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摔倒后,特别是从床上摔下,家长不要因为孩子没有明显的外伤,而粗心大意!
愿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长大!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01
重庆某医院的手术室内,医生正给一个名叫王超的14岁男孩做开颅手术,打开头颅后,竟取出一个“大贝壳”!
据男孩父亲王成透露,孩子从小就很聪明,一两岁时就会背唐诗,被誉为“神童”。两岁那年开始,王超突然变得行动迟缓,甚至连开口说话都变得困难。
渐渐地,家人发现孩子不仅不能说话,四肢也变得无比僵硬,到四岁时连站都站不稳。因为没有过多医学常识,一家人并没有将这个情况放在心上,一直以为王超是发育迟缓。
但后面王超出现了学狗叫,并在满屋乱跑的症状,发病频率也越来越高,父亲以为他得了狂犬病,便把他带去医院。
医院里,王超被推入了核磁共振室。检查结果显示,王超大脑内有一块类似黑蝴蝶的异常区域,医生根据经验判断这应该是大脑萎缩。
医生针对王超的病情,决定对其进行开颅手术,但没曾想到,竟能从王超头颅里取出一个“大贝壳”。
经过病理分析,医生发现这个“大贝壳”不是肿瘤,不是结核,也不是其他寄生物,那只剩下一种可能,这个“大贝壳”是脑组织病变的产物。
02
脑组织病变,一般是在脑部受到外伤,又没有治好的情况下最有可能出现。
听医生这么说,王成这才想起来,孩子在一岁时曾从床上摔下来过。当时没有红肿和出血,可不久后王超却开始抽筋和口吐白沫。当时医生开了点药,孩子吃过后有了好转,便没有继续治疗。
谁能想到,当年的治疗并没有真正缓解颅内出血,反而导致血在脑袋里越积越多。最终,在日积月累下,不断钙化后,最终变成了今天这幅模样。
所以,当孩子摔倒后,特别是从床上摔下,家长不要因为孩子没有明显的外伤,而粗心大意!尤其是头部这种重要部位!
说起孩子从床上摔下来这事,其实99%的孩子都有经历过,不过这种事可大可小。看到孩子摔倒,做父母的肯定会心急火燎地跑过来抱起孩子,但是医生却表示强烈反对。
第1步 不要动孩子,根据跌倒姿势判断危险指数
为防止不恰当的接触给孩子造成新的伤害,除非有危险,否则不要轻易动孩子。
曾经看过一个新闻,奶奶一个人在家照顾孙子。孩子从床上掉下来,奶奶以为没事儿就没送医院,而且反倒用手给孩子揉碰到的地方。
结果孩子后来就没有了呼吸,直接被宣布死亡。
当大人没有急救知识时,切勿轻举妄动,观察孩子跌倒的姿势,初步判断危险指数:
后脑着地,危险性最大,可能有脑损伤;
面部朝下着地,可能会有瘀伤,且同样要小心颈椎的损伤;
肢体姿势反常,可能是骨折。
接着,观察周围的环境,看看有没有锐器,有没有可能会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当孩子出血时,找毛巾或纱布按压止血。当孩子有呕吐或癫痫的症状时,可以把孩子侧放,颈部保持伸直,防止气管被堵住,然后拨打120急救电话。
第2步 保持冷静,观察事发情况
孩子进医院后,为及时了解病情,医生都会问:
“从哪里摔下来的?有多高?”
“哪个部位着地的?”
“摔下后有什么反应?”
大人越清醒,描述得越仔细,对医生的诊断就越有利。所以在确认送医院之前,大人应时刻注意观察孩子的情况。
第3步 学会分辨需要就医的症状
当孩子出现下面的异常变化时,就需要去医院了。
行为改变
昏迷,失去意识或者逐渐陷入昏睡、反应迟钝的状态,且很不容易叫醒;吃饭明显更挑剔,睡眠习惯改变。
生命体征变化
脸色苍白,呼吸浅而不规则。摔倒后呕吐较常见,但一直呕吐或超过三次就要引起警惕。
肢体运动改变
身体的某个部位突然不能动了,有明显的畸形,面部神情不对称或某部位协调能力下降。
眼部变化
发生眼球震颤,即眼球快速往返摆动的现象或者两个瞳孔大小差距很大,大一点的孩子会抱怨看不清或看东西重影。
体表变化
耳朵、鼻子、眼睛出血或流出黄色的液体。前囟门澎出,如下所示。
情绪变化
脾气不好,长时间的哭泣、大喊大叫,对光或噪音非常敏感,情绪很不安。
第4步 设立24小时观察期
并不是所有摔下来的孩子都需要去医院。如果孩子摔倒后,还是继续能玩、能吃、能跑、能挑,没有一点儿蔫吧或异常,暂时先不需要就医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就可以放心了。前面说过,孩子受伤到表现出来需要时间。当时没表现,不代表以后就安全。
这24小时之内,不妨每隔几个小时唤醒孩子一次,确保孩子一直保持正常。
愿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长大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