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健康是民心相通的关键领域。广西与越南疾病谱相似,越南有医疗需求,我们有优势技术,这助推了双方友好互访、交流合作。
今年是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友好睦邻,源远流长。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积极发挥优势,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尤其是东盟国家高质量开展对外卫生健康交流合作,“朋友圈”不断扩大,特别是与越南开展了多层次、多系列的交流合作,筑起良好的跨境医疗合作生态圈。
近期,医院又一次派出代表团前往老挝、越南相关部门、医疗机构、医学院校等访问交流。值此机会,我们共同回顾这一路结下的累累硕果。
组团互访,筑牢跨境医疗合作基础
“医疗健康是民心相通的关键领域。广西与越南疾病谱相似,越南有医疗需求,我们有优势技术,这助推了双方友好互访、交流合作。”我院院长陈俊强说。
▲我院代表团在越南访问交流。
作为中国—东盟医院合作联盟轮值主席单位,2018年-2019年,我院代表团出访东盟国家,其中完成了对越南北部、中部、南部相关医疗机构的全线访问交流。近几年来,我院也多次接待越南社会各界代表团来访,同时多次与越南驻南宁总领事馆友好互访。
▲我院向越南捐赠医疗防疫物资。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院向越南捐赠一批医疗防疫物资。疫情结束后,越南成为我院首个与其恢复线下交流的国家。今年以来,我院已接待6个来访的越南友好代表团共计63人次。
近期,我院地中海贫血防治团队将出访越南,以期获得更多跨境医疗合作的实质性进展。
临床诊疗,夯实跨境医疗合作根本
陈俊强介绍,医院目前全力打造中国—东盟医疗保健合作中心(广西)、中国—东盟远程医学中心、中国—东盟跨境医疗服务平台等,积极构建中国—东盟跨境“临床诊疗+临床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的合作生态圈,这为与越南开展跨境医疗合作提供强有力保障,实施常态化线下转诊将成为可能。
▲中越边境地区(东兴-芒街)紧急医学救援联合演练。
今年7月,中越边境地区(东兴-芒街)紧急医学救援联合演练成功举行。这是医院积极参与打造的中越边境跨国医疗救助绿色通道——“1369生命直通车”的一次成功尝试。
▲我院与越南越德友谊医院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而在这之前,我院还与东兴市人民医院、越南广宁省芒街市卫生中心签署了医疗卫生合作谅解备忘录,打造中越跨境医疗合作样板;与越南最大的外科中心越德友谊医院,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围绕临床诊疗、应急救援、远程会诊、手术直播等方面,医院与越南建立起较为稳定的沟通机制与合作关系,充分夯实跨境医疗合作根本。
▲远程会诊
▲手术直播
学术交流,助力跨境医疗合作升级
随着跨境医疗合作的不断深入,学术交流、临床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也在不断推进。
▲2022中国—东盟医院管理合作论坛。
近年来,通过先后举办、承办、参加各类学术论坛如中国—东盟医院管理合作论坛、中国(广西)—越南泌尿外科学术论坛等国际会议,我院与越南医疗机构在医院管理、普通外科、泌尿外科、骨科、超声医学科、检验科、皮肤科等领域开展多层次交流合作。我院骨科4位专家也即将于今年10月赴越南河内,应邀出席越南骨科协会与越德友谊医院共同举办的2023年越南骨科年会并发言。
▲为合作编撰书籍开展线上交流。
我院与越南越德友谊医院合作编撰《中越外科常见病诊治概要(普外分册)》,目前已进入出版环节,成书后将为中越两国医疗从业者开展国际诊疗服务提供有益参考。
此外,我院还通过聘请客座教授、杂志国际编委助力医院一流学科建设,例如邀请越德友谊医院院长陈平江、副院长阮孟庆和资深顾问阮德正博士成为我院客座教授,邀请越南大水镬医院肿瘤学专家Le Tuan Anh担任我院全面运营的英文学术期刊Journal of Nutritional Oncology(肿瘤营养学杂志)的国际编委。
人才培养,延伸跨境医疗合作内涵
作为省部共建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同时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一带一路”医学人才培养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及唯一的中国—东盟医学人才培养合作基地单位——
一方面,我院承担着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的大部分教学任务,积极融入区域教育国际化发展新格局。目前在这些留学生里,共有越南籍本科生58人。
另一方面,我院积极加强中国—东盟医学人才培训中心建设,与越南深入开展医学人才培养合作。中心拥有专门的培训大楼12100㎡,利用高端模拟人、动物手术实验、AI智慧教室等现代化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教学,帮助学员快速提升临床实践能力和掌握先进诊疗技术。
▲中越机器人手术系统动物实验培训班。
▲越南四省代表团参观我院。
今年9月21日,由我院主办的2023年中越机器人手术系统动物实验培训班在该中心圆满完成,来自越南越德友谊医院的5位外科医生顺利通过考核,获得结业证书。10月11日下午,由越南河江、广宁、谅山、高平等边境四省卫生厅厅长、相关部门和医疗机构负责人组成的代表团在我院参观交流中,对该中心表示称赞。
陈俊强表示,期望依托我院面向中国—东盟的系列合作平台与资源,未来双方能继续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探索开展更多可持续、动态化的交流合作,携手为两国百姓带去更多健康福祉。
内容来源:宣传科
编辑:韦娜
校对:曾雨珊
审核:蓝飞燕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