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日报|《海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医药代表管理的通知》
海南药监局发布《海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医药代表管理的通知》
海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海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医药代表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对医疗代表进行监管。
(图源:海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截图)
《通知》指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应主动在国家药监局指定网站对其聘用或者授权的医药代表进行备案,并主动公开医药代表信息。医药代表备案应严格按照国家药监局组织制定的《医药代表备案管理办法(试行)》要求执行。
《通知》明确,严禁医药代表承担药品销售任务,严禁医药代表误导医生使用药品或隐匿药品不良反应。
《通知》要求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对所聘用或者授权的医药代表严格履行管理责任,依法依规开展相关活动,主动开展医药代表备案自查。海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适时对各持有人自查情况进行检查,对不主动报送或瞒报、谎报信息的,将采取降低企业信用监管等级方式处理,对发现有违反法律法规行为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作退稿处理及纳入失信名单,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严厉打击第三方机构代写代投
据中华医学期刊网10月9日消息,近期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学术期刊出版平台在后台监测到部分用户使用虚假手机号和相同后缀Email地址注册账号,这些账号的投稿IP地址与作者所在单位所属行政区域严重偏离,涉嫌第三方机构代写代投,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将相关稿件一律退稿处理。
(图源:中华医学期刊网微信公众号截图)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表示,从被退稿件的投稿行为观察,某些第三方代写代投机构规模较大,渗透医院很深,很多医院或科室已出现“包办”现象。
针对这一问题,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将坚决遏制发稿中介行为,一体化学术期刊出版服务平台现已成功采用IP识别、全文比对等多重技术助力学术不端检测,所有预警信息将直接提交至稿件分管编辑和后台,采用多部门交叉处理确保问题稿件的直接、全面清退;
未来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还将采取定期核查,不定期抽查等人工手段辅以支撑,力争全面识别、清退第三方代写代投稿件。
据悉,为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端正学风,维护风清气正的良好学术生态环境,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已建立作者、投稿单位“学术失信名单”制度,进入失信名单作者2年内将无法向中华系列杂志投稿。
上海市医保局扩大医用耗材报销范围,口腔修复材料纳入乙类管理
上海市医疗保障局发布《关于部分医用耗材纳入本市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进一步减轻上海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医疗费用负担。
(图源:上海医保局官网截图)
《通知》规定,将“人工间盘及配件”等60个医用耗材条目新纳入上海市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其中包括口腔修复材料。
《通知》明确,新纳入耗材实行甲乙分类管理。参保人员使用甲类耗材发生的费用,按照上海市基本医疗保险规定支付;使用乙类耗材发生的费用,由参保人员先现金自负20%,其余费用再按上海市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支付。
上海卫健委发布十条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举措,推进标准化口腔诊室等建设
10月8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上海市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举措》(以下简称“《举措》”),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在基层就医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图源:上海卫健委官网截图)
《举措》主要围绕完善机构布局、改善服务体验、提升服务能力等方面提出十条举措。
一是完善15分钟就医服务圈建设。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养老机构、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等毗邻设置。到2025年,社区卫生服务设施15分钟慢行可达覆盖率达到90%以上。合理增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床位设置,促进社区住院与家庭病床服务有序衔接。
二是加大上级医院支持力度。上级医院向基层医疗机构预留一定比例专家(专病)号源,并持续优化号源结构。各区域性医疗中心专家号源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下沉比例逐步达到30%。全面推进社区和上级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联互通互认。
三是逐步提高社区医疗服务能力。在全科诊疗基础上,不断融入口腔科、心理科等适宜专科专病服务,着力提升社区医疗服务能力,吸引患者就医下沉。持续做好家庭病床、安宁疗护服务,推进社区康复中心、护理中心、标准化口腔诊室和中医特色专病(专科)规范化建设。
四是加强社区药品配备保障。结合功能定位、服务能力和辖区内群众用药需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调整和优化本单位药品供应目录,强化互联网医疗平台功能,优化延伸处方工作。推进电子处方流转,提高居民看病配药便捷性。
五是强化家庭医生与签约居民的联系。家庭医生结合签约居民健康需求,通过电话、互联网平台等,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每季度至少主动联系1次签约居民,并加密对重点人群的随访频次,增加与签约居民的黏性,建立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
六是深化健康管理服务。促进以家庭为单位签约,推广市、区签约服务信息平台家庭亲情账户功能应用,通过授权调阅和信息推送等方式,促进居民查看本人和家庭成员的健康信息,并获取针对性健康指导,形成健康管理的联动效应,引导居民践行“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
七是做好社区卫生延时服务。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工作日午间延长服务时间,提供全科诊疗、配药等常规服务。开设双休日门诊,至少保证周六上午、周日上午两个半天的服务时间,根据区域医疗资源配置情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在晚间延长服务时间。
八是优化社区就医付费结算。夯实医疗付费“一件事”,推行“先诊疗后付费”。继续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通门诊诊查费减免政策,做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所属分中心、服务站、村卫生室的医保联网结算。
九是推进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在区域性医疗中心、医联体牵头医院加强远程医疗中心建设,向社区提供远程会诊、预约转诊、互联网复诊、远程检查等服务。全覆盖设置区域心电、影像、检验诊断中心,为社区提供辅助诊断支撑。
十是改善就医服务环境。优化门诊全流程布局,做好就诊环境的适老化、适儿化、无障碍设施改造,打造舒适、智能、人性化的医疗环境。树立老年友善服务和儿童友好理念,推进老年友善和儿童友好基层医疗机构建设。
【特别鸣谢】如果本文有错漏之处需要勘误,请联系我们的客服,届时我们会为您准备小礼物,感谢!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源于公开信息,可能存在不准确性,仅供参考。本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与决策建议,好的牙不对因使用本资料而导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并对本内容拥有最终解释权。
@好的牙口腔行业研究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