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了解了放射科和超声科对于输尿管结石定位方法的不同,就可以知道临床上输尿管分段的差异。
前些日子,有位江西的医生微信咨询我们,在他们医院的B超报告中,有几次明明是输尿管下段结石,但超声医生却报的都是中段结石。对此他感到困惑不解,最终两者也没有理论出个结果。我们的答复如下:
关于对B超输尿管结石定位的分歧,我查了一下孙西钊教授主编的《冲击波碎石原理与应用》中的相关章节内容,这可能是与输尿管的分段方法不同有关。国际上输尿管的分段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是:
①泌尿外科与放射科分段法;
②解剖学与超声科分段法;
③腔镜分段法。
泌尿外科医生对第一种方法比较熟悉,它是根据放射科骨盆投影位置为标志,人为将输尿管分为3段:位于骨盆骶髂关节的这一段为中段,其上方为上段,下方为下段。这样分段的优点是,由于早期输尿管结石的治疗主要是采用开放性手术,对于手术切口的定位比较方便,也就是上段结石对应腰部入路,中段结石对应腹部入路,下段结石对应盆部入路。由于这种分段法是以X线骨性投影标志为准,比较直观,不仅对于外科手术,而且对于冲击波碎石也比较方便实用。
第二种是以天然解剖位置进行分段,也分为3段。从UPJ(输尿管肾盂结合部)到髂血管为输尿管上段,从髂血管到膀胱为中段,膀胱的壁内段为下段,又称“壁段”或者UVJ(输尿管膀胱结合部)。由于超声的成像原理与X线不同,不便以骨盆投影位置作参考,因此, B超定位多按解剖学标志进行分段。
第三种只分为两段,以髂血管为界,上方为近端输尿管,下方为远端输尿管。虽然这一方法用X线与超声都容易区分,但在国内很少应用。
总之,只要了解了放射科和超声科对于输尿管结石定位方法的不同,就可以知道临床上输尿管分段的差异。由于结石的定位方法不同可能会造成诊断上的一些混乱,国外的一些医生在发表论文的时候,有些会对输尿管的分段进行定义,以避免出现混淆或者歧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