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SLD2023速递】基于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获临床治愈后继续核苷巩固治疗无明显获益
编者按:第74届美国肝病研究学会年会(AASLD 2023)将于当地时间2023年11月10日 - 14日在美国波士顿召开。
临床治愈是目前慢乙肝的理想治疗目标,已有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慢乙肝患者基于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 IFNα)单药或联合核苷(酸)类似物(NUC)治疗可获得较高的临床治愈率,且持久性佳。对于HBsAg清除后是否维持NUC治疗存有一定争议。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高志良教授团队在AASLD 2023大会摘要上发表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基于PEG IFNα治疗获得HBsAg清除的患者中,NUC巩固治疗与HBsAb产生、HBsAg血清学逆转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肝霖君与大家分享相关内容。
研究背景
临床治愈是广泛认可的慢乙肝治疗终点,然而目前尚不清楚经PEG IFNα治疗获得临床治愈后使用NUC巩固治疗是否有益,特别是在HBsAg血清学逆转和HBsAb产生方面。
研究方法
纳入基于PEG IFNα治疗获得HBsAg清除的慢乙肝患者并随访96周。HBsAg清除需要通过连续两次或两次以上的HBsAg阴性定性结果以证实。主要终点指标为HBsAg血清学逆转,次要终点指标为病毒学复发。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BsAg血清学逆转的相关因素。
研究结果
共纳入215例HBsAg清除的患者,包括无NUC巩固治疗组(164例)和NUC巩固治疗组(51例)。在NUC巩固治疗组中,患者接受数周口服NUC[四分位(Q)1,Q3,23.00,96.00]治疗。基线随访时两组患者的性别、达到HBsAg清除所需的PEG IFNα治疗时间、PEG IFNα巩固治疗时间、血清ALT、血清HBsAb、代偿期肝硬化及PEG IFNα治疗前的HBsAg水平均无明显差异。NUC巩固治疗组的年龄显著大于无NUC巩固治疗组[(44.61 ± 7.84)vs.(39.89 ± 8.33),p < 0.001]。
随访96周时,两组的HBsAg血清学逆转率(20.12% vs. 24.49%,p = 0.414)和病毒学复发率(7.83% vs 7.84%,p = 1.000)相似。此外,在PEG IFNα停药时HBsAb阴性的患者,随访96周内的HBsAb产生率在无NUC巩固治疗组和NUC巩固治疗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62.86% vs. 58.82%,p = 0.779)。PEG IFNα停药时HBsAb阳性的患者,96周随访期间持续的HBsAb阳性率在两组间也无显著性差异(77.17% vs. 69.70%,p = 0.373)。PEG IFNα停药时HBsAb滴度是HBsAg血清学逆转的独立预测因素(OR 0.419,95% CI:0.272 – 0.645,p < 0.001)。
研究结论
基于PEG IFNα的治疗获得HBsAg清除的患者中,NUC巩固治疗与HBsAb产生、HBsAg血清学逆转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肝霖君有话说
该研究发现基于PEG IFNα治疗获得临床治愈的患者,在PEG IFNα停药后无论是否采取NUC巩固治疗,HBsAg血清学逆转率和病毒学复发率无明显差异。此外,NUC巩固治疗也未能显著提高HBsAb产生率,而PEG IFNα停药时HBsAb滴度是HBsAg血清学逆转的独立预测因素。已有多项研究表明IFNα巩固治疗≥ 12 - 24周、HBsAb高水平有利于HBsAg清除的持久性。并且联合多项指标的预测效果可能更佳,如PEG IFNα停药时HBeAg阴性且HBsAb较高的患者HBsAg逆转率仅为2.8%。
临床上有研究显示为促进HBsAb的产生或水平提高,增加HBsAg血清学转换,可采取联合乙肝疫苗的策略,已有结果显示HBsAg清除后通过注射乙肝疫苗,可提高患者的HBsAg血清学转换率),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远期结局。
参考文献:
Gao N,WU HS, Yu HY, et al. Predictor of HBsAg seroreversion in patients achieving serum HBsAg loss with pegylated interferon based therapy. AASLD2023, Abstract (1374-C).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