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长假我守护② | “点滴”守护 护苗成长
儿科:护苗成长
10月2日上午10时许,家住临海白水洋的张女士抱着4岁的儿子,匆匆赶到台州医院本部儿科门诊。儿子前一晚发烧、咳嗽,还吐了,闹腾了一晚上,张女士和老公几乎一宿没有合眼。她怀抱着昏昏欲睡的儿子等待护士叫号。
“听说今年肺炎很多,而且说病情变化很快的。”张女士说,自己家附近前段时间也有几个小孩因为肺炎住院了,所以她昨晚马上预约了台州医院儿科的号。此时,与张女士一样,儿科候诊区坐满了焦急等待的家长和病恹恹的孩子们。
为了缓解门诊压力,也方便家长和孩子,台州医院本部和东院区都开设了夜门诊,24小时有医生坐诊,上半夜3名医生,下半夜1名医生。前半夜的夜门诊还保证有一名专家坐诊。
“哪里不舒服呀?”面对无法清晰表达自己病情的孩子,蒋圣灿副主任医师接诊后,都会一一细致耐心地对孩子进行问诊、查体。摸摸孩子的肚子、用听诊器听一听心肺是否有异常、检查孩子咽喉部情况……
从5月份开始,儿科住院一床难求,9月份更是增开了一个病区,现在已经有133张普通床位,8张ICU床位,但等待住院的病人还是大排长龙。 孩子的哭闹声、家长焦急地询问声,使儿科病房变得“热闹”非凡。医生、护士们伴随着嘈杂背景声在忙碌穿梭,为患儿听诊、问诊、采血、输液……整个病房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 医生护士们走路的步伐有些快,几乎是到了小跑的地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应付忙碌和繁重的工作。
“别担心,这个肺炎我们用上药了都能好起来,但需要一个过程!”医生在为患儿进行诊治的同时,也不忘给患儿家长心理上的安慰,口干舌燥没有片刻停歇。做雾化、振动排痰、穴位贴敷、血氧饱和度监测……护士们忙起来的时候恨不得跑起来。
一天的班下来,医护们累得可以说是腰酸背痛脚抽筋。虽然工作繁重而辛苦,但每当看到孩子们康复出院时,她们也为其感到欣慰与高兴。
在此也提醒家长们:假期不要带孩子到人多密集封闭的公共场所游玩;要勤洗手,注意手卫生;一旦生病需要就诊,可以提前预约,节省时间,也减少在医院交叉感染的几率。
注射室:“点滴”守护 10月2日上午11点,一走进注射室,孩子的哭声和特殊的气味就扑面而来。
配药台上待配制的液体已排起小长龙,家长们眼睛紧紧盯住叫号电子屏。输液窗口,几名护士正神情专注地为孩子找寻适合穿刺的血管。一切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以前每年的暑假相对较空,输液量在500例次左右,今年直接翻倍了!”护士长陈红艳说,注射室里70%左右都是儿科的小病人,从今年5月中旬开始,两院区输液量持续4个多月都达1000例次以上。
孩子们在暑假这波肺炎中还没有完全康复,又遇到开学季,孩子之间容易交叉感染,让儿科医护人员及门诊输液室等相关部门没有喘息的机会。 每天的8-10点、14-16点、18-20点,是注射室的小高峰,此时相对排队较长。 注射室也实行弹性排班,高峰时段大家互相协作,让护士发挥优势特长,提高工作效率,尽最大努力减少病人等待时间,但也请大家尽量避免高峰就诊。
在输液室工作,除了要做好输液,安抚患者、解答疑问,也是护士们的重要工作之一,病人候诊,看病,取药,输液室是最后一个环节了,很多人都会有些不耐烦,这时耐心回复、及时提供帮助,都能宽慰患者焦急的情绪。注射室的病人上至八九十岁的花甲老人,下至几个月的小婴儿,护士们不仅要练好打针的基本功,也要练好沟通技能。 陈红艳说注射室的工作,也受到了广大病友们的理解与支持。有时候确实无法保证每个都一针见血,但大部分的病友们都很理解与配合,真的非常感动!大家伙也非常感谢病友们的理解与信任。
供稿 | 朱小敏
摄影 | 朱磊、朱小敏
编辑 | 朱小敏
责编 | 李沂航
审核 | 吴践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