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近期刚输完血,外周血还可用于基因检测吗?

2023
10/23

+
分享
评论
绘真医学
A-
A+

绝大多数的供血者细胞在受血者体内能生存数周,因此近期输血或移植可能影响基因检测的结果。无白细胞的成分输血通常无影响,输全血者应该在3个月内无输血史。

针对遗传性肿瘤和遗传病的发病风险,基因检测可协助受检者早诊断、早预防和早治疗。而对于化疗,基因检测可预测化疗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另外,其他部分肿瘤基因检测项目,需要肿瘤组织+对照样本。上述提到的遗传、化疗以及对照的检测样本通常推荐选用受检者的外周血,存放于紫盖EDTA抗凝管中。那么,对于近期输血的患者,外周血还可用于基因检测吗?


外周血(紫盖EDTA抗凝管)检测的具体成分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基因检测到底检测外周血(紫盖EDTA抗凝管)中的什么成分?外周血基因检测是通过裂解红细胞,富集白细胞,取白细胞细胞核中的DNA进行扩增,得到受检者的遗传信息,然后进行测序和分析。因此,检测的成分其实是白细胞细胞核中的DNA


血液制剂的分类

接下来,我们再了解一下,输血难道就是将供者的血液直接静脉输入患者的体内吗?其实并不然。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其中血细胞分为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



血液制剂是指一定量符合要求的来自献血者的血液或血液成分,与一定量的保养液混合在一起形成的均一制品,包括全血和成分血。成分血可分为红细胞制剂、血小板制剂和血浆制剂等。输血是指将同血型的全血或成分血(如红细胞、血浆或血小板等)通过静脉途径输入体内,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成分输血是指将供者血液的不同成分应用科学方法分开,依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分别输入有关血液成分。


一、全血

采集在经批准的含有抗凝-保存液容器中未经分离的血液。全血是由血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和血浆(免疫球蛋白、白蛋白、凝血因子、无机盐等)组成的。


二、红细胞制剂

1、浓缩红细胞:将全血中的大部分血浆去除后,剩余的部分所制成的血细胞成分血,包含全血中全部的红细胞、白细胞、大部分的血小板和少量血浆成分。适用于贫血而血容量正常的患者。


2、洗涤红细胞:全血经离心后在无菌条件下首先分离出血浆并去除白细胞,再向红细胞内加入无菌生理盐水混匀,然后再离心去除残余的白细胞,如此反复洗涤3次最终去除98%以上血浆,90%以上白细胞、血小板,同时也去除了保存过程中产生的钾、氨、乳酸等代谢产物,保留了70%以上红细胞,最后加入生理盐水悬浮即可。多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患者等。


3、悬浮红细胞:全血经离心移去大部分血浆后,加入红细胞保存液制备而成。适用于大多数需要补充红细胞,提高血液携氧能力的患者。


4、少白细胞红细胞:血液采集后,立即去除白细胞的制品。适用于输血产生抗体发热患者。


红细胞制剂还包括冰冻红细胞、辐照红细胞等。


三、血小板制剂

浓缩血小板由多个供血者提供,含有大量红细胞;单采血小板制品是采用特殊的仪器,在采血时将血小板取出,剩下的部分回输入体内。适用于预防和治疗由血小板数量减少或血小板功能异常而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


四、血浆制剂

临床常用的有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冷沉淀


1、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均可用于凝血因子的补充,其中普通冰冻血浆相对新鲜冰冻血浆缺少凝血因子Ⅴ、Ⅷ。


2、冷沉淀用于凝血因子Ⅷ、纤维蛋白原、纤维黏连蛋白等补充。


五、血浆蛋白制剂

在药物生产条件下制备的人血浆蛋白制品(如白蛋白、浓缩凝血因子蛋白制品、免疫球蛋白、凝血酶原复合物)。


输血后对基因检测有影响吗?

由上文可知,外周血(紫盖EDTA抗凝管)基因检测的成分是白细胞细胞核中的DNA。因此,DNA提取是否会被供血者的DNA污染,取决于在采集受血者的血液进行DNA提取时,其血液中存在供血者白细胞的数量。表1展示了以1个单位为例(100ml全血为1个单位),不同血液制剂中白细胞含量[1]。


表1


当然,产生影响大小与输血量及患者身体状态有关,如果富集到的大多数是患者本人的白细胞,那么产生的影响有限,如果富集到大多数是供血者的白细胞,那么产生的影响就比较明显了,这种情况下,当结果出现嵌合时,就很难解释是患者自身的嵌合,还是由于输血导致的假性嵌合。


有文献指出,成年人在短时间内输入2000ml以下全血或浓缩红细胞后,对受血者基因检测不产生干扰,输入2000ml以上全血或浓缩红细胞后,可检出供血者基因成分[2]。婴幼儿血容量约为80ml/kg,平均约300ml,儿童血容量约占体重的8-10%,所以当反复大量输全血或浓缩红细胞时,可能会对基因检测产生较大影响


血小板比较特殊,它是由巨核细胞产生的,巨核细胞在骨髓中生长分化成熟,产板巨核细胞就是巨核细胞的成熟状态,可以产生很多血小板,骨髓涂片中也可以看到许多血小板围绕在其四周,那么血小板颗粒里面是否带有DNA成分呢?根据文献显示,血小板中没有细胞核成分,但是携带有自巨核细胞来的核酸成分。另外,机采血小板中也会残留一部分白细胞碎片,携带有供者的DNA成分[3]。所以建议输入血小板后最好也间隔一段时间再做基因检测。


专家共识如何推荐具体的解决措施?

《遗传病二代测序临床检测全流程规范化共识探讨(1)——遗传检测前流程》指出,绝大多数的供血者细胞在受血者体内能生存数周,因此近期输血或移植可能影响基因检测的结果。在患者有输血史或组织器官移植史时,需考虑所送的检材是否合适。无白细胞的成分输血通常无影响,输全血者应该在3个月内无输血史。进行过骨髓移植者不能用外周血样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其他器官移植者影响较小,最好采集口腔粘膜等代替外周血进行基因检测[4]。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如果当前患者状况尚可,可以先抽2-5ml外周血(紫盖EDTA抗凝管)用于基因检测,然后再进行输血治疗。如果患者已经输血,也可使用口腔拭子采集口腔上皮细胞代替外周血(紫盖EDTA抗凝管)。


参考文献:

[1]临床输血学检验技术,胡丽华,人民卫生出版社,P104-105

[2]姜铭章,李长征,高波,伊爱香,王永平,孙贤学,徐卫东,王军.不同输血量对新近受血者血样PCR-STR检验的影响[J].法医学杂志,2003(04):230-231

[3]蒋光明, 张林杰, 王保龙,等. 机采血小板中白细胞碎片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影响因素[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9, 32(7):798-804

[4]王剑,顾卫红,黄辉,沈亦平,熊慧,黄颐,祁鸣,安冬艳,马端,邓旭旭,高勇,王小冬,周在威,伍健,许雄,张巍,康辉,彭智宇,于世辉,汪亮,黄尚志.遗传病二代测序临床检测全流程规范化共识探讨(1)——遗传检测前流程[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20(03):334-335-336-337-338.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供血者,外周,基因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健康为民 体验提升”案例征集 加入
  • 第九季管理奖官方群 加入
  • 全院血糖管理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管理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医院SPD创新管理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