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加强培训,确保人人掌握监测流程、测量时机以及注意事项。
气囊压力即给予病人机械通气时气囊的压力,机械通气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抢救和治疗各种呼吸衰竭并提供麻醉及手术后呼吸支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措施。
一、影响气囊压力因素
体位
平卧位时气囊对气管后壁、左侧卧位时对气管左侧壁、右侧卧位时对气管右侧壁产生的压力较大;半卧位时气囊对气管壁表面压力相对较小且呈相对均匀分布;半卧位时所测气囊压力最小。
气管后壁的膜性结构缺少前侧壁软骨结构的支撑,压迫后易出现黏膜损伤,发生人工气道严重的并发症——气管食管瘘。
临床护理中注意不采用或尽量减少平卧位时间。
吸痰
吸痰可引起患者咳嗽,导致气囊压力明显升高,因此,反复吸引气道分泌物后,应注意监测气囊压力,及时调整气囊充气量,以保证最佳的气囊压力。
进行负压吸引吸痰时,气囊密闭性降低,负压越大,泄露量越大,增大气囊压力可减少泄露;因此,建议在吸痰时适当增大气囊压,吸痰结束后恢复。
建议人工气道患者采用半卧位,吸痰后30min调整气囊压力。
叩背
研究显示:拍背后平均气囊压力较拍背前平均气囊压力下降约2cmH2O。建议在拍背后,应注意监测气囊压力,调整气囊容积,以保持最佳的气囊压力,防止漏气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2014)】:当患者体位改变后,宜重新测量气囊压(推荐级别E级)
二、气囊压力监测时机
有研究表明:气囊注气4小时后压力开始降低,余气量逐渐减少,主张注气4小时后检查气囊压力,补充气量
1.吸痰、体位改变、翻身拍背等影响气囊压,宜重新测量气囊压。
2.鼻饲前应监测气囊压力,防止胃内容物返流误吸。
3.交接班时应监测气囊压力。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2013)】建议:
机械通气患者应定期监测气管内导管的套囊压力(2C)
持续监控气管内导管的套囊压力可降低VAP发生率(2B)
三、气囊压力监测注意事项
1.充气时最好有气囊压力测定装置。
2.无条件测压时,要掌握最小密闭容量技术。
3.气囊充气要缓慢,避免过多、过快抽出和充入气囊气体。
4.对于低血压或者休克患者则应该相应减少气囊压力,以保证局部组织供血。
5.患者咳嗽时,气道痉挛时,不要测压。
需加强培训,确保人人掌握监测流程、测量时机以及注意事项。
四、气囊压监测护理
1.选择高容低压气囊,并检查气囊密闭性(无破损、漏气)。
2.缓慢充气以确保均匀,采用“最小漏气技术”。
3.采用气囊压力表监测气囊压,气囊压力维持在25~30cmH₂O。
4.患者出现烦躁不安、心率增快、SPO2下降或者呼吸机压力报警时应重新检查气囊压力,尤其是呼吸机。
5.低压报警时应警惕有无气囊破裂。
6.无病情禁忌,宜采用半卧位。
7.应定期清理气囊上滞留物。
8.注意放气囊前、后一定要吸干净气道内及口鼻腔的分泌物。
五、气囊上滞留物清除
气囊上滞留物的吸入是形成VAP的重要途径。
1.可通过可吸痰气管插管\可吸痰气切插管,进行声门下吸引清除气囊上滞留物。
2.气流冲击法:在患者吸气末呼气初挤压简易呼吸器,在肺充分膨胀的同时放气囊,在气管内导管与气管壁之间产生较大且快的呼气流速,将积在气囊上的分泌物冲出。
六、气囊放气问题的认知误区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气囊应常规定期放气、充气
1.气囊放气后1小时内,压迫区黏膜毛细血管血流也难以恢复。
2.定期放气增加反复误吸(气囊上滞留物)的可能。
3.常规的定期气囊放气-充气常使医护人员忽视容积或压力调整。
4.PEEP不能维持,依赖PEEP的重症患者可能引起循环波动。
但是非常规性的放气或调整,仍是十分必要的,如评价气囊的漏气和扩张情况、清除气道的分泌物、允许患者发声等。
七、影响气囊充气后气道密闭性因素
1.气囊充气量和气囊压力。
2.气囊在气管内的位置。
3.气囊充气后的直径与患者气道的直径匹配度。
4.气囊的材质和形状。
5.机械通气时的参数和模式等。
气管插管位置过浅,气囊刚好卡住声门处,声门的V字形状与气囊的圆柱状难于完全匹配,气囊无法封闭气道;
当气管导管型号较大,气囊充气后的横截面积比患者气道横截面积大时,容易形成皱褶缝隙,造成漏气和误吸;当导管型号较小时,气囊难于完全封闭气道,造成泄漏。
当气囊压足够且位置合适,仍存在漏气或误吸时,应考虑更换其他型号的人工气道。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2014)】:应为患者选择合适型号的人工气道,建立后需仔细判断气囊所在位置;当气囊压足够仍存在漏气时,应考虑改变人工气道位置或更换其他型号的人工气道(推荐级别E)。
来 源 / 重症沙龙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