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落地丨吉大一院开展生命健康叙事医学工作坊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升医学生的沟通技巧,建设更具有同理心,良好沟通能力和医学素养更高的教师队伍,10月25、26日,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临床医学院(以下简称:吉大一院)教学部特邀生命健康叙事分享中心创始人、南方医科大学教授杨晓霖,生命健康叙事分享中心联合创始人,南方医科大学叙事医学中心教授景坚刚,在第15会议室开展了叙事医学工作坊(以下简称“工作坊”)。工作坊由吉大一院“生命健康叙事分享中心”负责人、新生儿科主任武辉主持。
会议伊始,武辉向参会人员介绍了培训专家,并对各位老师的热情参与表示热烈欢迎。参与本次工作坊的58名培训人员来自全院48个科室,工作坊以小组为培训单元,每7名培训人员为一组,围绕各培训要点展开学习。
工作坊培训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分别为:了解“叙事素养”、培养“叙事思维”、掌握“叙事闭锁”、探讨“叙事医学教学和研究方向”。杨晓霖首先对叙事医学的概念,发生发展及重要性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通过讲述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提出并详细阐释了“叙事统整、叙事调节、复元力”等理念。
杨晓霖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向大家介绍了五种叙事闭锁,并通过分享相关书籍与案例,着重培养学员的临床叙事思维。同时对探索叙事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效果进行了回顾与展望,为医学教育和医疗服务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随后,景坚刚带领各位学员就叙事医学中“叙事闭锁创伤”、“如何构建良好的叙事生态”等话题进行了精彩的分享。现场气氛活跃,讨论热烈。培训结束,杨晓霖、景坚刚向每位参与培训的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
武辉对两位专家的倾情相授表示由衷地感谢。她总结讲道:“通过两位专家的讲授,我们了解了叙事医学与我们医学教育工作的密切相关性和重要性。这种相关性和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方方面面中无不得到体现。通过学好叙事医学沟通技巧,能够极大方便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交流,帮助医务工作者避免职业倦怠感,保持职业热情,更好地服务患者。将叙事医学的理念融入工作和生活,能够切实推动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与人类和谐社会的构建”。
许多学员纷纷表示,“通过工作坊这种形式,能够有机会面对面与专家交流,切身感受到叙事的魅力与力量。”也有学员表示,“通过这两天课程的培训,让他们学会用叙事的理念调整自己、和谐家庭、改善医患关系和医疗结局,这个过程,治愈自己、治愈他人,获得复原力,不断成长。” 教学部组织本次徐事医学的工作坊,意在提高教师对叙事医学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叙事素养,解决执业过程中遇到的“叙事闭锁”等问题,培养临床叙事思维,做好叙事医学与精准医学的对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培养叙事医学师资队伍,构建良好的工作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基础,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本次工作坊是东北三省举办的首期叙事医学工作坊,为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和学院的医学人文教育注入了新的色彩,标志着医学人文精神在医学教育实践中的回归。未来,吉大一院将继续发挥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搭建医学人文资源的共享平台,传播生命健康叙事理念、构建新型医患关系的有效载体,助力健康中国。
END 来源丨教学部 供稿与摄影丨徐浩 提交丨朴美花 部门审阅丨杨明 编辑丨于姗姗 发布丨宣传统战办公室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