到能看到孩子考上大学;实现了,然后再一步一步调高目标,有价值、有生存质量的生命常就这样被延续着。甚至在这一延续过程中,很多人就不知不觉中度过了五年、十年,走向了接近康复,这类事例在我们的患者中很多很多。须知,人有明确追求时,诱发出来的生命潜能常是巨大的,有目标—可以实现的短期目标,就有生存下去的渴望与动力,从而也就会产生奇迹。
5)帮助他理解生命的真正含义 有生有死,这是自然规律。生命总有终点,我们不可能避免终点的到来,但却可以追求有尊严的、体面的生命结局,并可生前作些必要的安排。事先做些这方面的解释疏导工作,对陷入慢性心理危机泥潭中的患者也常十分重要。
至于绝对晚期的患者,需要的是临终关怀,在此不作讨论。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