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invest】蓝海适应症&联合疗法,CD47正在重塑废墟之上的高楼
吉利德以49亿美元现金收购获得Forty Seven核心资产Magrolimab之后,进入临床阶段的CD47靶向药物很少传来好消息。“元老级”Arch Oncology放弃CD47抗体Ti-061;天境生物的来佐利单抗遭遇AbbVie“退货”;因疗效问题,吉利德终止Magrolimab用于TP53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ENHANCE-2研究……
不过,冷淡行情的资本市场对于“全力押注”CD47的宜明昂科,仍旧给予了肯定;而ALX Oncology“东边不亮西边亮”,继停止开发血液瘤适应症的ALX148(CD47阻断融合蛋白),治疗HER2阳性胃或胃食管交界处(GEJ)癌的II期临床获得积极结果。
争议与失败中艰难前行,是创新药研发的常态。“后CD47时代”缓缓揭开帷幕……
废墟之上,如何筑起高楼?
靶向PD-1/PD-L1(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CTLA-4(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能够诱导肿瘤特异性T淋巴细胞应答(适应性免疫);而CD47却是利用巨噬细胞作为“武器”(先天性免疫)。
图. CD47-SIRPα轴作用机制
SIRPα-CD47(“别吃我”)通路中,CD47=人体细胞的“手”;SIRPα=免疫细胞的“眼睛”;SIRPα-CD47=手“捂住”眼睛,抑制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介导的正常生理功能。
当肿瘤细胞高表达CD47,想要消灭它,方案①按住这只“手”(CD47抗体,SIRPα融合蛋白);核心方案②阻止这只“手”靠近“眼睛”(SIRPα抗体,CD47融合蛋白)。
然而,红细胞表达的CD47同样与巨噬细胞表面SIRPα结合。最早布局的Arch Oncology开发的第一代CD47抗体Ti-061因为严重的“红细胞凝集”而中道崩殂。随后,CD47抗体CC-90002(Celgene)和SRF231(Surface Oncology)相继终止临床试验。
不过目前,减少CD47靶向药物与红细胞造成的血液毒性等问题(贫血等),已经不是“独家秘籍”而是“各显神通”。
* Gastric=胃部的;HNSCC=头颈部鳞状细胞癌;CRC=结直肠癌;Ovarian=卵巢的;Bladder=膀胱的
研发药企采用的改进策略大体上聚焦于两个方向:①杀伤力:融合蛋白/抗体的Fc结构域;②亲和力:药物与红细胞CD47的结合。
肿瘤细胞表达CD47,更适合选择Fc效应器功能最强的IgG1型抗体。但是,鉴于CD47在正常细胞中的广泛表达,接连终止研究的Magrolimab选择IgG4型抗体,并且去除其Fc结构域的ADCC效应(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细胞毒性)。
靶向SIRPα-CD47轴,不止抗体类药物。ALX Oncology对于功能蛋白分子—天然SIRPα结构域(SIRPα V1 D1)的多个氨基酸位点进行突变,并且将Fc结构域“灭活”。
抗体/融合蛋白“靶向消灭”目标细胞时,通常需要Fc结构域“呼唤”友军免疫细胞(NK等)登场。ALX Oncology筛选出的Evorpacept(ALX148)基本没有无红细胞毒性,但仅仅能让肿瘤细胞“暴露”。因而,ALX148开展的临床试验,均是以联合疗法的策略进行。
CD47与巨噬细胞表达的SIRPα结合,才能传递抑制信号。因此,阻断CD47-SIRPα信号有两个靶标:① CD47自身;②替代巨噬细胞与CD47结合的SIRPα
针对方向②亲和力,抗体/融合蛋白针对SIRPα-CD47轴能否做到:仅与肿瘤细胞结合?
理论上可以,因为红细胞和肿瘤细胞表面的CD47存在构象差别。Trillium Therapeutics(辉瑞收购)发现的特殊SIRPα亚型(天然变体SIRPα V2的Domain 1),也是TTI-622和TTI-621的结构来源(两者区别在于Fc结构域),并不结合红细胞CD47。
编码SIRPα的基因属于多态基因,能够产生变体(靶标结合的氨基酸发生改变)
国内研发的SIRPα融合蛋白部分借鉴Trillium和ALX Oncology的研究成果,比如翰思生物PD-1/CD47双抗、倍而达生物和尚健生物CD38/CD47双抗等等。
其中,“全线押注”的宜明昂科在SIRPα v2的基础上引入N80A突变,去除糖基化位点,降低了自家IMM01与红细胞CD47的亲和力,并且将Fc结构域换回IgG1亚型。
如果从CD47自身构象入手,是否存在CD47抗体与红细胞的亲和力微弱呢?
答案依旧是能。天境生物利用红细胞反向筛选,发现来佐利单抗(TJC4)。
由于红细胞表面不能充分暴露TJC4需要识别的CD47表位,使得该药物在没有“预激给药”的情况下仍具有良好耐受性。康方生物研发的Ligufalimab(AK117)也属于这一类抗体。
主角 OR 配角
吉利德认为,与标准治疗相比,Magrolimab不太可能在TP53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显示出生存获益,这款CD47抗体的第2项III期研究也已经停止。这意味着CD47靶点最接近成药的两次尝试全部失败了。
其它选手,无论是被退货的TJC4,还是“获得单药有效性数据”的IMM01,作为单药同样已然没有了前景。那么,CD47靶向药物的联合疗法呢?
区别于PD-(L)1,CD47抗体并不以T淋巴细胞作为直接辅助对象。在无法唤醒T淋巴细胞的前提下,只能凑到肿瘤细胞跟前,慢慢吞噬它(ADCP效应)。相比于致密的实体瘤,分散在人体中的血液瘤应该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
实则并不完全如此……
MDS(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这两个适应症,ALX Oncology和吉利德因为产品疗效获益问题,相继终止II/III期研究,艾伯维也全面退出来佐利单抗项目。
那么,CD47“新秀们”的表现如何呢?
此前,「来佐利单抗」联合「阿扎胞苷(AZA)」治疗高危MDS(HR MDS)的II期研究显示,30 mg/kg的剂量水平,联用三个治疗周期后的客观缓解率(ORR)达到80.6%,完全缓解率(CR)为40%。
HR-MDS患者预后差,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风险高。阿扎胞苷等去甲基化药物(HMA)是不适合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HR-MDS患者的标准治疗。
既往多项临床试验和大型荟萃分析中,单药HMA的CR偏低(7% - 17%)。来佐利单抗的ORR和CR略高于Magrolimab的74.7%和32.6%(Ib期),与「阿扎胞苷+BCL-2抑制剂维奈克拉」基本持平,但是来佐利单抗纳入的受试者情况(IPSS-R评分)相对更差。
图. 患者基线情况(Magrolimab VS 来佐利单抗)
IMM01基于“mAb-Trap”技术平台研发,“抗原沉默”方面,除去“老生常谈”的红细胞,IMM01的亲和力远低于Magrolimab,理论上PBMC(外周血单核细胞)受体的占位平均不到20%,使得产品尽可能达到靶标细胞。II期临床中,MDS患者的ORR达到93.8%。
同样将阿扎胞苷作为标准治疗的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IMM01作为一线疗法的ORR达到100%(N=8)。不过,目前的积极数据都来自于样本量较小的II期临床研究。
实体肿瘤方面,SIRPα融合蛋白Evorpacept(ALX Oncology)+曲妥珠单抗+VEGFR2抗体+紫杉醇联合治疗HER2阳性胃癌的II期临床取得积极数据。
添加Evorpacept,ORR从22%提高到52%。
这个数据已经高于RAINBOW研究(二线,雷莫西尤单抗+紫杉醇)、DESTINY-Gastric01(三线,DS-8201)和今年CSCO更新的RC48-C008研究(三线及以后,维迪西妥单抗)。
值得注意的是,ORR远低于Ib期ASPEN-01研究的72%,但是也需要后续具体分析患者基线情况和其它疗效终点。
领头羊纷纷遭遇“变数”,在全球大药厂纷纷缩紧管线的当下,辉瑞仍强调TTI-622的继续推进,技术路线各异的CD47联合疗法也相继释放早期积极信号,现在唱衰还有点早。
不过,在资本寒冬仍未过去,没有MNC在前方冲锋陷阵的情况下,仍在赛道上的国内药企未来必然会更加谨慎的走每一步,无论是适应症开发、联合疗法的靶点选择、生物标记物和患者筛选。
理论性研究做的再足,临床数据才是实力的根本。毕竟,在学界始终存在着一种论调:以CD47为代表的先天性免疫系统,在抗肿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都值得再次商榷。
静待“后CD47时代”III期研究成果的揭晓。
参考文献:
1. Chao MP, Weissman IL, Majeti R. The cd47-sirpα pathway in cancer immune evasion and potential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J]. Curr Opin Immunol. 2012 Apr;24(2):225-32.
2. David A Sallman, et al. Magrolimab in Combination With Azacitidine in Patients With Higher-Risk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Final Results of a Phase Ib Study[J]. J Clin Oncol. 2023 May 20;41(15):2815-2826.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