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质量丨基层慢病医防融合工作中院办院管模式的SWOT分析
破除“医”“防”之间的隔阂,实现全方位全周期的医防融合,是慢病综合防控的关键举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上级医疗机构协同工作机制是推进基层慢病医防融合的关键。院办院管模式是当前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典型模式之一。2020年,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健康司委托,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开展了“我国典型地区基层医疗机构慢病医疗融合工作模式评估研究项目”。在实地调研中发现,深圳市和北京市大屯社区的院办院管模式具有一定典型性。本研究以这两种院办院管模式为切入点,利用SWOT分析法,对基层慢病医防融合工作中的院办院管模式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以期为推动基层慢病医防融合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深圳市的院办院管模式
深圳市因为是新兴城市,缺少街道和地段医院基础,因此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建设主要依托区级医院。目前,深圳市共有740家社康中心,其中100家为独立法人,其余均为政府主导的院办院管模式。
北京市大屯社区的院办院管模式
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街道共有20个社区及居委会,常住人口约17.5万人。北京市朝阳区大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隶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目前,大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贞医院第二门诊部和安贞医院全科医学科之间形成了三位一体工作平台。
院办院管模式的SWOT分析
(1)优势。一是有利于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二是有利于建立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机制。三是有利于整合信息系统。
(2)劣势。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短缺,职业发展路径受限。二是主办医院负担重,影响院办院管模式的持续发展。三是基层慢病医防融合工作的绩效激励融合机制有待完善。
(3)机遇。一是借助双向转诊和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加快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二是发挥品牌效应,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竞争力。
(4)挑战。一是政府对院办院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支持力度不够。二是医疗市场竞争激烈。
策略建议
一是重视信息化建设,为基层慢病医防融合工作提质增效。基层慢病医防融合工作需要公共卫生机构和各级医疗机构通力合作,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解决各医疗机构间的数据孤岛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院办院管模式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主办医院之间的信息系统互通互联,为实现医防融合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二是为院办院管基层医务人员引进和职业发展创造可行性路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适合社区自身情况、与主办医院不同的人才引进标准,完善相应聘用晋升渠道,并加强全科医学队伍和家庭医生团队建设,还应考虑将公共卫生人员也加入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防融合工作中来。
三是加大对院办院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力和设备的配置力度。政府应承担起公共卫生领域责任,加大对院办院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政补贴和人力、设备配置力度,改进和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特别是公共卫生人员引进机制,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检查化验设备的财政投入,使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得到保障。
四是建立长效医防融合绩效激励机制。医防绩效激励融合是促进医防融合工作长效发展的重要环节。例如,在重庆市开展的医防“五融合”的“绩效融”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团(组)核心成员的绩效均由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两部分构成,将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总量、公共卫生项目资金分配以及评先评优挂钩,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的一体化,从而促进基层全科医生“健康守门人”角色和执业定位的转变,积极践行“防治结合、预防为先”策略。
作者: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 张炳珍等
文章刊期:2023年第9期
图文编辑:吴小红、邵若彬
审核发布:姚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