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不断提高居民对签约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这是家庭医生的工作目标,也是基层医院在想方设法完成的目标。
“签约家庭医生的收获感,又提升了。”
近日,家住上海市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的72岁陈阿姨,来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落成的健康管理中心,在体验到了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肺功能检查、中医体质辨识等诊前服务以及慢性病随访、老年人体检、大肠癌筛查年度健康评估等服务的同时,还拿到了一份“年度健康评估报告”。
报告上总结了陈阿姨一整年的健康情况,并罗列了能吃的、不能吃的、用药的注意点等信息,家庭医生还针对报告的情况给与了贴心的嘱咐,这一系列动作让陈阿姨赞不绝口。
在全国基层医院家庭签约服务还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过程中时,上海已先人一步,实现了签约服务的“个性化”。这也让全国的基层医疗机构看到了家庭医生服务“进化”的新目标。
追求提量,努力提升签约率
我国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自2016年起在全国开展。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家庭医生签约率在50%以上。
去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2020年已基本实现了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的全覆盖。
山西省万荣县贾村乡总人口20268人,2023年签约11133人,签约率为54.93%;重点人群签约4680人,签约率77.72%;脱贫人口与三类监测户100%签约。
贾村乡卫生院综合楼
贾村乡卫生院院长王建刚表示,“这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相当,我们还在努力提升中。”
近几年,在相关单位的督促下,各地家庭医生签约率都得到了普遍的提升。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溱潼人民医院院长杨庆勇介绍,姜堰区卫健主管部门每年会下发各区域签约服务目标任务清单作为每年考核指标,各辖区年初会根据上级目标任务清单制定各个村的目标任务并纳入各卫生室年度考核,医院公共卫生科定专人根据各个村的目标任务定期通报反馈各个村工作进展,未完成目标任务限期整改到位。
在这一系列的措施下,2023年上半年,溱潼镇总人口签约率达到了67.6%,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75.23%。
《指导意见》中提出,签约服务覆盖率每年提升1—3个百分点的阶段性目标要求,到2035年,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75%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85%以上。
因此,各地基层医疗机构还要想办法继续提升签约率。
王建刚想到:“要优化签约方式,利用好现代化工具,想办法开展多途径的线上签约,努力提高签约率。”
当前,贾村乡当前主要是以一户为单位,通过手机APP进行面对面签约,随后上传签约影像及居民签字。
“这是导致签约率难以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他坦言,在贾村乡,老年人、儿童签约率较低。“原因主要儿童流失较大,跟监护人大都在县级及以上城市生活。因为是现场签约,医生只能在节假日进村入户去‘盯人’。”
杨庆勇对此也表示十分认可:“乡村人口流动频繁,不仅造成签约困难,也给履约增加了难度。外出务工的群众很难享受到每年的体检服务,到了节假日,亲友间又要相互走动,履约服务又很难实现。”
对此,他提出,要“搭建家庭医生、志愿者、社会、第三方等力量与签约居民网络互动平台,大力推行‘互联网+’签约服务,运用信息化、互联网、智能辅助等载体,助力签约服务。”
追求质变,提升群众获得感
眼下,全国各地签约目标基本是达标的。但基层医疗卫生从业者也普遍表示,群众对家庭医生签约的感知度、获得感不强。
同时,还有一些因素制约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发展,比如签约服务筹资机制尚不健全、签约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签约方式有待优化、家庭医生开展签约服务的激励不足等。
“这正是当前大多数基层医疗机构面临的难点,这也这说明,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还处于量变到质量提升的状态。”王建刚在基层工作多年,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情况颇为了解。
那如何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呢?
王建刚介绍:“贾村乡卫生院一直把家庭医生当成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居民对机构服务能力存在的疑惑和质疑,我们勤练‘内功’,在一次次的服务中提升专业能力,赢得周边居民信赖;也通过公众号建设、义诊讲座、多单位共建等方式提高知晓度。”
贾村乡卫生院为居民提供健康体检
杨庆勇也提出,要不断加强家庭医生内涵建设,提升居民对家庭医生的认可。比如,制定培训计划,强化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人员公共卫生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理论水平以及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和处置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要想落实到位,还要提升家庭医生的获得感,提升他们的工作价值。
据了解,当前,大部分基层医疗机构村医签约服务费是按每签约1人补助2元的标准执行的(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签约服务费另有标准)。
王建刚表示,基层签约和服务工作确实很难,应该提高家庭医生的薪酬,激励家庭医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他举例,“村民在地里干活的时候,家医就会追到地里进行签约随访;有的老年人听不见,家医上门签约随访还得负责调节助听器;有时候也会帮他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他笑着说,“不过,几年下来,家医与村民的关系倒是更融洽了。”
杨庆勇也提出,要给予签约医护人员交通、通讯、误餐等补助,并在进修学习、评奖推优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激励他们工作积极性,不断提升签约服务质量。
追求个性化,关注重点人群
家庭医生签约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对老百姓健康诉求的响应,尤其是一些重点人群,对此有迫切的需求。
因此,王建刚认为,家庭医生签约工作重点应放在重点人群的履约方面。
对签约方家庭中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产妇、0至6岁儿童、结核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家庭医生团队提供免费健康检查服务和健康指导;对行动不便的人群提供上门服务,让群众切切实实享受到家庭医生服务带来的便利。
泰州市姜堰区溱潼人民医院开展健康宣传活动
对此,杨庆勇提出了两点建议:
一是提升家庭医生工作室信息化水平,在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老年人等重点人群中,引入体质监测、运动处方、康复指导等内容,从慢病基层首诊签约入手,建立健全上通上级医院、下联家庭医生的慢病防控体系。
二是对于空巢、独居老人建立家医网格服务,通过出诊、体检、随访等形式,严格实施“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掌握此类人群的健康状况,摸清签约工作中存在的盲区死角、短板弱项,真正体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充分发挥家庭医生现有医疗资源的功能和作用。
他们均表示,希望有一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根据签约群众年龄、性别、生活习惯、家族史等因素,制定健康档案进行风险评估,并结合症状、体征、检查结果等信息,为签约群众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虽然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充满了“苦和累”,但王建刚依然认为,“物有所值,收获满满。”
他解释:“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老百姓更加了解本地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增加了医患之间的信任度及就诊率,使一些常见病留在了基层解决,减轻了老百姓的经济压力。”
“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不断提高居民对签约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这是家庭医生的工作目标,也是基层医院在想方设法完成的目标。
责任编辑:裴燕
审核:王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