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知用心 | 世界心脏日,专家教你爱心护心
2023年9月29日是第24个“世界心脏日”,“相知用心”是今年的主题。
近期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健康和疾病报告2022》显示,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亿。在全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疾病已逐渐升至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它的危害无年龄、身份、地域之分。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切实自我做好“三高共管”,才能真正爱心护心。
57岁的陈先生在上周二做早饭的时候,突然感觉胸口一阵疼痛。疼得站不住,还不停往外冒虚汗。家人发现异常后,赶紧拨通120急救电话。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急诊科稳定住情况后的陈先生,转入冠心病四病区。
医保办主任、冠心病四病区主任杨宏辉接诊后,问诊发现,陈先生有10年的冠心病史,并且还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2年内,已经做了2次心脏造影。
经过深入了解,专家们发现,陈先生不但缺乏运动,还经常应酬,抽烟喝酒是家常便饭。血压、血糖、血脂控制得都不理想。造成患者心脏病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就是他的不良生活习惯。
在大众的眼里,“心脏问题”往往是老年病。但事实上,“心肌梗死”也越来越年轻化。
28岁的小李平常工作非常繁忙,经常加班到半夜。本身血糖就高,生活习惯还特别不健康。单说吸烟这一条,每天都得抽掉一包多。更别提酒场了,一周里最少三四摊。
上个月某天的下班路上,小李开车回家。途中觉得胸闷、胸疼,呈放射状疼痛。小李把车停在路边,拨打120。到达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急诊科。大夫接诊后,诊断小李为急性心梗,立刻为小李进行治疗。
中原名医、全国知名专家高传玉教授提醒,大多数心脏病看似是突如其来的发作,但其实是积攒已久的爆发。
抽烟喝酒、熬夜刷剧、暴饮暴食、紧张焦虑、缺乏锻炼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导致体内出现各种代谢障碍和免疫反应,最终引发血管内皮受损,导致斑块沉积,甚至血管阻塞。
大家经常提及的“三高”通常指的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相关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出现冠心病的概率是正常人群的3~4倍。高血脂、高血糖也会导致动脉硬化等问题,使冠心病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怎么做才能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呢?
心血管病的预防首先要重视“危险因素”,比如高龄、肥胖、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等。一个人符合的危险因素个数越多,未来患心血管病的风险也就越高。
5个日常习惯,做到就是对“心”好
戒烟:大量研究显示,戒烟者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会显著降低。
限制钠盐:减少钠盐摄入量可以降低血压,减少心血管病风险,建议每人每天摄入钠盐不超过5g。
限制酒精:饮酒量与高血压、心房颤动和脑出血密切相关,建议成年男性每日摄入酒精量小于25g,女性小于15g。
积极运动:活动不足是导致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建议一般人群每周进行至少3—5天,每天30分钟的中低强度运动。
吃够蔬菜:建议每天吃够300—500g蔬菜,并适当增加主食中粗杂粮的比例。
摒弃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良嗜好,人人都能拥有一颗健康的心,人人都可享受愉悦的生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