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塑医学未来!2023泛太平洋健康创新大会召开
9月21-23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携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联合举办2023泛太平洋健康创新大会(Pacific Rim Health Innovations Conference,PRHIC 2023)。
此次会议聚焦医学科学家培养、机器人手术、数字医疗创新发展,共设“领导力的挑战与策略”高层圆桌会议及“中西大咖谈:医学科学家成长之路”“机器人手术创新”“卫生健康领域人工智能/大型语言模型应用的机遇与挑战”三场专题会议。会议邀请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梅奥医学中心、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巴西爱因斯坦医院等近百位世界知名院校领导代表,以及中国高水平医院领导代表参会,共商医学创新发展。
▲大会现场
创新医疗健康体系、共同塑造医学未来、PRHIC 2023
全国人大常委、中山大学校长高松院士,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医学中心总裁(健康科学)David Lubarsky,南洋理工大学资深副校长(健康与生命科学)、李光前医学院院长沈祖尧院士,美国岭南基金会董事会主席Leighton Chan,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徐克文,美国岭南基金会主席Ding-Jo Currie,医院高质量发展战略顾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前教务及战略合作副主任Frederick P. Ognibene,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山一院院长肖海鹏教授,中山一院党委书记骆腾等全体院领导出席开幕式。中山一院副院长、中山医学院院长匡铭教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CITRIS主任(医疗健康)David Lindeman共同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
高松校长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中山大学作为培养未来领导者和开拓者的摇篮,一直强调跨学科和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在这方面,中山一院起到了表率作用。”中山一院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戴维斯分校建立了机器人手术和数字健康方面的跨学科合作,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建立了精准医疗工程方面的跨学科合作,致力于培养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创新型、综合型医学人才。他期望中山一院继续秉承"立志做大事"和"天下为公"的理想信念,在跨学科和国际合作中共同推动医学创新发展,为世界塑造一个更加光明、更加繁荣的未来。
▲全国人大常委、中山大学校长高松院士致辞
“我希望此次会议能成为一个开创性观点、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及持久合作的沟通平台。让我们共同塑造医学的未来,为下一代创造全面、富有同情心和先进的医疗健康体系。”肖海鹏院长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在这个变革的时代,人工智能已不仅是一个流行语,它正迅速地成为预测性诊断和个性化治疗的支柱,数据科学能够使人类发现从未想像过的模式和关联。他寄望泛太平洋地区医疗机构能引领时代潮流,抢抓独特机遇,以丰富的文化、历史和集体智慧推动医学科学创新,为医学铺就一条更光明、更健康的未来之路。
▲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山一院院长肖海鹏教授致辞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医学中心总裁(健康科学)David Lubarsky,南洋理工大学资深副校长(健康与生命科学)、李光前医学院院长沈祖尧院士,美国岭南基金会董事会主席Leighton Chan,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徐克文,美国岭南基金会主席Ding-Jo Currie等分别致辞。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医学中心总裁(健康科学)David Lubarsky线上致辞
▲南洋理工大学资深副校长(健康与生命科学)、李光前医学院院长沈祖尧院士致辞
▲美国岭南基金会董事会主席Leighton Chan致辞
▲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徐克文致辞
▲美国岭南基金会主席Ding-Jo Currie致辞
▲中山一院副院长、中山医学院院长匡铭教授主持开幕式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CITRIS主任(医疗健康)David Lindeman主持开幕式
世界顶尖专家云集、共商医学创新发展PRHIC 2023
9月21日,高层圆桌会议举行,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山一院肖海鹏教授,美国岭南基金会董事会主席Leighton Chan、主席Ding-Jo Currie,美国公共卫生研究院院长、首席执行官Mary Pittman,南洋理工大学资深副校长(健康与生命科学)、李光前医学院院长沈祖尧院士等嘉宾齐聚一堂,共同围绕全球范围内医疗健康领域的优秀经验做法以及医疗机构在当前形势下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进行讨论。会议由中山一院副院长、中山医学院院长匡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CITRIS主任(医疗健康)David Lindeman主持。
▲圆桌会议现场
大会专题会议于22日-23日举行,由中山一院副院长、中山医学院院长匡铭教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CITRIS主任(医疗健康)David Lindeman,中山一院精准医学研究院副院长王海波,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医学中心机器人外科主任BaharehM.Nejad、公共卫生学院医疗信息学系主任NicholasAnderson、普外科教授Hung Sy Ho等共同主持。
专题会议1 中西大咖谈:医学科学家成长之路
首场专题会议以“中西大咖谈:医学科学家成长之路”为主题,肖海鹏院长强调了培养未来的临床科学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讨了东西方医学人才培养的路径,分享了中山一院培养医学科学家的经验和探索。
▲肖海鹏院长分享中山一院经验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医学中心总裁(健康科学)David Lubarsky以“登月计划之健康医疗的未来”为题,讨论了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医疗技术等硬件以及健康公平、患者诊疗理念变化等软件的不断推动下,人类未来的健康医疗走向。医院高质量发展战略顾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前教务及战略合作副主任Frederick P. Ognibene就临床研究的职业路径作专题分享。南洋理工大学资深副校长(健康与生命科学)、李光前医学院院长沈祖尧院士分享了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的临床科学家培养经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国际医疗总裁Charles Wiener分享了他们在医学变革中促进精准医学发展的经验。
▲中外专家们分享经验
▲会后圆桌讨论
专题会议2 机器人手术创新
第二场专题会议围绕“机器人手术创新”开展。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医学中心代谢和普外科主任Mohammed R. Ali分享了自己在肥胖症机器人手术领域的经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医学中心神经外科代理主任Kiarash Shahlaie梳理了在神经外科和相关技术的背景下,机器人神经外科手术的历史沿革、当前的应用与限制,以及未来的挑战和如何实现技术整合。帝国理工学院外科与肿瘤顾问、结直肠外科资深讲师James Kinross介绍了用于精准外科手术的化学感知外科机器人系统。中山一院泌尿外科王道虎主任医师介绍了在激素治疗新时代,机器人辅助前列腺切除术在高肿瘤负荷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中预防泌尿系统并发症的应用。爱因斯坦医学院外科系统主任Nam Jin Kim以“提升拉丁美洲创新能力并打造创新中心”为题作了专题分析,并探讨了未来“化学感知”机器人系统的应用方向。
▲中外专家们围绕“机器人手术创新”进行探讨
▲会后圆桌讨论
专题会议3 卫生健康领域人工智能及大型语言模型应用的机遇与挑战
最后一场会议的主题是“卫生健康领域人工智能/大型语言模型应用的机遇与挑战”。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公共卫生学院医疗信息学系主任Nicholas Anderson介绍了大型语言模型和伦理在临床和转化研究中的应用。中山一院临床研究中心刘贻豪副教授在演讲中分享了甲状腺癌的人工智能诊断。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数据实验室转化数据科学主任Vladimir Filkov讲述了在卫生健康领域发展人工智能、搭建语言模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展示了在新冠疫情期间大数据与AI的广泛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计算机科学系主任苗春燕教授以“预防医学的游戏化”为题作了专题演讲。梅奥医学中心麻醉科和围手术期主任Krzysztof Laudanski介绍了人工智能的概念、优势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香港中文大学何鸿燊海量数据决策分析研究中心蔡锦辉副教授围绕纵向血压数据的可解释性机器学习发表独到见解。
▲中外专家们围绕“卫生健康领域人工智能/大型语言模型应用的机遇与挑战”进行探讨
▲会后圆桌讨论
此次大会在科技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召开,国内外嘉宾齐聚广州,共商智慧医疗创新,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新加坡、巴西、俄罗斯、白俄罗斯、泰国、埃塞俄比亚、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的百余名国际专家和国内同行参加大会。
来源:中山一院
校审:丁书琴
初审:章智琦
审核:梁嘉韵
复审:彭福祥
终审:张 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