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乳腺健康研究院/头颈肿瘤病房刘磊/罗婷团队:中国年轻乳腺癌患者按年龄分层的生存结局和年化失败风险趋势

2023-09-23 14:04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本研究从临床现象入手,再从真实世界的数据去验证其结果,首次将年轻乳腺癌患者再分层进行分析,进一步得出年轻乳腺癌不同年龄层的生存及失败模式均显著不同,为年轻乳腺癌的个性化管理提供一定依据。

78291695425741368

86551695425741445

79751695425741617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乳腺健康研究院/头颈肿瘤病房刘磊/罗婷团队于2023年7月在JMIR Public Health and Surveillance发表文章“Survival and trends in annualized hazard function by age at diagnosis among Chines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ged ≤40 years: case analysis study”(点击下方二维码即可阅读原文)。

8341695425741698

乳腺癌已成为女性中发病率最高的肿瘤,也是女性死亡的第二原因,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年轻乳腺癌作为乳腺癌中比较独特的亚型,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与老年乳腺癌相比,年轻乳腺癌更可能出现侵袭性肿瘤特征,如高Ki-67指数、淋巴管侵犯、三阴性和HER-2阳性亚型及更高的初诊远处转移率等,且年轻乳腺癌的预后更差。年轻乳腺癌在不同人种中具有不同的流行病学特征和预后,白种人患者的预后普遍差于黄种人,但目前关于年轻乳腺癌的研究大多聚焦在白种人患者中,针对亚洲人,特别是中国人的研究数据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以华西乳腺癌数据库为基础的中国年轻乳腺癌人群的特征及预后。华西乳腺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从病例记录中收集乳腺癌患者人口统计学特征、肿瘤特征、治疗和完整随访信息的数据库,为我们开展年轻乳腺癌相关的研究提供了支撑。

本研究纳入了1 928例2008~2019年期间确诊,且年龄≤40岁的非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探索各年龄分层(18~25岁、26~30岁、31~35岁和36~40岁)间的临床病理特征、生存结局和年化失败风险的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年轻乳腺癌诊断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中26~30岁患者的诊断率逐年上升,而36~40岁患者的诊断率逐年下降,18~25岁患者的诊断率几乎持平。此外,越年轻的患者生存越差,18~25岁患者的无局部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乳腺癌特异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显著差于26~30岁、31~35岁和36~40岁患者(图1)。此外,在整个年轻乳腺癌群体中,复发和转移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在随访时间达14年均未达峰值,而死亡风险在2至3年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按年龄分层之后,各个年龄组的失败模式也呈现不同的趋势,18~25岁患者在2~4年间乳腺癌相关死亡风险达峰值,26~30岁患者在0~6年和8~11年有两个峰值,而31~35岁患者在前10年均有较高的风险。26~30岁、31~35岁和36~40岁患者在随访期间均表现出复发和转移风险缓慢上升的趋势(图2)。

54181695425741879

图1 不同年龄段年轻患者的生存曲线 A: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B:无远处转移生存率;C:乳腺癌特异性生存率;D:总体生存率

91281695425742089  

图2 全人群和不同年龄层患者的复发、转移和乳腺癌相关死亡率的年化风险曲线

本研究从临床现象入手,再从真实世界的数据去验证其结果,首次将年轻乳腺癌患者再分层进行分析,进一步得出年轻乳腺癌不同年龄层的生存及失败模式均显著不同,为年轻乳腺癌的个性化管理提供一定依据。此外,本研究利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自主建立的乳腺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库,该数据库具有患者信息和随访信息完整的优势,为乳腺癌相关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该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年轻乳腺癌特别是中国人群年轻乳腺癌的个性化治疗提供潜在的指导价值,如在本研究中18~25岁患者的生存差于26~30岁、31~35岁和36~40岁患者,未来我们可以从患者取材的生物样本去探索导致生存差异较大的原因,进一步探索针对性的靶点,使年轻乳腺癌的治疗更加个体化。

专家点评

龚畅教授:既往研究发现年轻乳腺癌(年龄≤40岁)在乳腺癌中的肿瘤侵袭性更强且预后更差,其在不同人种中的流行趋势和预后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本研究着眼于此特殊人群,探索了中国年轻乳腺癌人群的各年龄层(18~25岁、26~30岁、31~35岁和36~40岁)的临床生物学特征与预后模式。研究结果显示,在临床病理特征上,年龄为18~25岁的患者有着相对更高的肿瘤分期(N+;III期)、更高比例的激素受体阴性肿瘤(ER-或PR-)、更少比例的“温和型乳腺癌(Luminal A型)”,验证了中国年轻乳腺癌更强的肿瘤侵袭性。在生存预后上,越年轻的患者各项生存结局越差(18~25岁尤为明显)。进一步的Cox多因素分析中,年龄为18~25岁或26~30岁是相对更差的长期生存的预测因子。年化风险曲线也揭示了年龄阶段为18~25岁或26~30岁的乳腺癌的更为早的复发、转移及死亡高峰,18~25岁尤为明显。该研究首次探索了中国年轻乳腺癌人群的进一步年龄分层风险及复发模式,反映出当前乳腺癌群体归一化的治疗模式可能是不够准确的,特别是对于年轻乳腺癌,因此需要将年龄纳入预后评估及治疗决策的制定。此外,随着当前年轻女性群体的晚育、不育等趋势的上升,未来年轻乳腺癌的发病率可能越来越高。在年轻乳腺癌群体中,充斥着患病高危因素+潜在生育需求+治疗需求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在进一步年龄分层的患者中亦是不同的。在未来乳腺癌的个性化诊疗乃大势所趋,该研究为年轻乳腺癌的个性化管理提供思路,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未来有必要进行更大样本的多中心研究为临床带来更多价值。

15791695425742200

龚畅,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肿瘤中心乳腺外科主任医师,乳腺诊断专科主任,外科学博士。以负责人/课题组长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8项,其中包括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组长)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项和青年项目1项,省部级基金7项。在Cancer Cell、Advanced Science、Molecular Cancer、Nature Communications、Cancer Research、Oncogene等期刊发表SCI论文58篇,其中包括通讯作者论文27篇和第一作者论文12篇。获得专利6项,申请专利17项,其中PCT专利3项,申请软件著作权2项。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作者投稿心得

JMIR Public Health and Surveillance是一本专注于公共卫生、环境卫生与职业卫生领域的学术期刊。考虑到本研究为年龄相关癌症研究,符合期刊征稿范畴,故在首次投稿时即选择该期刊。本研究于2023年3月10日投稿,4月19日一审结果返回,6月15日二审结果返回,7月18日接收,耗时4个多月,3位审稿专家的修改意见主要集中于图表、结果的补充及讨论部分的修改。在投稿过程中,我们收获良多,如在回复审稿意见时需礼貌,一对一回复,对于同意审稿专家意见时按照要求修改,对于不赞同审稿专家意见时需有理有据的进行反驳,呈现证据等。论文的内容部分,语言需符合英文书写习惯、字数适中、图片清晰,符合期刊要求,作者署名尽量在一稿时确定,不要在审稿过程中或接收后更改。论文之所以能被接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研究具备一定程度的新颖性,具有问题导向,能解决部分临床实际问题。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包括样本量较为局限、单中心研究等,未来也将从基础和临床角度进一步深化该研究,为我国年轻乳腺癌的管理贡献华西力量。

通信作者

71711695425742399

刘磊,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头颈肿瘤病房主任。主要学术任职包括: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专委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头颈肿瘤专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放疗分会鼻咽癌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放疗分会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委会委员、四川省医促会鼻咽癌专委会主任委员等。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等多项课题。在ACS Appl MaterInter、JMIR Public Health and Surveillance、Radiother Oncol、Oral Oncology、Head Neck等期刊发表SCI论文50余篇,包括ESI高引论文2篇,NCCN指南引用2篇。参与了多个国内诊疗指南的编制,包括:《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头颈部肿瘤诊疗指南》(2023版)、《乳腺癌放射治疗指南》(2020版)和《中国鼻咽癌放射治疗指南》。

第一作者

70021695425742473

王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中心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头颈及乳腺肿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以第一作者在JMIR Public Health and Surveillance、Clin Transl Med、NPJ Breast Cancer、Oral Oncol、Breast、Front Oncol、Cancer Med等期刊发表SCI论文多篇。

共同第一作者

69651695425742530

罗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乳腺疾病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专委会、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肿瘤学组等多个专业学术组织担任重要职务。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省市级课题;担任20余项国际和国内多中心GCP研究PI、3项IIT研究全国PI。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参与了多个国内权威指南和共识的编制,包括:《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2023版)、《中国年轻女性乳腺癌诊疗专家共识》。

版权声明:华西微家倡导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欢迎转载、引用,但需取得本平台授权。如您对文章内容版权存疑,请致电028-85422060,我们会与您及时沟通处理。本站内容及图片仅供参考、学习使用,不为营利且不作为诊断、医疗根据。

编辑:张 洋

排版:张洪雪 

版权声明:本文为《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首载文章,其他公众号等传播媒体如需转载,需联系本刊编辑部获取授权,并将“本文刊发于《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年,卷(期):起止页或本文刊发于《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年,优先出版”标注于醒目位置,谢谢合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乳腺癌,头颈,肿瘤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 唐文富 | 寒温统一论治急性胰腺炎
    打开APP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