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阅读分享】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立医院一院多区/医生门诊工作流程等

2023-10-08 10:08

岐黄之星一周阅读分享

一.四川省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院医联体中心 曾思远

文献来源:黄薇,胡晓梅,胡锦梁等.四川省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医院,2023,27(04):33-36.DOI:10.19660/j.issn.1671-0592.2023.04.09.

文献分类:北大核心

文献内容:目的:建立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评价指标体系,以便从不同层面对整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现状进行评估。方法:运用文献综述、德尔菲专家咨询方法,以Donabedian卫生服务质量评价为理论框架,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评价框架。结果:从结构-过程-结果3个层次构建了包括12个二级指标和43个三级指标在内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评价框架。指标选取突出体系质量提升,评价框架具有较高的合理性,可以真实全面评价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的绩效水平。结论:建议评价内容增加围绕老龄人口健康相关服务的整合,针对不同模式的整合体系增加特异性指标,选择适宜方法对每个指标赋权,将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应用并动态调整。

我的思考: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由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和医疗机构组成,向特定的人群、提供或安排整合和连续的医疗服务的一种组织网络。文献以四川省医疗卫生服务整合体系现状为出发点,提出指标体系框架并进行优化,并以服务质量提升作为整合医疗良性循环的基石。其中与部门相关的包括:服务整合(医疗质量同质化、双向转诊、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连续性服务、协同性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技术整合(技术帮扶、进修培训、项目合作),也为后续与基层单位的协作发展提供了参考方向。

二.公立医院一院多区的内涵,境遇及创新路径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院医联体中心 杨文菊

文章概述:《医疗机构规划指导原则(2021—2025)》对分院区的概念进行了明确,即公立医院在原有院区(主院区)以外的其他地址,以新设或并购等方式设立的、具有一定床位规模的院区。一院多区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对于完善医改体系、加快医改进程、实现医改目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总结分析多年来的运行实践,公立医院一院多区发展模式在运行成本控制、管理措施运用、学科优化设置、外部环境适应等方面尚有诸多的困惑和难题。通过深入剖析与一院多区关联的阻力因素,结合当前医改形势,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坚持规划先行、合理设置规模、转变经营理念、促进文化同质、构建转运机制等发展路径和建议,以推动实现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个人思考:对于城市大型公立医院而言,多数处于主城区,普遍存在着发展空间受限、服务超载、高床位使用率等现实问题,一院多区模式可以较好的解决空间限制问题,也能一定程度上缓解超负荷的服务、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和扩容。

三.基于韧性医联体的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机制构建与路径实现

成都中医药大学21级中西医临床2班 马俊红

文献来源:[1]白焓斌,何媛媛,许兴龙等.基于韧性医联体的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机制构建与路径实现[J].中国医院管理,2023,43(09):60-64.

期刊类别:北大核心

文章概述:近年来,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形势日趋严峻,体现出我国疫情防控体系亟待完善、医联体在疫情防控中参与不足的问题。韧性理论作为防范风险、防震减灾领域的典型理论,为医联体助力疫情防控提供新视角。基于此,研究提出 “韧性医联体”的新概念,建立以“预警响应—运行保障—良性维稳”为支撑的三维一体的防控机制,以“多主体防控协调韧性”为立脚点探索医联体在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中的协同路径,以期有效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实现途径可能包括:以医联体内部协同联动作为基点,整合提升系统韧性;以三级医院高水平防控能力为引领,构建疫情防控能力韧性;以二级医院上下联动能力为枢纽,避免卫生服务利用断层错位;以基层卫生服务为兜底,形成防控体系韧性基础。

个人思考:我国对于医疗卫生体系韧性建设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本文对于韧性医联体的构建仅局限于重大传染病疫情侵扰的情境下。韧性医联体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的构建主要是理论构思,缺乏实践检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不断实践来检验并加以完善,希望未来韧性医联体能在我国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起到重要作用。

四.我国医疗联合体上下用药衔接的困境分析及对策建议

成都中医药大学21级中医骨伤科学 杜金耀

文献来源:赵锐,石秀园. 我国医疗联合体上下用药衔接的困境分析及对策建议[J]. 中国卫生经济,2022,41(11):13-16.

文献类别:北大核心

文献概述:本文分析了我国医疗联合体目前在上下用药衔接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提出一些建议。作者认为医疗体联合上下用药就是实行药品耗材统一管理、统一用药目录、统一采购配送、统一支付货款。作者分析目前上下联合用药存在的问题包括用药目录统一存在困难,因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三级医院定位标准不一样,使得药物品种不一样,且用药层次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更新换代较慢,缺少指南中的特殊用药;第二是区域的统一配送链未完善,导致无法保证部分药品在基础医疗卫生机构的配送;三是与医疗保障局、药品监督局等外部部门政策衔接不畅,对上下用药衔接的认知、操作缺少统一具体标准。作者又举例说明不同地区是如何就上下用药衔接进行创新的。有建立以基本用药为主体统一用药的紧密型医联体;有探索实施药品供应保障统一管理实现药品目录、带量采购、集中配送、按 时结算、药学服务“五统一”;有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行延伸处方模式;有探索“虚拟药房”来保障区域内药品供应。最后,作者针对上述问题,列举了自己的解决建议:加强三医联动,做好紧密型医联体内药品供应保障各项政策衔接;发挥牵头医院作用做好紧密型医联体内药事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以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为抓手,加强紧密型医联体药学服务能力建设;以信息化为基础,加强患者用药信息的上下联通。

五.基于扎根理论的三级公立医院医生门诊工作流程影响因素研究

成都中医药大学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研究生  陈丽

文献来源:朱西敏,胡银环,程思雨等.基于扎根理论的三级公立医院医生门诊工作流程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22,42(04):57-60+65.

文章类型:北大核心

研究方法:访谈法,扎根分析法

文章概述:文章探索了医生门诊工作流程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并提出工作流程优化管理的建议。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收集医生对工作流程的问题和建议,并基于扎根分析法对数据进行编码分析,探究门诊工作流程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经过三级编码,得到19个初始范畴、9个从属范畴和5个主范畴,根据主范畴之间的联结关系建立影响因素关系图。医生门诊工作流程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工作对象、工作任务、工作条件、工作辅助和政策环境5个维度,每个维度都直接或间接对工作流程产生影响。研究得出,患者、工作条件和工作任务是医生普遍关注的,因此医院要为医生创造更加便利的门诊工作条件,简化工作任务和采取方法普及患者就医常识,尤其要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并借鉴流程管理相关理论和手段,实现门诊流程的全质量管理。

个人思考:本文运用扎根分析法,分析门诊流程现状及影响因素,结合我陪家人到某三甲医院门诊就医时的所见,发现医院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一部手机就可以走遍医院的智慧诊疗流程,如“预约挂号”“智慧结算”“分时段诊疗”,还有机器人导医和志愿者团队在门诊大厅内解疑答惑,打造成了一个“既聪明又智慧” 的智能化医院,通过诊前、诊中、诊后的流程优化,让患者从线上到线下就医流程无缝对接,提升了就医安全感、便捷智能感,真切感受到医疗资源和卫生服务均等化和便捷化。

-END-

文字:成都中医药大学岐黄之星读书团队

排版:成都中医药大学  陈丽

审稿: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联体管理中心

医院管理学博士 张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公立医院,医疗卫生,医联体,整合型,门诊,流程,医生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