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MT日本医疗——研究阐明防止多发性硬化症复发的重要分子机制
为什么有些病人没有复发?
10月11日,日本国立精神与神经医疗研究中心(NCNP)发表声明称,使用多发性硬化症(MS)的小鼠模型,探索了自身免疫性脑炎(EAE)反复复发决定是慢性化还是不复发的原因,明确了用于诱导EAE的肽和主要组织适合抗原类II分子(MHC class II)的结合稳定性是极其重要的因素。
该研究由该中心神经研究所免疫研究部研究员林幼伟、量子化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博士樱庭俊率领的研究小组完成。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Autoimmunity》上。
MS是反复复发并逐渐恶化的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但也有即使发病时的病情很严重,之后也不会再复发的情况。在也有因频繁复发而留下高度障碍的情况下,关于为什么一部分患者不复发的基本疑问,至今还不清楚。
诱导EAE的肽的条件是?
EAE的症状和临床经过根据诱导使用的肽和老鼠种类的组合而不同。例如,给B6小鼠接种MOG 35-55肽后,诱导EAE出现进行性的、难以恢复的麻痹症状。另一方面,如果给SJL/J小鼠接种PLP139-151肽,最初的麻痹症状会恢复,但会反复复发。
最早证明PLP诱导EAE的是该中心的前身,国立武藏疗养所神经中心的田平武博士的研究小组,在美国通过对大量肽驱动膜的筛选,得出了PLP13发现了9-151的EAE诱导功能,而田平研报告了PLP136-150使用酶分解得到的蛋白质片段诱导EAE。虽然两者看起来序列几乎相同,但此次研究小组已经确认,用PLP136-150诱导的EAE完全不会复发。但是,时间在理由不明确的情况下流逝。
原因不在于小鼠的差异或诱导条件的差异,而在于肽序列的微妙差异。但是PLP136-150和PLP139-151是T细胞抗原受体(TCR)和MHC class推测II使用相同的氨基酸结合,不能理解只有一种肽引起复发性EAE。但是,对引发复发性疾病的肽和诱导暂时不复发疾病的肽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慢性化,而且对理解肽的免疫原性(免疫反应的易感性)也很有意思。因此,研究持续了下来。
验证PLP136-150/PLP139-151诱导的EAE之间的差异
研究小组研究了由两种肽PLP136-150和PLP139-151诱导的EAE的差异。在PLP136-150中,在用诱导控制性T细胞的PLP136-150诱导的EAE恢复后,即使再次尝试用PLP肽诱导EAE,也绝对不会发生EAE。但是在PLP139-151诱导的EAE恢复期,PLP肽接种诱导了强EAE。PLP136-150诱导的EAE不会复发,对EAE的再诱导表现出抵抗性,这表明有强大的免疫控制系统在起作用。
因此,我们着眼于可控性T细胞(Treg)进行了研究。用PLP136-150诱导EAE后,注射具有清除Treg作用的抗CD25抗体,约一周后接种PLP136-150后,成功诱导EAE。这一结果表明,用PLP136-150免疫会强烈诱导控制性T细胞。
PLP136-150能强烈诱导抗原特异性Treg
研究小组进一步确认,PLP136-150容易诱导表达CD69和CD103的Treg,CD69+CD103+Treg具有较强的EAE抑制活性等。然后,由美国研究人员(内布拉斯加大学Jay Reddy教授)提供鉴定抗原特异性Treg的技术试剂(结合PLP肽的MHC class II dextranomer;PLP139-151/I-As dextramer),评估PLP139-151特异性T细胞的数量。用PLP136-150或PLP139-151诱导EAE约1个月后从淋巴结分离淋巴细胞或淋巴细胞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用PLP136-150诱导EAE时CD4+CD25+控制性T细胞中的PLP特异性T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加,PLP136-150具有较强的诱导抗原特异性Treg的能力。
接着将PLP136-150和PLP139-151的肽量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诱导EAE,发现在这种suboptimal条件下,PLP136-150的EAE诱导功能很强。无论是诱导EAE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诱导能力,还是抗原特异性Treg的诱导能力,PLP136-150都优于PLP139-151,推测通过抗原特异性Treg的诱导,EAE的复发将消失。
PLP136-150与MHC class II稳定地结合
研究小组对SJL/J小鼠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II类分子(MHC class II) I-As分子和PLP肽的结合稳定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分子动力学和replica exchange with solute tempering(REST)的数学计量计算,模拟了PLP肽/I-As分子复合物在溶液中的结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PLP136-150肽在MHC class II的凹槽(MHC groove)中保持稳定的位置,而PLP139-151经常处于从凹槽中弹出的不稳定位置。还证实肽的N末端是在MHC class II的凹槽外突出的残基(flanking residues)。由此,阐明了PLP136-150稳定地结合在I-As上的原理的细节。
多肽和MHC class II结合的稳定性很重要
PLP136-150通过与SJL小鼠的MHC class II分子I-As稳定结合,发挥了较强的免疫原性。当用PLP136-150致敏SJL小鼠时,脑炎引起性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也被强烈诱导,但由于优先诱导具有强活性的CD69+CD103+CD25high+CD4+Treg,EAE不再复发,EAE的再诱导也变得困难。相反,如果用不能稳定地与MHC class II结合的肽诱导自身免疫病,则认为疾病会慢性化而难治化。为了合成与MHC class II分子稳定结合的肽,不仅考虑与MHC class II的槽结合的氨基酸,还发现槽外的flanking residues的修饰也很重要。
研究小组表示:“在各种各样的免疫病和恶性肿瘤的多肽医药的开发上,期待这次的知识被活用。在对预防MS的疫苗存在争议的情况下,为了开发安全且有效的肽疗法,我们将继续进行研究。”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