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疗】与死神抢跑!神经内科:脑血管病患者的生命拯救者
八月的福州极为炎热这本该是脑卒中低发的季节,但我院神经内科的介入团队此时却十分忙碌。
8月26日,急救车的警笛声划破夜空,驶向灯火通明的协和医院,急诊神经内科也迅速做出了反应。
这是一个发病两个小时的病人,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的症状。急诊神经内科团队迅速判断出这是急性脑血管意外,并立刻进行了一站式的CT评估,结果显示患者的左侧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
颅内动脉急性闭塞是神经内科急诊中非常严重的情况,即使给予超早期溶栓治疗,仍有约百分之五十的病人可能会出现重度致残,并有百分之十五的死亡风险。因此急诊立即开通血管是至关重要的。24小时待命的神经介入刘昌云主任团队和导管室医护人员迅速就位,他们 仅用二十分钟时间就一次性完全再通了血管。
第二天,病人的肌力就已经恢复了。
闭塞的血管
再通的血管
取出的血栓
仅仅过去了11个小时,又有一位类似的病人从其他医院转来。急诊CT造影发现这个病人的从颈部动脉一直到颅内动脉堵塞了将近40厘米的长度,全程都是血栓,难度十分大。急诊神经内科团队再次出手,仅用了22分钟就成功再通了血管。
闭塞的颈部动脉远端全部闭塞
颅内血管完全再通
纱布上满是取出的血栓
第二天,一个神志不清的病人被送到了急诊神经内科。这个病人情况更加严重,处于中度昏迷状态,瞳孔不等大,四肢瘫痪。急诊神经内科医生迅速判断出这是死亡率最高的后循环大动脉闭塞,急诊CTA证实了这一判断。
神经介入团队再次紧急应对。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已经出现阵发性不规律的呼吸节律,这表明患者的脑干功能受损严重,随时可能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刘昌云主任迅速判断出血管闭塞的原因是房颤后心脏血栓脱落所致。他们选择采用简单的导管抽吸方法,仅用12分钟就成功开通了血管,恢复了基底动脉血流,而所有分支都没有受到影响。
患者第一时间就恢复了顺畅的呼吸节律。12小时后,患者从昏迷中清醒过来,他感到一阵迷茫,直到从医护人员口中了解到自己曾经在鬼门关走过一遭。
闭塞的血管
再通的血管
取出的血栓
1周后,3位病友顺利出院,他们满心欢喜地与神经内科的介入团队一起合影留念。他们表示:“我们为团队竖起大拇指,不仅是为了庆贺自己能够及时接受治疗从而重获新生,更是向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介入团队点赞。”三位病友在协和医院神经内科病房共同努力恢复身体,他们充满信心和希望,未来可期。
刘昌云主任(左一)
脑卒中已成为中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脑梗死占脑卒中的大多数,约为70-80%。
在发病6小时内进行再灌注治疗,如急诊溶栓和急诊取栓,是恢复血管通畅并挽救脑组织的关键手段。
然而,只有约5%的患者能够及时就医并接受溶栓治疗,仅有约1%的患者能够接受取栓治 疗,而大多数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我院刘昌云神经介入团队一直秉持“时间就是大脑”这个理念,为挽救病人的生命而全天候待命,为最广大的神经内科病患解决病痛。神经内科不断完善和规范卒中诊疗工作,包括绿色通道建设、卒中专病门诊和脑血管病筛查随访等。其技术水平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并与国内其他先进水平保持同步。科室积极参与南京脑血管病卒中登记中心和天坛医院“国家医疗质量管理”项目,成为“中国卒中中心联盟”第一批授予“中国卒中中心”称号的单位。2016年,协和医院神经内科被中国卒中学会授予综合卒中中心称号。
目前,我院神经内科每年治疗脑血管病患者800余例,抢救脑血管病危重患者200人次,每年开展各种脑血管介入诊疗200余例,其中包括急诊介入取栓近百例。
END
撰稿:神经内科
责编:黄怡晨
编审:苏 萍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