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医大二院举办“世界淋巴瘤宣传日”多学科联合义诊活动
哈医大二院举办“世界淋巴瘤宣传日”多学科联合义诊活动
近年来,我国淋巴瘤的发病率逐渐升高,目前每年发病人数约10.15万,随着人口老龄化,中老年人群淋巴瘤检出率逐年上升。9月15日是第20个“世界淋巴瘤宣传日”,今年的主题是“让淋巴瘤不再成为生命的羁绊”,为提高公众对淋巴瘤的认知,了解淋巴瘤规范化诊断、治疗和康复知识,推动社会各界对淋巴瘤患者的关爱,9月15日上午,哈医大二院在门诊一楼大厅举办了“2023年世界淋巴瘤日多学科义诊活动”,来自11个科室专家为参加活动的患者及家属答疑解惑,并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据悉,本次义诊活动由血液内科、肿瘤内科、肝脏外科、神经外科、眼科、PET-CT科、病理科、放疗科、结直肠肿瘤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超声医学科共13位权威专家组成,共计为300余名患者提供问诊查体、影像阅片、报告解读、诊疗建议等咨询服务,义诊内容涵盖全身多器官多系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血液内科主任王巍教授为患者义诊
肿瘤内科主任杨宇教授为患者义诊
普外科六病房(肝脏外科)主任邰升教授为患者义诊
神经外科五病房主任郭冕教授为患者义诊
眼科二病房主任孙大卫教授为患者义诊
PET-CT诊断科主任李萍教授为患者义诊
放疗科主任董广璐教授为患者义诊
结直肠肿瘤外科副主任黄睿教授为患者义诊
病理科党支部书记石岩副主任医师为患者义诊
血液内科陈丽艳主任医师为患者义诊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阚轩副主任医师为患者义诊
血液内科常玉莹副主任医师为患者义诊
超声医学科刘聪主治医师为患者义诊
据哈医大二院血液内科主任王巍教授介绍,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的免疫系统恶性肿瘤,也就是老百姓通常所说的淋巴癌,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涵盖了多个亚型。虽然是一种恶性肿瘤,但通常刚开始发病时仅仅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由于起病时肿块不痛不痒,经常会被人忽略,但是如果不及时就医,往往后果严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
病理学检查是淋巴瘤诊断的主要手段,对于淋巴结病灶,应尽可能切除完整淋巴结。如果淋巴结病灶位于浅表,应尽量选择颈部、锁骨上和腋窝淋巴结。粗针穿刺仅用于无法有效安全切除病变组织的患者。
随着多种突破性创新治疗手段不断涌现,除原有化疗和放疗治疗方法外,靶向免疫治疗、自体移植、CAR-T治疗等多种创新方案为临床患者提供了更多治愈机会。淋巴瘤患者如果能够按照全程规范诊疗,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是少数可治愈的肿瘤之一。由于淋巴瘤诊治复杂,需要病理、影像、临床各科室等MDT多学科医生共同努力,帮助患者选择更加高效精准的治疗方案。
王巍教授强调健康的生活方式与淋巴瘤患者的病情密切相关,患者生活起居要有规律,要适当运动,但不能过劳。营养支持非常重要,这将影响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情况。此外淋巴瘤患者应当保持乐观的心态,树立信心,养成良好健康生活方式,对于淋巴瘤治疗有着积极作用。
文|田为 杨嘉安
通讯员|常玉莹
图片|杨嘉安
编辑|袁慧莹
审核|田为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