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S|ESC肿瘤心脏病指南(2022)对Cardiac CARE研究对列分层的影响
01、研究介绍
新版ESC肿瘤心脏病学指南(2022)重点关注了癌症治疗相关心脏功能障碍(CTRCD)。除了心脏结构影像检查外,指南还正式引入了生物标志物对CTRCD进行分类和风险分层。本研究探讨了这一改进措施对Cardiac CARE研究中患者分类的影响,以及加入高敏肌钙蛋白I(hSTrop-I)的诊断价值。
02、研究方法
Cardiac CARE研究前瞻性招募了191名接受蒽环类药物治疗的乳腺癌或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在蒽环类药物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定期检测hSTrop-I水平,并在基线和治疗6个月时进行心脏磁共振扫描,以评估左室射血分数和整体纵向应变(GLS)。事后分析评估了hSTrop-I与心功能障碍进展(定义为左心室射血分数<50%或GLS降低>15%)之间的关系。采用逻辑回归分析,并进行年龄和性别的校正。此外,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合曲线下面积(AUC),评估hSTrop-I作为分类模型的价值。最后,为了将我们的数据与新指南进行比较,进行了混淆矩阵分析。
03、研究结果
在Cardiac CARE研究中,有11名患者诊断出心脏毒性;但根据2022年ESC肿瘤心脏病学指南,有53名患者被重新定义为“无症状轻度心脏毒性”组(95%CI: 0.5162-0.6823;kappa值= 0.157)。逻辑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在蒽环类药物治疗的第一个周期测量的hSTrop-I差异的OR值为1.37(95%CI:0.37-5.10),校正年龄后,OR值下降到1.18(95%CI:0.28-5.01),在校正年龄和性别后,OR值进一步下降到0.83(95%CI:0.12-5.56)。随后进行的hSTrop-I水平在预测心功能障碍方面的ROC分析结果显示AUC为0.605,在校正了年龄和性别后为AUC=0.640。
04、研究结论
将心脏生物标志物纳入到新的分类后,53/191名(27.7%)患者中从先前的正常状态重新分类为无症状轻度CTRCD,这主要是由于加入了hSTrop-I检测。在研究队列中,蒽环类药物治疗前的hsTrop-1水平并不能作为蒽环类药物诱导的心脏毒性发展的可靠预测因子。值得注意的是,Cardiac CARE研究的患者属于低风险人群,并且随访数据仅有6个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三度医学"立场无关。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