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饭后肚子痛,原来症结在肝胆……

2023-10-11 17:06   中山一院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子胆道镜已经可以进入胆囊和胆胰管内部。这意味着像胆囊息肉、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以及早期的胆胰管肿瘤治疗将会有新的突破。

近日,中山一院南沙院区内镜中心医护团队顺利为一名患者施行了介入治疗中的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   据了解,这名患者经常出现持续的饭后腹痛,就诊后被诊断为胆总管、肝总管、胆囊管的囊状扩张,他的病情复杂,操作难度较大,崔毅主任医师通过内镜手术进行胆汁引流,两天后,该患者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21031696979499780 

▲手术中

持续小腹疼痛

一查是肝胆有问题

张先生今年40岁,最近,他每次用餐后肚子都会感到莫名其妙的疼痛,并且持续两周后症状未见好转。于是,他前往当地医院就诊,在进行CT及MRI检查后,医生表示他的胆囊管、肝总管及胆总管均出现了囊状扩张,并且胆总管内还有小结石。 原以为自己只是普通肠胃不适的张先生一下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朋友的介绍下,他来到南沙院区就诊。经过初步检查,门诊拟诊断他为“胆总管结石伴胆总管囊肿”,并安排到普外二科住院进一步治疗。入院后,医护人员为他进行了超声造影及CT检查,结果显示,张先生患有胆总管、肝总管、胆囊管的囊状扩张(Todani I型)。

71911696979499949

▲ CT影像

经外科主管教授讨论后,内镜中心崔毅主任医师决定先通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为张先生进行胆管引流,以改善全身情况,再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病情复杂难关重重

支架协助引流成功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经十二指肠乳头导入专用器械进入胰管或胆管内,在X线透视下注射造影剂显影以完成胆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这项手术为许多无法接受传统外科手术或手术难度较大的高龄、高危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微创的选择,是现代胆胰疾病诊断治疗中重要的医疗技术。”内镜中心崔毅主任医师介绍道。 70771696979500093   张先生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由于胆管像气球一样膨大,导致胆管末端扭曲变形,且合并先天性胆胰管合流异常等因素,属于ERCP操作难度较大的病例。 在崔毅主任医师、南沙院区内镜中心蓝文通护长的默契配合下,他们先后在术中克服了十二指肠乳头位置变异位于水平段、乳头开口变异及导丝难以插入胆管等多个难关,成功将导丝插入胆管,并将一根胆管塑料支架置入,完成胆汁引流,ERCP手术圆满结束。造影显示,张先生的胆总管呈大小约7cm×5cm的囊状扩张,肝内胆管部分显影扩张。

92031696979500184

▲成功将导丝插入胆管

33321696979500317 

▲为患者放置胰管、胆管支架 术后,患者安全返回病房,第二天抽血急诊胰腺炎组合结果已变成正常水平。2天后,张先生身体恢复到出院标准并办理出院,在出院后的电话随访中,他说:“手术前听到情况不简单,感觉有点紧张,结果没想到术后恢复这么快。多亏医护们专业水平过硬,我又可以‘吃嘛嘛香’了!”

ERCP:

胆胰疾病新选择

崔   毅主任医师介绍,ERCP技术不但能对此类少见的胆道梗阻病例完成微创引流减黄的操作,而且能对常见的胆总管结石行微创取石治疗,具有效果好、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术后1小时即可下床活动,而且没有腹部伤口,已经取代外科手术成为胆总管结石治疗的首选方法。 其它胆胰疾病,比如外科手术后胆胰漏、胆道感染、胆管肿瘤、慢性胰腺炎伴胰管结石等,均可借助这一技术进行诊断和治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子胆道镜已经可以进入胆囊和胆胰管内部。这意味着像胆囊息肉、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以及早期的胆胰管肿瘤治疗将会有新的突破。



END   来源:中山一院   编辑:周   瑜   校审:崔   毅、蓝文通   初审:潘曼琪   审核:赖佳明   终审:彭福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胰胆管造影术,胆总管结石,ERCP,张先生,症结,肝胆,肚子,胆管,内镜,胆胰,手术,囊状,引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