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滋养 淬炼精华|吴阶平医学基金会麻醉学科高级研修班第三期培训第三单元课程精粹
导LEAD语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麻醉学科管理高级研修班第三期培训课程由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培训部与国际交流部和中国麻醉学领域的领军专家共同开展,面向麻醉学科的中青年学术骨干进行EMBA及学科管理的核心课程培训,旨在为麻醉学科培养兼备医学专业,与现代化管理及学科发展战略思维的领军人才。
为进一步强化培训过程管理,总结课程精粹。第三单元课程主题为人文与人力资源管理。分别由原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游苏宁教授、厦门大学中文系刘子立老师、景惠管理研究院院长张英老师授课,课程精粹由第三期第三队6位学员总结、归纳。
第三单元课程
01刘子立教授授课题目:《博古通今--谈为人之道》
课程内容总结
刘子立教授以大家耳熟能详的《荀子·劝学》导入,阐述了“仁心”对于人及人性的意义,系统比较了“性善”与“性恶”学说的差异,挖掘剖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医学相关的内容,做了医学人文的精彩报告。《中庸》中讲到“仁者人也”,仁爱之心是做人的根本。而“医乃仁术,医者仁心”是我国医学界长期以来一直信奉的道德理念。“仁术”一词最早见于讨论人性的《孟子·梁惠王上》。刘教授的讲座博古通今,通过讲述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为人之道的思想交锋及文化衍变,加深了大家对于当今复杂医疗现状的理解,启迪了我们对于未来医学发展及医疗人文建设的思索。
首先,刘教授为大家解读了入选我国中学教材而广为人知的《荀子·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木材经过墨线测量可以取直,刀剑拿到磨刀石上打磨就会锋利,君子可以通过每日省察自己而行无过。刘教授进一步引导大家思考,为什么荀子认为君子需要每日省察自身,省察的参考标准又来源于何处?荀子提出“人性本恶”,从人之性将导致种种乱象,指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进一步寄希望于圣人积思虑,超自然的解决终生本性之恶,提出“凡礼义者,是生于圣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 ;“圣人积思虑,习伪故,以生礼义而起法度,然则礼义法度者,是生于圣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因此,荀子为代表的“性恶”学说认为礼仪法度源于圣人,普通人需要通过后天的教育克服人性之恶。
详尽介绍了“性恶”学说之后,刘教授通过“孺子将入于井”的经典情景,为大家引出了“性善”学说。“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众人见孺子将入于井而发自本能的产生恻隐之心,这种发自内心的怵惕恻隐就是仁之端也,它和肢体一样是人的根本。因此,孟子为代表的“性善”学说认为每个人本身具有仁心道德的属性。同时,《孟子.离娄下》指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人有仁心这一异于禽兽的宝贵品质,然而它是非常脆弱的。《孟子·公孙丑上》指出“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君子应该善于培养自身的浩然正气,使其不断发扬光大而充满天地之间。《孟子·滕文公下》进一步指出,大丈夫应该“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最后,刘教授通过讲授《孟子·梁惠王》及《孟子·齐宣王》中的内容,示例了仁心在日常生活乃至治国理政中的应用,介绍了传统文化中人道主义的精彩篇章。
在博古论道的基础上,刘教授围绕医学发展的历史及现状,为我们解读了“仁心”、“仁术”在医学人文中的意义。针对目前动辄感叹人心不古的论调,刘教授引经据典地回顾了传统医学的发展,指出当前医生的社会地位及整体道德水平均处于历史最高水平。而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对于医学及医疗服务的期望也是任何历史时期不能相比的。我们需要全面认识这种高质量医疗服务提供能力与日益增长的医治期望对于现代医学人文环境的影响。刘教授引用孙思邈在《备急千金方·大医精诚篇》中的“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将医者的恻隐之心与孔子所说的“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呼应统一。刘教授的讲座博古知今、发人深省,深度剖析了我国传统文化中与医学密切相关的人性及仁心相关内容,对我们理解“医者仁心”及建设医学人文大有裨益。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宋宗斌)
评述:
“博古通今,雅观天下”,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成为人类文明百花园中的瑰宝,更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内核。《说文解字》:“医,治病工也。”大医精诚,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诚”于高尚的品德,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为医者,应具有天然的使命感,唯有尽力,响应患者需要,方能不负患者期待。
刘子立教授在讲授《博古通今——谈为人之道》课程中深入浅出的对儒家孔、孟、荀学说进行梳理和解读,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人”与“人性”的定义,深度剖析并讨论了荀子为代表的“性恶”学说与孟子为代表的“性善论”学说。此外,还介绍了儒家“仁心”与“仁术”的理念;讨论了“仁心”的体认与扩充:仁心与择术;以及“择术不可不慎”、“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思想。针对如何保住人性的善端,孟子提供了关键的几点思路:一是自省,体认这一端绪的存在;二是培养自身“浩然之气”的大丈夫人格;三是重视外在环境的熏陶,重视职业的选择;四是传承中国文化宝贵遗产“医者仁心”这一本然如是的命题。最后,在博古论道的基础上,引出在当今环境下,医学界面临着新的医学道德与医学伦理的问题,倡导大家努力创造一个行医的理想环境,使“医者仁心”中的“仁心”更好地发挥。
古往今来,每个被人铭记的医师,皆精医石药理,怀一济世心。医德为行医之本,医术乃行医之基,心系百姓是行医之道。博古通今,扬华夏之瑰宝,中西协同,树医家之格局;追求精准施治,以工匠精神呵护生命;潜心钻研,不断探索领域前沿新医技。
博古通今,与时俱进,只为行医除病;专心致志,精益求精,解生命后顾之忧。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李燕)
02游苏宁教授授课题目:《医者的生活之道》
课程内容总结: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救死扶伤是医生的神圣职责。然而,医者这个特殊群体该如何睿智地面对生活呢?。这可能是很多医生、尤其是年青医生面对和思考过的问题。游苏宁教授引用裘法祖老先生说过的 “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这句名言引入本次授课的主题。授课内容包括“医学教育的本质”、“行医之道的金科玉律”、“生活之道的诠释”,已经著名的医学教育家“吴阶平和沈克非的成长历程”。
首先,游教授阐述了教育以及医学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而医学教育更是如此。医学教育其本质是精英教育,对医者的要求必然是要有很深厚、扎实的专业功底。而除了专业水平的精进之外,医学教育和医者的成长还应是“真、善、美”的同步发展和恰当结合。在追求和探索医学科学知识和真理这些看似冰冷的理论和逻辑的同时,与善同行、与善同在,并不断的追求完美。围绕医学教育、医者培养这个话题,游教授为大家讲述了一些成功的医学教育工作者如何去培养和引导医学生的成长。包括怎么帮助医学生培养对职业的兴趣、如何不断的去更新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如何去培养“善独”“有条理”“爱刨根问底”的医学生/医生。这些授课内容对现场学员的自身成长和大家所从事的医学教育工作都会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阐述了教育本质之后,游教授和大家一起探讨了行医之道的金科玉律。医学是一门艺术,而并非是一个交易,是一种高贵的使命。如此看待医学,那么医者本身就自然会有强烈的职业自豪感和“为患者服务、救死扶伤”的使命感。医师诊疗的不是疾病,是独一无二、有感情、正因疾病而感到困苦的活生生的人。因此,对待患者一定要有悲悯之心和足够的耐心。此外,游教授还谈到了医者不和的常见情形,分析了原因以及如何应对。比如,对患者的友善和加强沟通可以改善医者与患者的关系等。这些内容的教学对于我们平时处理医患关系和同事之间的关系均具有指导意义。
之后,游教授带着大家一起回顾了中国外科之父沈克非的医学成长历程和我国著名的医学家、教育家、民间外交家—吴阶平的成长、成名之路,包括吴老的医学求学之路、吴老在几所著名医学院校创办过程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和做出的巨大贡献、吴老在我国对外交往中做出的努力以及吴老对我国医学人才培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作为一名成长路上的医学生,吴老在年轻时读书特别刻苦,不怕艰难,也敢于挑战。为了学大更先进的医学知识和精湛技艺,辗转多处学习。在其学成之后,吴老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和更高的发展平台,毅然决然的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献身于祖国的医学事业。而作为一名医生,吴老自身因肾结核多次住院和手术的经历,对患者的痛苦感同身受。吴老树立的观念是,好医生首先就要研究人,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他始终保持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之心,哪怕对来自国外的素不相识患者的求医信,他都第一时间回复。此外,吴老为中国的医学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负责筹建了今天的首都医科大学,担任多少医学院校的院长,创立了北京医科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等。在进一步了解到这些医学泰斗们的成长历程和他们为我国医学科学和医学教育事业等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与贡献后,现场的学员们对他们的崇敬之情进一步加深,也备受鼓舞,作为一名医者,也收益良多。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沈启英)
评述:
游苏宁教授所授《医者的生活之道》涵盖了医疗领域多个关键主题,包括医生的职业伦理、医学教育的本质、行医之道的金科玉律以及杰出医学教育家和医生的成长历程。这些主题不仅对医者本身具有重要启发意义,也深刻影响着整个医疗体系的发展和患者的医疗体验。
游教授强调医生的职业伦理,这是医疗领域最基本、最核心的要求之一。医生承担着神圣的责任,即救死扶伤。这种道德要求突显了医学领域的关键原则,即患者至上。医生在治疗患者时不仅要关注疾病的治疗,还要理解患者的需求和情感体验。这意味着医生需要拥有同情心、耐心和关怀,以确保患者在身体上和心理上都能够得到照顾。
医学教育的本质也是本课程的关键主题。医学教育是培养未来医生的关键环节,它必须确保医生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然而,医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它还应该强调“真、善、美”的培养,即医生不仅要在专业领域内成为专家,还要成为具有善良、同情心和美感的人。这种全面素质的培养对于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至关重要。医生需要在医学知识的积累中保持对伦理道德、人文科学和审美价值的关注,以便更好地满足患者的综合需求。
医疗不仅仅是一项交易,更是一项崇高的使命,强调了医生职业的高贵性质。医生必须具备悲悯之心和足够的耐心,以更好地理解和关心患者的需求。医生的使命不仅仅是治疗疾病,还包括在病人的身体和心灵上给予康复和安慰。医患关系中也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游教授提供了一些建议,例如友好亲切的态度和加强沟通,这些都有助于改善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医患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对于医疗成功至关重要,因此医生需要不断努力维护和改善这种关系。
杰出医学教育家和医生的成长历程为我们提供了榜样的力量。沈克非和吴阶平教授这些医学泰斗的事迹是激励后来者的典范。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卓越的医学知识和对患者的深切关怀都为整个医学界树立了榜样。沈克非的坚持和吴阶平教授的无私奉献精神都表现出医生所应有的品质。他们的故事提醒了我们每个人:无论在医学领域还是其他领域,都应该坚持不懈地追求卓越,为人类福祉作出自己的贡献。
总的来说,《医者的生活之道》课程涵盖了医疗领域的多个重要主题,为医者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启示。这些内容不仅帮助医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职业责任,还鼓励我们在医疗实践中不断追求卓越,并提供了塑造医学领域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助于培养医者的职业道德和使命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温仕宏)
03张英老师授课题目: 《医院科室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内容总结:
对长期埋头从事麻醉临床、科研、教学的一线工作人员,张英教授带来了全新的“医院科室人力资源管理”的课程。为我们一线人员带来了全新的知识,从医院、科室的角度认识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张英教授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述:第一,什么是人力资源的管理;第二,麻醉科如何定岗定编方案;第三,明确领导者和领导力应具有的能力。三方面的系统的论述为我们打开了新知识大门。
首先,对人力资源管理介绍上,首先提出思考人生的目的与意义问题。明确人需要全面发展。提出社会和组织运行的最大成本是共识成本。分析现阶段问题,引出达到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通过对人力资源系统的介绍,提出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激发人的兴趣,达到开心、幸福状态,并具有享受创造成果的幸福。在人力资源的运行中,建议要善于倾听,向队员提供情绪价值。良好的交流和沟通是作为降低共识成本的良好方式。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结合医院和科室的案例,达到医教研深度融合,更要达到工作、生活深度融合,让工作更加的愉快。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提出树立标杆方式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介绍了人力资源百年发展史,提出人力资源管理需要“顺人性,重奖励,善倾听,多交流”核心价值理念。最后结合麻醉学最近几年的相关文件和麻醉学业务的发展,提出麻醉学科如何更加做好人力资源的工作手段和方法。
其次,介绍了麻醉科定岗定编的计算依据和方法。通过实例如何建立更加合理的人员梯队。介绍为什么要施行定岗定编,明确了医院、员工和管理者三方责任和义务。介绍了依据不同的工作岗位和工作时间,介绍了具体的计算方法。讲解了计算酬薪的参考依据,以及如何通过酬薪激励人才的成长。
最后,讲解领导、领导者和领导力三者间的区别和共性。提出领导者应该具有诚信、远见、激情、胜任的领导力品质。哈弗大学校长德鲁.福斯特更进一步提出,应具有谦卑的态度,具有强大的责任心,拥有很好的创造力,关键时刻具有冒险精神。通过张英教授对三者的详细介绍和讲解,让我们明白一个好的学科带头人,不仅仅要做一个好教练,关心和倾听团队成员,并且要帮助团队成员职业发展,同时需要对团队授权,给予信任和锻炼机会;更需要能为团队的发展制定清晰的愿景和战略,并具有坚韧的执行能力。
张英教授生动、热情洋溢的讲解,让我们受益匪浅,更加明白如何让自己全面发展,去为团队和学科做更多有益的事情。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华福洲)
评述:
张英老师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深耕多年,因此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特别是提供了麻醉科专科人力资源管理的范例,非常有针对性,对我们这些初入管理岗位的专家而言,内容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一个科室的人力资源管理是科室主任的必备课,比如年度招聘多少人,招聘什么岗位,人力资源怎么用和怎么管理,科室人才怎么发挥作用,都是需要认真思考和布局的。科室主任不仅要专业出色,而且需要管理得当,这样才能使科室团结向上,拧成一股绳,为出色完成临床任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动力。
张英老师从实际出发,教导我们如何做好人力资源,不仅提供了管理方法,而且建议了工作手段,真正做到手把手让我们了解人力资源在科室管理中的重要性。同时,这也是一种领导力的培训,并且提出领导需要具有的业务能力和品质。我们一直困惑作为一个医院中层干部,具有何种领导能力,如何全面发展,张英老师给了我们回答。作为一个科室主任,需要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对引领科室的发展至关重要。一个好的主任,应具有谦卑的态度,具有强大的责任心,拥有很好的创造力,关键时刻具有冒险精神,同时具有远见和洞察能力,抓住主要矛盾,带领科室在医教研方面前进。人力资源是关键一环,特别是在一个研究型医院的麻醉科,临床和科研要两手硬,而人力资源的管理必不可少。
我们参加这次培训班的专家大多数是科室的骨干力量和主任的后备人才,补上人力资源管理这一课非常有益。有意识的培养我们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解和掌握,将有助于我们发展成一个复合型人次和中层干部,为将来个人的成长和科室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张军)
精彩重现
声明:古麻今醉公众号为舒医汇旗下,古麻今醉公众号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舒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