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眼科中心超额完成第九次“健康快车”青海站防盲任务
前序
“医生,谢谢你们!我连地上的蚂蚁都能看到了!”
9月4日,一位体重逾200多斤、瘫痪、视物模糊仅看到眼前手动的46岁白内障患者,找到“健康快车—香港光明号”海东站医疗队。这是中山眼科中心第九次进驻的“中华健康快车”驶入青海之后,众多病例中的一例案例。
当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王德才教授看到这名患者时,瘫痪3年余的她躺在基地医院的病床上,因为高位截瘫和双目失明失去了基本的自理能力,其一家的生活和生计完全靠丈夫一人照顾和维持。基地医院在初步筛查时发现患者无法配合常规检查,双眼白内障成熟期,不能排除眼底病变,预后可能不好,无法决定是否手术治疗。医疗队在综合评估后认为可以承担手术风险,决定让患者尽快上车接受治疗。
9月5日,患者在家属的陪同下前往健康快车进行检查和白内障免费手术。检查室和手术室因患者的瘫痪和体重严重超重显得格外狭小。在这种手术条件下,医疗队的专业和耐心显得更为重要。在医疗队的努力及患者家人的配合下,患者终于被送上了手术台。右眼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患者视力由光感恢复到了0.5。一星期后,患者的丈夫特地送来锦旗,对王教授一行医疗团队高度负责的态度、精湛的医术表示衷心感谢。
9月15日,该名患者再次来到医疗车,接受了左眼的手术。术前,患者对右眼的术后效果很满意,一再地对车上的医护人员说道:“教授,真的很谢谢你们!我甚至连地上的蚂蚁都能看到了!”。
患者的致谢温暖了医疗车间,也激励着这些守护在前线的医护人员。护士长陈芳有感道:“出院患者的致谢告别总让我热泪盈眶,王德才教授多次叮嘱我们,要全力以赴帮助有需要的患者。作为医疗队中的一员,我能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患者重现光明,深切地感受到了团队协作的力量感和予人光明的自豪感!”。
中山眼科中心第九次进驻“中华健康快车”送光明
“中华健康快车”是由国家卫健委、铁道部和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等部门联合开展的国内影响力最大的白内障扶贫防盲工程,也是我国唯一流动的、专门从事慈善医疗活动的眼科医院。中山眼科中心于2013年起派出专业医疗队伍共8次踏上健康快车执行防盲任务,足迹遍布四川广安、青海乐都、吉林松原、山东聊城、吉林长岭、广西贺州、广东阳江、山西朔州,为9753名患者实施了白内障复明手术。
今年7月,“健康快车—香港光明号”驶入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海东市,开始为期三个月青海站的防盲工作。这是中山眼科中心第九次派出医疗团队参加健康快车工作,此次派出防盲治盲办公室王德才副主任医师担任列车医务主任,白内障科刘良平医生担任上车医生,手术室护士王颜妍担任列车手术室护士长,白内障科护士陈芳担任病房护士长。凭借多年来在临床诊疗、手术和护理等方面的深厚积淀和丰富经验,中山眼科中心医疗队在奋战49个手术日后,共完成了1510例白内障手术。
争分夺秒 助多地患者重现光明
(眼科检查和白内障手术)
7月3日,“健康快车—香港光明号”抵达青海海西州德令哈市,便开始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因患者前往当地的基地医院需要花上半天时间,路途遥远,大部分患者从今年3月就开始期待健康快车的到来。医疗队克服了水土不服、高原反应等困难,于12日开始实施手术。
“健康快车”上救治的患者,以老年人居多。他们有的耳朵听不见,有的腿脚不方便。车上的护士们会一遍遍用耐心温柔的语气去关心帮助这些病人。“眼药水点好就好好休息,等待叫号排队”,车厢里传来护士长陈芳叮嘱患者的话语。据陈芳介绍,“健康快车”对于病人的安排,有一套成熟的医疗服务体系:首先,在“健康快车”正式接诊前,基地医院会完成报名病人的初筛工作,筛选出符合接诊条件的患者后送往“健康快车”,紧接着“健康快车”的眼科专家对初筛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复筛,对具备手术条件的患者,护士会进行宣教,并安排他们在列车的病房车休息一夜。对于具备条件的患者,则会安排他们在次日接受白内障手术,手术结束后,患者会再次返回基地医院观察休息一夜,第三天拆去纱布后即可出院回家。
截至7 月27日,医疗队在德令哈市成功为245名患者实施了白内障复明手术,医疗队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8月3日,“健康快车—香港光明号”抵达青海省海东站,医疗队于13日开始手术,至9月26日手术结束,共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1262人。
据统计,本次手术患者整体年龄偏大,最大者104岁。患者全身和眼部合并症多,严重视力障碍患者比例大,手术难度大。两站开展超声乳化手术共1497例,囊外摘除手术10例,所有手术顺利且术后视力达到预期。
言传身教 留下开不走的“健康快车”
(带教与培训)
“健康快车”驶入各地为患者带来光明的同时,医疗队也在思考一个问题,即如何帮扶当地医院,变“输血供氧”为“造血制氧”,让“健康快车”的技术留在当地。对此,王教授表示,“在完成常规工作的同时,应更注重对基地医院医护人员的能力培训,留下‘开不走的健康快车’,在当地持续发挥作用。”
为此,团队在工作中对当地医护人员进行言传身教。
(一)手术全流程指导:医护团队在手术前对两家基地医院在病人筛查、手术指征、术后病人处理的注意事项等工作流程进行指导,通过在基地医院开展复杂病例手术规范基地医院的手术流程;
(二)医院合规化建设:在结束海西州的工作后,医护团队远赴格尔木市人民医院对该院的白内障手术流程、仪器设备使用进行了全面的指导;
(三)眼科理论分享:在海东第二人民医院举办的“眼科继续教育学习班”上,王德才教授分享了《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技巧》,刘良平医生分享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并发症处理》,王颜妍分享了《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陈芳分享了《眼科日间手术流程管理》。
(四)专家手把手指导:刘良平医生对基地医院上车的医生开展白内障手术理论培训,包括患者的选择、围手术期管理,术前检查及人工晶状体屈光力计算,以及手术步骤的分步骤教学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等,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全流程进行了13个主题的系统学习;王德才教授和刘良平医生在工作中对两位基地医院的医生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分步骤“手把手”实际操作带教,培训四位当地医生学习独立完成撕囊、人工晶状体植入、粘弹剂吸除、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等能力;基地医院上车护士在病房和手术室护士长的组织下进行了6场学习汇报活动。
中山眼科中心医疗队在青海的工作不仅造福了当地人民,也充分发挥了“传帮带”作用,给当地留下了一辆永不开走的健康快车。
双车合力 创新眼病筛查新模式
(5G智能眼科巡诊车、健康快车)
8月24-25日,中山眼科中心派出5G智能眼科巡诊车联合健康快车双车合力,在海东市互助人民医院开展眼病筛查活动,为全县眼病患者进行免费白内障筛查及免费眼病检查。巡诊车筛查出的符合手术指征患者在基地医院(海东市第二人民医院)的统一安排下,到健康快车上接受手术治疗。
5G智能眼科巡诊车与健康快车所展示的成功经验,为未来眼病大规模筛查探索了新的模式。借助移动医疗设施,结合远程技术与专业医生团队,能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覆盖眼健康服务需求。这种模式也将为其他疾病的筛查与治疗提供借鉴,为全国范围内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贡献一份力量。
总结
2013年起,一支又一支中山眼科中心医疗队,不远千里奔赴高原地区,开垦出一条条“光明之路”,坚持把好事、实事办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用精湛医术和大爱无疆为上万个家庭带来光明,以实际行动为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当地群众健康作出了应有贡献。
中山眼科中心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让人民群众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助推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 来源:防盲治盲办公室 ----
---- 编辑初审:唐艳丽 ----
---- 审核:邰梦云 ----
---- 审定:魏春福 ----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